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有许多第一次,第一次自己睡觉,第一次游泳……而我是第一次烤鸡 (改: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烤鸡) 。(段评:开头用排比列举“第一次”引出主题,很自然,但可以把“而我是第一次烤鸡”改成更有期待感的表达,让开头更吸引人,比如加上对烤鸡的好奇或期待。修改版:人生中有许多第一次,第一次自己睡觉,第一次游泳……而最让我兴奋的,是上周和妈妈一起第一次烤鸡。)
我们先把食材给整理好 (改:整理好) ,有鸡、葱、姜、洋葱、油。我们把这些食材给放入 (改:放入) 锡盒中,再把鸡的内脏给拿出来 (改:拿出来) ,把鸡腌一小时。我们把鸡放入空气炸锅,把温度控到170℃,时间控到32分钟。(段评:本段写了准备食材和烤鸡的步骤,内容清楚,但可以加入自己动手时的小细节,比如处理鸡时的小心,腌鸡时的好奇,让过程更生动。修改版:我和妈妈先整理食材:嫩鸡、绿油油的葱、滑溜溜的姜、圆滚滚的洋葱,还有一瓶金黄的油。我踮着脚帮妈妈把鸡放进锡盒,看着妈妈小心地掏出鸡内脏,又学着她的样子把调料抹在鸡身上,腌上一小时。最后我们把鸡放进空气炸锅,调170℃,定32分钟,我盯着锅子眼睛都不眨呢!)
做到了一半了,鸡肉流出了甜蜜蜜的汁水像瀑布一样流了下来。我们剪开大鸡腿,看见里面还是生的,再烤一个十~十五分钟 (改:10到15分钟) 。(段评:写了烤到一半的小意外,很真实!“甜蜜蜜的汁水像瀑布一样”有点夸张啦,改成更贴合实际的描写,比如汁水“顺着鸡皮往下淌”,再加上自己当时的着急,会更有趣。修改版:烤到一半,我凑过去看,发现鸡皮冒出的汁水顺着缝隙往下淌,亮晶晶的。妈妈剪开大鸡腿,呀,里面还是粉粉的生肉!我急得直跺脚,妈妈笑着说再烤10到15分钟,我赶紧守在锅边等。)
十分钟后……(段评:这是过渡句,不用修改哦!)
家里像在鸡肉里一样香 (改:飘满了鸡肉的香味) 。我们把鸡拿出来,鸡皮冒着金光 (改:闪着金光) ,我们吃了几块香喷喷的烤鸡。我们用了十块买一瓶花生奶 (改:花了十元买了一瓶花生奶) 。(段评:写了烤鸡的香味和样子,很棒!“家里像在鸡肉里一样香”可以改得更具体,比如“香味飘满整个屋子”,“用了十块买一瓶花生奶”可以加上买奶的小原因,比如“怕烤鸡太干”,让内容更连贯。修改版:十分钟后,烤鸡的香味飘满了整个屋子,连客厅的爸爸都吸着鼻子问:“啥这么香?”我们打开空气炸锅,呀!鸡皮金黄金黄的,还冒着油光。我们先尝了几块,香喷喷的!妈妈怕我们吃着干,还特意买了一瓶十块钱的花生奶。)
我们的烤鸡让爸爸和妹妹吸引到了 (改:把爸爸和妹妹吸引到了) 餐桌的一旁,金灿灿的鸡皮十分好吃,爸爸说:“你们今天做了香喷喷的烤鸡,我吃了一口还流出了甜甜的汁水,还有花生奶,太棒了!”妹妹说:“妈妈今天你和哥哥做出了万里飘香的烤鸡,我太开心了!”(段评:写了爸爸和妹妹的反应,很有生活气息!可以加上他们吃烤鸡时的小细节,比如爸爸“咬一口直点头”,妹妹“舔着嘴角”,让对话更生动。修改版:烤鸡刚端上桌,爸爸和妹妹就被香味吸引过来了。金灿灿的鸡皮咬起来脆脆的,爸爸咬了一大口,嘴角沾着汁水直点头:“你们今天做的烤鸡太香了!咬一口就流出甜甜的汁水,配花生奶绝了!”妹妹捧着小半碗鸡肉,舔着嘴角说:“妈妈和哥哥做的烤鸡最好吃啦,我要吃三大块!”)
我们可以做更好 (改:我们下次可以做得更好) 。这一道美食的过程和味道让我终身难忘。(段评:结尾升华主题,很好!“我们可以做更好”有点太简单啦,改成自己从烤鸡里学到的小道理,比如“原来做事要耐心,遇到问题不着急”,让感悟更真实。修改版:这次烤鸡虽然中间出了小意外,但最后还是成功了!原来做事要多一点耐心,遇到问题慢慢解决就好。这香喷喷的烤鸡和一家人的笑声,我永远都忘不了。)
韦佳佶同学,你好!读完你的《一道美食》,老师特别欣赏你从“第一次烤鸡”这件小事里,藏着对家庭温暖的细腻捕捉——爸爸和妹妹的夸奖,让这道烤鸡不止是美食,更成了爱的纽带,这个立意特别棒!
不过我们可以给文章“拍个电影”,让它更有画面感。比如写“把鸡的内脏拿出来”时,你当时是紧张还是好奇?手摸到鸡的触感是怎样的?腌鸡时,葱姜的香味飘进鼻子里,你心里是不是已经开始期待了?把这些“特写镜头”加进去,读者就能跟着你一起“烤鸡”啦!还有“鸡肉流出甜蜜蜜的汁水像瀑布一样”,“瀑布”是不是有点太大了?换成“小溪”会不会更贴切?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 第一次烤鸡时,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当时是怎么解决的?
- 爸爸和妹妹吃烤鸡时,他们的表情和动作能不能再写具体一点?
- 这道烤鸡的味道,和妈妈平时做的菜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