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快,给我调到体育频道,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我看电视正看得超劲儿的时候,突然听到一连串焦急的催促声。不用说,准是我家的“乒乓球”爷爷急着看比赛了。(段评:第一段通过对话和称呼引出爷爷,很有画面感,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不过“超劲儿”这个词有点口语化,如果换成更具体的描述,比如“正看得入迷”,会更规范哦。修改版:"快快快,给我调到体育频道,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我看电视正看得入迷的时候,突然听到一连串焦急的催促声。不用说,准是我家的“乒乓球爷爷”急着看比赛了。)
我的爷爷是个球迷,他不大关注足球,也不懂篮球,却唯独对乒乓球非常痴迷。众所周知,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大家多多少少都会了解一些相关讯息。而我的爷爷可不一样,他不仅对各个国家的乒乓球运动员如数家珍,而且每天早晚锻炼时必打乒乓球。(段评:第二段介绍了爷爷对乒乓球的痴迷,内容很清楚!不过“众所周知”这句话有点成人化,而且和后面的内容衔接不够自然。可以把这句话换成更贴近小朋友视角的表达,比如“虽然很多人都知道乒乓球是咱们国家的‘国球’”,这样读起来更亲切。修改版:我的爷爷是个球迷,他不大关注足球,也不懂篮球,却唯独对乒乓球非常痴迷。虽然很多人都知道乒乓球是咱们国家的‘国球’,大家多多少少都会了解一些相关讯息。可我的爷爷不一样,他不仅对各个国家的乒乓球运动员如数家珍,而且每天早晚锻炼时必打乒乓球。)
这不,我还没反应过来,爷爷就已经急匆匆地冲到我面前,拿走我手上的电视遥控器,把少儿频道。 (改:把少儿频道换成了体育频道。) 爷爷呢,甚至都顾不上坐下,就那样半蹲着身子,伸长脖子,眼睛紧紧地盯着屏幕里那精彩的乒乓球比赛,整个人都恨不得钻进电视机里去了。他的眼球随着那颗小球左右转动,他的心跳也在运动员的一扬手、一挥拍间不断加速。“好球!”“扣得漂亮!”……耳边不时传来爷爷的叫声,看着他激动得满脸通红、双眼放光的模样,我不由感叹:“爷爷真是个‘乒乓球’!”(段评:第三段描写爷爷抢遥控器看比赛的样子,特别生动!不过“把少儿频道”这里漏了内容,应该是“把少儿频道换成了体育频道”。还有“他的心跳也在运动员的一扬手、一挥拍间不断加速”这句话有点抽象,小朋友很难感受到,不如换成“他的手跟着运动员的动作一起挥呀挥”,这样更具体。修改版:这不,我还没反应过来,爷爷就已经急匆匆地冲到我面前,拿走我手上的电视遥控器,把少儿频道换成了体育频道。爷爷呢,甚至都顾不上坐下,就那样半蹲着身子,伸长脖子,眼睛紧紧地盯着屏幕里那精彩的乒乓球比赛,整个人都恨不得钻进电视机里去了。他的眼球随着那颗小球左右转动,他的手也跟着运动员的一扬手、一挥拍一起挥呀挥。“好球!”“扣得漂亮!”……耳边不时传来爷爷的叫声,看着他激动得满脸通红、双眼放光的模样,我不由感叹:“爷爷真是个‘乒乓球迷’!”)
怎么样,我爷爷这个“乒乓球”迷名不虚传吧!(段评:第四段作为结尾,简洁有力!不过“怎么样”这个词有点口语化,如果换成“你看”,会更自然哦。修改版:你看,我爷爷这个“乒乓球”迷名不虚传吧!)
宁心怡同学,你好!读完你的《迷》,老师眼前立刻浮现出爷爷为乒乓球痴迷的鲜活模样,你用“乒乓球爷爷”这个有趣的称呼,把爷爷的爱好和身份紧紧绑定,这个创意太巧妙了!你选择的“迷”字,不仅写出了爷爷对乒乓球的热爱,更藏着家人之间温暖的理解——你看爷爷抢遥控器时的急切,听他喊“好球”时的激动,最后那句感叹里全是对爷爷的喜爱,这让“迷”字有了浓浓的生活温度。
老师特别喜欢你写爷爷“半蹲着身子,伸长脖子,眼睛紧紧盯着屏幕”的细节,连眼球转动、心跳加速都写出来了,这种“沉浸式”描写就像把我们拉到了电视机前,和爷爷一起紧张!不过,要是能再给“迷”加一点“深度”就更棒啦——爷爷为什么偏偏迷乒乓球?是因为球里藏着他年轻时的故事,还是乒乓球的“小球转动大球”让他觉得特别自豪?如果在结尾加一句爷爷的话,比如“这小球里有咱们中国人的精气神儿!”,“迷”背后的文化味儿就出来了。
我们还可以再想想:
- 爷爷打乒乓球时,球拍上会不会有磨旧的痕迹?那些痕迹里藏着他的“迷”吗?
- 你有没有跟着爷爷打过球?那一刻你会不会突然懂了爷爷的“迷”?
- 除了看比赛、打球,爷爷的“迷”还藏在生活里的哪些小事中?
期待你把爷爷的“迷”挖得更深,让这个可爱的老头儿永远留在文字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