“甜”,是味蕾上的美妙享受,更是心底里被幸福填满的感觉,生活中总有许多瞬间,能让“甜”在心头漾开。(段评:第一段作为开头,用比喻的手法把“甜”和幸福联系起来,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还点明了主题,特别棒!不过如果能把“甜在心头漾开”这个感觉写得更具体一点,比如像小泡泡一样慢慢散开,或者像暖流一样流遍全身,会更有画面感哦。修改版:"甜”,是舌尖碰到糖果时的惊喜,更是心里像被阳光晒暖的舒服。生活里总有那么些小瞬间,让“甜”像小泡泡一样,在心头轻轻漾开。)
小时候,最盼着过年。不是因为有新衣服穿,也不是因为能放鞭炮,而是能吃到奶奶做的桂花糖糕。奶奶做糖糕很有讲究,要选上好的糯米粉,再去院子里采下带着晨露的金桂。每到做糖糕时,我就像个小尾巴,跟在奶奶身后,看她把糯米粉揉成光滑的面团,再将桂花和白糖拌在一起做馅。(段评:第二段写了小时候盼过年的原因,还详细讲了奶奶做糖糕的准备工作,内容很真实,“小尾巴”这个比喻也很可爱!要是能加上你采桂花时的小细节,比如踮着脚够树枝,或者不小心把桂花撒在头发上,会更有童趣呢。修改版:小时候,我最盼的就是过年。不是为了新衣服,也不是为了放鞭炮,而是能吃到奶奶做的桂花糖糕。奶奶做糖糕可有讲究啦,要选最细的糯米粉,还要去院子里采带着晨露的金桂。我总是踮着脚尖,跟着奶奶的竹篮跑,看她把糯米粉揉成白白的面团,再把金黄的桂花和白糖拌成香香的馅,连风里都飘着甜甜的味道。)
蒸糖糕的过程最是难熬,厨房飘出的甜香一个劲往鼻子里钻,我不停地问奶奶:“好了没?好了没?”奶奶总是笑着拍拍我的头:“快了,快了,小馋猫。”等到糖糕终于出锅,那一个个圆滚滚、黄澄澄的小家伙,冒着热气,桂花的甜香混着糯米的清香,瞬间溢满整个屋子。(段评:第三段写了等糖糕的过程,“甜香往鼻子里钻”这个描写特别生动,能让读者好像真的闻到香味了!如果能加上你等糖糕时的小动作,比如扒着厨房门偷看,或者用手扇着风闻香味,会更像个小馋猫的样子哦。修改版:蒸糖糕的时间最最难熬啦!厨房飘出的甜香像小钩子一样,勾得我直咽口水。我扒着厨房门,不停地晃奶奶的衣角:“好了没?好了没?”奶奶总是笑着捏捏我的脸:“快了快了,小馋猫。”终于,锅盖“叮”地一声打开,圆滚滚、黄澄澄的糖糕冒着热气,桂花的甜香混着糯米的暖香,一下子就把整个屋子都裹住了。)
我顾不上烫,拿起一块就往嘴里塞。软糯的糕体在舌尖化开,桂花的甜和白糖的甜交织在一起,还有淡淡的桂花香,从舌尖一直甜到心里。奶奶在一旁看着我,眼神里满是慈爱,“慢点吃,还有呢。”我含着糖糕,用力点头,嘴角都沾着糕屑,心里却甜滋滋的,那是被疼爱和美食双重包裹的幸福的甜。(段评:第四段写了吃糖糕的情景,“从舌尖甜到心里”把幸福感写出来了,奶奶的眼神也描写得很温暖!要是能加上糖糕在嘴里的具体感觉,比如糯叽叽的像棉花,或者桂花的香味在嘴里散开,会更诱人哦。修改版:我顾不上烫,抓起一块就往嘴里塞。糯叽叽的糕体在舌尖化开,桂花的甜和白糖的甜缠在一起,还有淡淡的桂花香,像小蝴蝶一样在嘴里飞。奶奶坐在旁边看着我,眼睛弯成了月牙,“慢点吃,没人跟你抢。”我含着糖糕点点头,嘴角沾着糕屑,心里却像装了蜜罐,甜滋滋的——那是被奶奶疼着、被美食裹着的幸福呀。)
如今,奶奶的纪大了 (改:年纪大了) ,很少再做桂花糖糕,但那甜美的味道,却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甜”,不仅仅是一种食物的味道,更是奶奶的爱,是童年里最温暖、最甜蜜的时光印记,每次想起,心里都像被灌满了蜜糖,甜得化不开。(段评:第五段作为结尾,把“甜”升华成了奶奶的爱和童年的回忆,主题一下子就深刻了,特别棒!要是能加上一个现在想起糖糕时的小习惯,比如闻到桂花香就会停下脚步,或者看到卖糖糕的摊子就想起奶奶,会让回忆更真实哦。修改版:现在奶奶年纪大了,很少再做桂花糖糕了,但那甜美的味道,像小种子一样种在我心里。“甜”不只是糖糕的味道,更是奶奶揉面时的温度,是等糖糕时的期待,是童年里最暖的光。每次闻到桂花香,我都会停下来深吸一口气,心里就像又吃到了奶奶的糖糕,甜得化不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