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是打开糖果时不同的滋味;甜,是雪糕入口即化的口感。但口中的甜总会悄悄溜走,心间的甜才是永远常在 (改:永远存在) ,令人回忆无穷 (改:回味无穷) 。(段评:开头用糖果和雪糕的甜引出心间的甜,比喻很贴切,还点明了主题,特别棒!要是能把糖果和雪糕的甜写得更具体,比如加上吃到它们时的小细节,会让开头更有画面感哦。修改版:甜,是剥开橘子糖时蹦进嘴里的酸中带甜,是舔一口草莓雪糕时凉丝丝的甜意沾在舌尖。可这些甜总会随着糖果融化、雪糕化掉悄悄溜走,只有藏在心里的甜,才像口袋里永远掏不完的小惊喜,每次想起都暖乎乎的。)
甜,是帮助别人时的一声“谢谢”。记得那是个冷风呼啸的夜晚,路上人们形色匆匆,急着赶路。我也不禁裹紧大衣。突然,一个瘦小的小女孩闯进我的视线。她带着粉色发夹,穿着小棉袄,一脸焦急,踮着脚,四处张望。我的心“咯噔”一下,想:这个小女孩怎么了?好像和家人走散了!只见小女孩蹲在路边,眼睛泛起泪光,仿佛下一秒就要如珍珠一般掉落下来。我走近轻轻地问:“小朋友,你怎么啦?”“我、我和妈妈……走散了。”忽然,她眼里闪过激动的光 (改:她眼里闪过激动的光,) “姐姐,您能用手表联系我妈妈吗?”“当然可以!”我一口答应。她用手表给妈妈打过电话 (改:用我的手表给妈妈打过电话) 后,脸上马上露出了笑容,像一朵花儿绽开笑脸 (改:像一朵花儿绽开) ,她的笑是那么灿烂,那么甜美,露出两个小酒窝,令人心生欢喜。她感激道:“姐姐,谢谢你!我妈妈马上来接我了!”啊!这句朴实无华的“谢谢”如蜂蜜般流入我的心间,让我的心甜滋滋的,我才发现:帮助别人的感受,还是那么甜。(段评:这段帮助小女孩的故事写得很生动,小女孩的表情变化和你的心理活动都很真实!要是能加上一些当时的环境细节,比如冷风怎么吹、路边的灯光是什么样的,还有你帮她打电话时的小动作,故事就更像放电影一样啦。修改版:甜,是帮助别人时那句带着温度的“谢谢”。记得那是个冷风卷着落叶跑的夜晚,路灯把人影拉得长长的,路上的人都裹紧衣服,脚步匆匆。我缩着脖子刚要加快脚步,突然看见路灯下蹲着个小小的身影——是个扎粉色发夹的小女孩,穿着蓬松的小棉袄,正踮着脚往人群里望,眼睛里的光像要灭的小灯。我走过去轻轻问:“小朋友,怎么啦?”她抿着嘴,眼泪在眼眶里转:“我和妈妈走散了……”忽然她抓住我的袖子,眼睛亮起来:“姐姐,你能借我电话打给妈妈吗?”我赶紧掏出电话递给她。她拨通电话后,嘴角一下子翘起来,脸上的眼泪还没擦干,就露出两个小酒窝,像刚开的小太阳花:“妈妈说她就在前面的公交站!”她仰起头冲我笑:“谢谢姐姐!”那句“谢谢”像热乎的蜂蜜水滑进心里,我裹紧大衣继续走,风好像都没那么冷了。)
甜,还是父母对我的表扬。有一次我自己在家,突然想帮妈妈分担一些家务。于是,我便耐心地做起家务来。一天过去了,我便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一尘不染。傍晚,妈妈的钥匙响过一阵“交响乐”后看见我一天的劳动成果,不禁竖起大拇指,赞叹:“哎呀!这些都是你做的吗?太棒了,快歇歇!”听到这些表扬,我心中的甜油然而生,比吃了蜜还要甜呢!(段评:帮妈妈做家务的事很贴近生活,妈妈的表扬也写得很真实!要是能加上你做家务时的具体动作,比如擦桌子怎么擦、整理玩具时的小想法,还有听到表扬时的小表情,会让这段更有代入感哦。修改版:甜,还是妈妈看见我做家务时眼里的光。上周六妈妈加班,我看着客厅散落的玩具和沾着饭粒的桌子,突然想给她个惊喜。我先把积木一块块塞进收纳箱,再用湿抹布把桌子擦得能照见我的小脸蛋,最后把沙发上的靠垫摆得整整齐齐。傍晚妈妈开门进来,手里的包“咚”地放下,眼睛瞪得圆圆的:“这都是你收拾的?”她走过来摸了摸我的头,声音软软的:“我的小宝贝长大了,会心疼妈妈啦!”我偷偷抿着嘴笑,心里像揣了块刚烤好的红薯,甜丝丝的暖到了耳朵根。)
甜是一种味道,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感情,让我们做一些帮助别人的小事,乐于助人,让“甜”常在!(段评:结尾总结了甜是感情,还提到要乐于助人,很棒!要是能把“甜”和生活里的小细节联系起来,比如把甜比作藏在口袋里的糖、挂在窗边的小风铃,会让结尾更生动,不那么像喊口号哦。修改版:甜不只是糖果的味道,更是藏在生活里的小光点——是帮人后收到的笑脸,是被表扬时心里的小雀跃。下次看见有人需要帮忙,我还会走过去,就像把自己口袋里的甜,分给别人一颗。)
朱筱琪同学,你好!读完你的《甜》,老师首先被你对“甜”的独特理解打动了——从口中易逝的甜,到心间永恒的甜,这个立意像一颗闪光的糖,让文章一下子有了深度!你选的两个事例也特别贴切:帮助小女孩时那句“谢谢”的甜,和做家务后父母表扬的甜,都紧紧围绕“心间的甜”这个中心,写得很实在。
尤其是帮助小女孩的片段,你用“冷风呼啸”的环境衬托她的焦急,用“眼睛泛起泪光”“像花儿绽开笑脸”这样的细节描写,让整个场景活了起来,读的时候仿佛能看到那个带粉色发夹的小姑娘,特别生动!
如果要让文章更上一层楼,我们可以试试“给细节加个特写镜头”。比如写小女孩用手表打电话时,你可以加一句她的动作——“小手紧紧攥着我的手腕,指节都有点发白”,或者她妈妈来接她时,你可以写写她扑过去的样子,这样“甜”的感觉会更浓。另外,两个事例之间可以加一句过渡,比如“帮助别人的甜还在心头,父母的爱又给我添了另一抹甜”,让段落衔接更自然。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 除了“谢谢”和表扬,生活中还有哪些瞬间让你尝到了“心间的甜”?比如陌生人的一个微笑,或者自己克服困难后的成就感?
- 如果把“甜”比作一种颜色,你觉得它是什么颜色?为什么?试着把这个比喻加到开头或结尾,会不会让文章更有新意?
- 你在帮助小女孩时,除了“甜滋滋”,还有没有其他细微的感受?比如一开始的紧张,后来的安心?把这些心理变化写出来,“甜”的层次会更丰富哦!
期待你下次写出更有温度的“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