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不是非要记很久的大事,它就藏在日常的小片段里,像颗轻轻化在嘴里的糖,带着淡淡的奶香或果香,不经意间就甜到了心里,连空气都好像沾了点甜意。(段评:开头用比喻把日常小甜比作化在嘴里的糖,一下子抓住了主题,语言也很优美!要是能加个具体的小画面,比如“像放学路上偷偷含的那颗橘子糖”,会更有孩子的真实感哦!修改版:"甜"不是非要记很久的大事,它就藏在日常的小片段里,像放学路上偷偷含的橘子糖,带着淡淡的果香,不经意间就甜到了心里,连空气都好像沾了点甜丝丝的味道。)
清晨的甜,是妈妈煮的南瓜粥。粥在锅里熬了好久,米粒熬得糯糯的、南瓜的清甜完完全全融在每一口里,不用放太多糖,也能尝到自然又醇厚的甜香。我坐在餐桌前,吸溜着热粥,妈妈会把剥好的鸡蛋轻轻放在我碗边,指尖还带着刚剥壳的温度:“慢点儿吃,别烫着。”粥的暖混着淡淡的甜,顺着舌尖往下滑,早晨的困倦瞬间就被这甜味赶得无影无踪。(段评:这段写妈妈的南瓜粥特别温暖!粥的软糯、妈妈的叮嘱都写得很细致。要是能加个你喝粥时的小细节,比如“我捧着热粥碗,手心里暖乎乎的,连鼻尖都冒出了细细的汗”,画面感会更强!修改版:清晨的甜,是妈妈煮的南瓜粥。粥在砂锅里咕嘟咕嘟熬了好久,米粒变得糯叽叽的,南瓜的清甜完完全全融在每一口里,不用放糖,也能尝到自然又醇厚的甜香。我坐在餐桌前,捧着热粥碗,手心里暖乎乎的,吸溜着热粥时,妈妈会把剥好的鸡蛋轻轻放在我碗边,指尖还带着刚剥壳的温度:“慢点儿吃,别烫着。”粥的暖混着淡淡的甜,顺着舌尖往下滑,早晨的困倦瞬间就被这甜味赶得无影无踪。)
课间的甜,是同学分我的半块水果糖。她从笔袋夹层摸出糖,轻轻剥开,橘色糖块裹着细碎糖粒,递来时糖在舌尖慢慢化 (改:递来的糖在舌尖慢慢化) ,甜里裹着清爽的酸。(段评:同学分糖的小细节很真实!不过可以加一点你们互动的小表情,比如“她眨着眼睛把糖递过来,我含在嘴里,甜丝丝的味道里裹着清爽的酸,连上课的疲劳都跑掉啦”,这样更生动哦!修改版:课间的甜,是同学分我的半块水果糖。她从笔袋夹层里偷偷摸出糖,轻轻剥开糖纸,橘色的糖块裹着细碎的糖粒,眨着眼睛递到我手里。我含在嘴里,甜里裹着清爽的酸,连上课的疲劳都悄悄跑掉啦。)
放学路上的甜,是小卖部的绿豆冰棒。老板掀开冰柜盖时冒着凉气,我挑了根冰棒,外壳白霜沾在指尖,咬下时绿豆沙甜得软绵,冰凉顺着喉咙往下走。(段评:绿豆冰棒的描写很凉快!要是能加个你吃冰棒时的小感受,比如“冰棒咬下去的瞬间,冰凉的甜意从舌尖窜到头顶,连太阳都好像没那么晒了”,会更有夏天的感觉哦!修改版:放学路上的甜,是小卖部的绿豆冰棒。老板掀开冰柜盖时冒着凉气,我挑了根裹着白霜的冰棒,咬下去的瞬间,绿豆沙的软绵甜意从舌尖窜到头顶,冰凉凉的感觉顺着喉咙往下走,连头顶的太阳都好像没那么晒了。)
这些细碎的甜,不用特意去记,却悄悄把平常日子变甜,想起这些小事时,心里也会泛起暖意。(段评:结尾总结得很温暖!要是能把这些甜和你的小心情连起来,比如“这些细碎的甜不用特意记,却悄悄把日子变甜了——现在想起,我嘴角还会偷偷往上扬呢”,会更有童真的感觉哦!修改版:这些细碎的甜不用特意去记,却悄悄把平常日子变甜了。现在想起这些小事时,我的心里会泛起暖暖的涟漪,嘴角还会偷偷往上扬呢。)
陆丽媛同学,你好!读完你的《甜》,老师立刻被你细腻的观察力和温暖的感悟打动了——你没有写惊天动地的大事,反而从日常小事里捕捉“甜”的真谛,这个立意特别接地气,也特别打动人!文章开头用“化在嘴里的糖”比喻日常的甜,结尾又呼应“悄悄把平常日子变甜”,结构完整又温馨。
不过我们可以给文章再添点“甜”味的层次哦!比如写“课间同学分糖”时,能不能加入一个小细节?比如她从笔袋里摸糖时,指尖沾着的橡皮屑,或者递糖时眼睛弯成月牙的样子?这些“特写镜头”会让同学的情谊更生动。还有“放学路上的绿豆冰棒”,咬下第一口时,冰渣在齿间化开的“咯吱”声,或者和小伙伴分享冰棒时,冰水滴在手腕上的凉感,用“五感法”把这些细节写出来,甜意就更具体啦!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 除了食物的甜,生活里还有哪些“看不见的甜”?比如帮妈妈递东西时,她笑着摸你头的温度?
- 如果把“甜”的记忆按季节分类,春天的甜、冬天的甜会是什么样子?
- 当你把这些“甜”分享给别人时,会不会让甜意加倍呢?试着写一个“传递甜”的小片段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