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不好啦!同桌的惊呼声刚落,我攥着演讲稿的手心瞬间漫满汗,一个就是我上台了 (改:一个箭步我就上台了) 。(段评:开头通过同桌的惊呼制造了紧张感,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很棒!不过句子有点小问题哦,“一个就是我上台了”表达不太清楚,而且可以再增加一点你当时的小动作,让紧张感更真实。修改版:“大事不好啦!”同桌的惊呼声刚落,我攥着演讲稿的手心里瞬间冒出了汗——下一个,就要轮到我上台演讲了!我的手指紧紧抠着演讲稿的边角,连纸张都被捏得发皱。)
那是周三的班会课,阳光斜斜地趴在教室窗台,讲台上的话筒泛着冷光。刚张开嘴,“大家好”三个字就卡在喉咙里,脑子“嗡”地一下子,背熟的内容全飞了。我僵在原地,恨不得钻到讲台下。(段评:这段的环境描写很有画面感,阳光和话筒的细节让场景更真实啦!你写脑子“嗡”地一下,背的内容全飞了,把紧张的感觉写得很生动。要是能加上一点身体的反应,比如腿发抖、声音发颤,会更让读者感同身受哦。修改版:那是周三的班会课,暖融融的阳光斜斜地趴在教室窗台上,讲台上的话筒泛着冷光。我刚鼓起勇气张开嘴,“大家好”三个字却像小石子似的卡在喉咙里。脑子“嗡”地一下,昨天晚上背得滚瓜烂熟的内容,全像长了翅膀的小鸟飞走了。我僵在原地,腿肚子轻轻发抖,恨不得立刻钻到讲台下面藏起来。)
突然,第一排的班长轻轻拍了两下手。紧接着,“啪、啪”的声音像涟漪似的散开,先是同桌,再是前后桌,最后整个教室都裹在暖融融的掌声里。那掌声不响亮,却像羽毛似的挠着我的心。抬起头来,看见班主任笑着朝我点点头。(段评:班长带头鼓掌的细节写得特别温暖!你把掌声比作涟漪和羽毛,这个比喻很新鲜,老师很喜欢。要是能再写写你听到掌声时心里的变化,比如从慌到暖的感觉,会更动人哦。修改版:突然,第一排的班长轻轻拍了两下手。紧接着,“啪、啪”的声音像水面上的涟漪似的散开——先是同桌,再是前后桌,最后整个教室都裹在暖融融的掌声里。那掌声不响亮,却像软软的羽毛似的,轻轻挠着我的心。我悄悄抬起头,看见班主任正笑着朝我点点头,眼睛里像藏着小星星。)
眼里裹着光含着笑 (改:眼里闪着光含着笑) 。(段评:这句话想写你当时的心情,想法很好!不过句子有点短,不太完整,别人可能看不懂你说的是谁眼里有光。可以把它和上一段连起来,或者补充一点你看到老师和同学后的反应,让句子更完整。修改版:我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嘴角也忍不住向上扬——原来,被人鼓励的感觉,这么暖呀!)
卢思如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教室里的掌声》,老师被你细腻的情感捕捉深深打动——你没有停留在“掌声很温暖”的表面,而是用“像羽毛似的挠着我的心”这样生动的比喻,写出了掌声背后藏着的同学关怀与自我力量的觉醒,这个感悟特别真实又珍贵!
文章的场景描写也很有巧思:“阳光斜斜地趴在窗台”“话筒泛着冷光”,用环境细节悄悄烘托出你紧张的心情,这是很棒的“侧面描写”技巧!不过我们可以给文章“加几个特写镜头”,让情感更饱满:比如当你僵在台上时,除了手心出汗,耳朵里有没有听到自己的心跳声?班长拍手的瞬间,你看到她眼神里的鼓励了吗?把这些“慢镜头”写出来,掌声带来的温暖会更戳人。
最后一段“眼里裹着光含着笑”很有画面感,如果能补一句“那光里,有班长的微笑,有同桌的点头,更有我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就能把掌声的意义收得更扎实啦!
💡 我们还可以再想想:
- 那阵掌声里,除了鼓励,你还感受到了什么“秘密”?比如同学间不言自明的默契?
- 如果后来你也成了鼓掌的人,会用怎样的眼神看着台上紧张的同学?
- 那阵掌声之后,你对待“上台”这件事,心态有什么悄悄变化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