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许多暖人心的瞬间,就像冬日里的暖阳,洒在身上,暖在心里。(段评:开头用比喻的手法把温暖瞬间比作冬日暖阳,很贴切也很有画面感,一下子就点出了文章的主题,很棒!如果能再加上一点具体的小细节,比如暖阳照在身上的感觉,会更生动哦。修改版:生活中有许多暖人心的瞬间,就像冬日里透过玻璃窗洒进来的暖阳,轻轻落在手背上,暖乎乎的,连心里都跟着亮堂起来。)
记得那一个寒冷的冬天,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摔倒了,膝盖擦破了,疼得我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就在我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位陌生的阿姨走了过来。她蹲下身子,关切地问我:“小朋友,疼不疼呀?”然后从包里拿出一个创可贴,小心翼翼地给我贴上。阿姨的手很温柔,那动作就像妈妈顾我 (改:照顾我) 一样。她一边说:“下雪天路滑,可得小心点呢。”贴好后,阿姨还扶我站起来,陪我走了一段路,直到看到我安全了才离开。(段评:这段写了陌生阿姨帮助摔倒的你,情节完整,阿姨的动作和语言都很温暖。要是能把你摔倒时的情景写得再具体点,比如雪地里的样子、膝盖疼的感觉,还有阿姨创可贴的温度,会让故事更感人。修改版:记得去年冬天的一个傍晚,雪粒打在脸上冰冰凉的,我裹紧围巾往家跑,突然脚下滑了一下,“啪”地摔在雪地里。膝盖蹭到了硬邦邦的路面,火辣辣地疼,眼泪一下子涌了上来。就在我咬着嘴唇想爬起来的时候,一位裹着红围巾的阿姨快步走过来。她蹲下身,哈着白气问:“小朋友,摔疼了吧?”然后从包里掏出一个带着淡淡香味的创可贴,小心翼翼地贴在我擦破皮的膝盖上,她的手暖暖的,像妈妈的手一样。“雪天路滑,慢慢走哦。”阿姨扶我站起来,还帮我拍掉了身上的雪,陪着我走到小区门口才转身离开,红围巾在雪地里像一团跳动的小火苗。)
还有一次,我生病发烧,爸爸妈妈不在家。邻居奶奶知道后,赶忙过来帮忙。她给我煮了热乎乎的粥,还拿了退烧药给我吃。在奶奶的照顾下,我感觉舒服多了。(段评:邻居奶奶照顾生病的你,这件事很温馨。要是能写写奶奶来的时候的样子,比如她着急的表情,还有粥的味道,会让这个温暖的瞬间更真实。修改版:还有一次我发烧了,脸蛋烫得像小太阳,爸爸妈妈又刚好加班不在家。我迷迷糊糊地躺在床上,突然听见“咚咚”的敲门声,开门一看是隔壁的张奶奶。她手里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小米粥,另一只手攥着退烧药,皱着眉头摸我的额头:“孩子,难受坏了吧?快把粥喝了,发发汗就舒服了。”粥里放了甜甜的红枣,喝下去暖到了肚子里,不一会儿我就觉得没那么晕了。)
这些温暖的瞬间,让我知道这个世界充满了爱与关怀。无论是陌生人的帮助,还是邻居的照顾,都让我感受到生活中的“暖”,也让我学会去传递这份温暖。(段评:结尾总结了温暖的瞬间带来的感受,点明了主题。如果能把这些温暖和自己的行动联系起来,比如你后来也帮助了别人,会让结尾更有力量哦。修改版:这些温暖的瞬间就像一颗颗小太阳,照亮了我的生活。陌生阿姨的创可贴、张奶奶的热粥,都让我知道这个世界充满了爱。现在我看到小朋友摔倒会主动扶起来,看到邻居爷爷提重物会帮忙搭把手,我也要把这些温暖传递下去,让更多人感受到心里暖暖的。)
何传镜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暖》,老师特别欣赏你用“冬日暖阳”的比喻开篇,还在结尾点出“传递温暖”的感悟——这不仅紧扣“暖”的主题,更让文章有了温度和深度,比单纯写两件事的同学想得更远!
不过我们可以试试让“暖”的画面更动人。比如摔倒时,你只写阿姨“温柔”,能不能加个特写?比如她蹲下来时围巾上飘来的洗衣液香味,或者贴创可贴前轻轻吹伤口的动作?这些细节会让“暖”像电影镜头一样留在读者心里。还有两件事之间,可以加一句过渡,比如“陌生阿姨的创可贴还没揭下,邻居奶奶的热粥又暖了我的胃”,这样衔接会更自然。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 你觉得“暖”是单向的给予吗?如果下次你看到别人摔倒,会怎么做?把这种“传递”的想法写进结尾,会不会让主题更亮?
- 除了“手温柔”,能不能用“暖”的反义词(比如寒风、冰冷的地面)来对比?这样“暖”的感觉会不会更强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