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是被轨道拉紧的星辰,每一次闪烁都藏着未停歇的奔赴;忙是五彩斑斓的画笔。许多的人 (改:许多人) 都非常的忙。(段评:这段开头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忙”,很有想法,但句子有点不通顺,比如“忙是五彩斑斓的画笔”后面没有接着说和“忙”的关系,而且“许多的人都非常的忙”这句话太简单了,没有和前面的比喻呼应起来。可以把比喻写完整,让开头更吸引人。修改版:忙是被晨光催着转的小闹钟,每一声滴答都藏着赶时间的脚步;忙是妈妈炒菜时铲起的火苗,每一下跳动都裹着对家人的爱。原来身边好多人都在为了什么忙着呢。)
有一天,妈妈日常在给 (改:正在给) 我们做早餐,刚好我这时也醒了,看见了妈妈正在做早餐,妈妈回头看见我醒了,她擦擦脸上的汗珠微笑地说:“你醒啦,快起来刷牙洗脸吃早餐。”看着妈妈脸上又出现了圆滚滚的汗珠,我有些担心:“妈妈,您不累吗?”“不累,就这点小事。”我知道妈妈是在对我们的关心才对自己 (改:对我们的关心才让自己) 这么忙的。(段评:这段写妈妈做早餐的事很真实,能感受到妈妈的辛苦,但有些句子写得太急啦,比如“妈妈日常在给我们做早餐”可以更具体,还有“圆滚滚的汗珠”这个说法不太准确哦。可以加一点妈妈做早餐的细节,比如她在做什么菜,动作是怎样的,这样画面感会更强。修改版:清晨的阳光刚爬上窗台,我就被厨房“滋滋”的响声吵醒了。扒着门框一看,妈妈正站在灶台前煎鸡蛋,她的围裙上沾了点面粉,左手端着盛牛奶的杯子,右手拿着锅铲翻着饼。听见动静,妈妈回头冲我笑,额头上的汗珠顺着鬓角往下滑:“醒啦?快刷牙洗脸,鸡蛋马上就好。”我摸了摸她的胳膊,热乎乎的:“妈妈,您不累吗?”她擦了擦汗,把一个煎得金黄的鸡蛋放进我碗里:“不累,看着你们吃香香的早餐,妈妈就开心啦。”)
吃完早餐,我背起书包去上学了。走了一会儿,我发现了每个人都好忙啊。勤劳的环卫工人开始打扫着路边 (改:打扫路边) ,看着他脸上和妈妈一样的汗珠,我就知道环卫工人他们也是非常忙的,又走了一会儿,我又看到了正在巡逻的警察,他们巡视了一会儿又走到了那一边 (改:他们巡视了一会儿又走到另一边) ,他们似乎也非常的忙,脸上也浮现出汗珠,我也非常敬佩他们。又走了一会儿,来到了菜市场,热闹极了,有的在讨价还价,有的在卖菜,还有的在卖水果,买菜的人特别多,太阳也落在他们身上,汗珠比妈妈的还要多,可见他们的勤劳,我感受到了人们辛苦拼搏而付出 (改:感受到了人们辛苦拼搏的付出) 。(段评:这段写了环卫工人、警察和菜市场的场景,能看出你观察很仔细,但每个场景都是说“脸上有汗珠”“非常忙”,有点重复啦。可以给每个场景加个小细节,比如环卫工人扫的是什么,警察在做什么,菜市场里大家说的话,这样内容会更丰富。修改版:背着书包出门,我才发现整条街都“忙”起来了。穿橙色背心的环卫工人正拿着大扫帚扫落叶,他把树叶堆成小堆,用簸箕一铲,灰尘沾在他的袖口上,可他连擦汗的空儿都没有。路口的警察叔叔站在太阳下,举着指挥棒指引车流,帽檐下的脸晒得红红的,却一直盯着来往的车辆。走到菜市场门口,更热闹了!卖青菜的阿姨大声吆喝:“新鲜的小油菜,三块钱一把!”买菜的奶奶拎着篮子还价:“便宜点嘛,我常来的。”大家的声音混在一起,像一首热热闹闹的歌。)
来到教室,我们班也开始朗朗地读书了 (改:朗朗读书) ,外面也有同学扫地,老师也准备开始上课,可见同学们对知识的渴望,对梦想的追求。(段评:这段写教室里的情景很贴近生活,但句子有点简单,比如“我们班也开始朗朗地读书了”可以加一点同学们读书的样子,“外面也有同学扫地”可以写他们怎么扫的,这样能让读者更有代入感。修改版:走进学校,早读的声音就飘来了。我们班的同学都坐得直直的,手里捧着课本大声读,有的同学还边读边用手指着字。走廊里,几个同学拿着扫帚扫地上的纸屑,他们蹲下来把角落的垃圾捡起来,额头上也冒出了细细的汗珠。老师抱着作业本走进教室,她把本子放在讲台上,笑着说:“同学们读得真认真!”)
原来所有忙 (改:所有的忙) ,都不是无意义的奔忙,而是把平凡日子锻造成星光的修行,最后,不是满身疲惫,而是藏在掌心的踏实与照亮前路的明亮。(段评:这段想升华主题很好,但句子有点像大人说的话,不够贴近你的生活哦。可以把“把平凡日子锻造成星光的修行”换成你能感受到的小事,比如妈妈的早餐、环卫工人的扫帚,这样升华会更自然。修改版:原来大家的忙都不是白忙呀!妈妈的忙,是为了让我吃到热乎的早餐;环卫工人的忙,是为了让街道干干净净;警察叔叔的忙,是为了让大家安全过马路。这些忙就像一颗颗小太阳,照得我们的日子暖暖的,也让我觉得,长大以后能为别人忙点什么,一定很幸福。)
黄泽轩同学,你好!读完你的《忙》,老师首先要为你的独特立意点赞!你用“被轨道拉紧的星辰”“五彩斑斓的画笔”比喻“忙”,结尾又升华到“把平凡日子锻造成星光的修行”,这份对“忙”的深刻理解,让文章有了特别的温度和深度。
我们可以试试给文章“拍个电影特写”:比如写妈妈做早餐时,能不能加一句“煎蛋在锅里滋滋作响,妈妈的手腕快速翻动着铲子,汗珠顺着鬓角滴在围裙上”?用这样的细节把“忙”的画面定格,会更有感染力。另外,从妈妈到环卫工人、警察、菜市场,这些场景切换可以加一两句过渡,比如“走出家门,我发现‘忙’的故事在街头继续上演”,让段落衔接更自然。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
- 你眼中“忙”的人里,有没有谁的“忙”藏着特别的故事?比如环卫工人扫过的落叶里,有没有他对家人的牵挂?
- 如果让你给“忙”加一种颜色,妈妈的忙、警察的忙会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 你自己有没有过“忙并快乐着”的时刻?把它写进文章,会不会让“忙”的意义更丰富?
期待你下次用更细腻的描写,让“忙”的故事更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