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弟弟是一对好伙伴,可是因为一架飞机,他要玩,我也很想玩,我和弟弟就抢起飞机,一场抢飞机的战争开始了。(段评:本段作为开头,直接点明了我和弟弟因为飞机玩具发生争抢的事件,简洁明了地引出了主题,很不错!不过可以再增加一点对飞机玩具的简单描述,让故事更具体,也能让读者更快进入情境哦。修改版:我和弟弟是形影不离的好伙伴,可前几天,我们却因为一架蓝色的遥控飞机吵翻了天。那是我梦寐以求的玩具,弟弟也眼巴巴地盯着它,一场抢飞机的“战争”就这样爆发了。)
这飞机是我婶婶送给我的,我非常喜欢玩。放学了,我拿出飞机玩时,弟弟看见了,气冲冲地跑过来,一把把我推倒了,弟弟像“狼”一样,把玩具飞机抢走了。我看见他开开心心地玩着飞机,我心中火冒三丈,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过来,我拿到我的房间,津津有味的玩了起来 (改:地玩了起来) 。(段评:本段详细写了抢飞机的过程,还用上了比喻,把弟弟比作“狼”,很生动!不过有些地方可以更具体,比如弟弟“气冲冲”的样子,“一把推倒我”的动作,还有我“火冒三丈”的心情,都可以再细致一点,让故事更有画面感。另外,“津津有味的玩”里的“的”应该改成“地”哦。修改版:这架飞机是婶婶送给我的生日礼物,银灰色的机身闪着光,按下按钮还能发出“嗡嗡”的引擎声,我简直爱不释手。那天放学回家,我正蹲在客厅地板上操控飞机转圈,弟弟突然从房间冲出来,小脸涨得通红,二话不说就把我推倒在地。他像只小狼崽一样扑过来,一把抢过飞机,紧紧抱在怀里。看着他得意地按着按钮,飞机在他手里晃来晃去,我心里的火气“噌”地冒了上来,爬起来就把飞机抢了回来,躲进房间里,锁上门,美滋滋地玩了起来。)
弟弟看了看我,看到飞机哭哭啼啼地跑到妈妈面前,向妈妈告状,指了指我说妈妈 (改:指了指我说:“妈妈) ,哥哥抢了我的飞机。 (改:哥哥抢了我的飞机。”) 妈妈不分青红皂白地从我手上拿走了飞机,给了弟弟,我顿时觉得好无语。弟弟呢,见飞机又回到他的手上,他眉开眼笑,高兴极了。(段评:本段写了弟弟告状、妈妈把飞机给弟弟的情节,很真实!“哭哭啼啼”“眉开眼笑”这些词用得很好,写出了弟弟的表情变化。不过“妈妈不分青红皂白地从我手上拿走了飞机”可以再具体一点,比如妈妈当时的表情、说的话,这样能让故事更生动。修改版:弟弟愣了一下,看看空落落的手,又看看我房间的门,嘴巴一瘪,“哇”地哭了起来,抹着眼泪跑到厨房找妈妈告状:“妈妈妈妈!哥哥抢我的飞机!”妈妈正在洗碗,甩了甩手上的水走过来,皱着眉头看了我一眼,没等我解释,就从我手里拿走飞机递给弟弟,还轻轻拍了拍他的背哄道:“不哭不哭,飞机给你玩。”我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说出来,心里堵得慌。弟弟拿到飞机,立刻破涕为笑,眼睛弯成了月牙儿,抱着飞机又蹦又跳。)
争强好胜 (改:好胜心强) 的我,不会那么容易输的,我在房间东张西望着,等待着时机的到来,等妈妈一走开,我就把弟弟吓跑,等弟弟回头来,我已经拿回了飞机。还向弟弟扮了一个鬼脸。(段评:本段写了我等待时机拿回飞机的过程,“东张西望”“等待时机”这些词写出了你的小心思,很有趣!不过“把弟弟吓跑”可以再具体一点,比如你是怎么吓跑弟弟的,弟弟的反应是什么,这样能让情节更丰富。另外,“还向弟弟扮了一个鬼脸”后面可以加个感叹号,更能体现你的得意哦。修改版:我可不服气!坐在房间里,我盯着窗外,耳朵竖得高高的,时刻听着外面的动静。终于,妈妈的脚步声远了,我悄悄打开门,看见弟弟正蹲在阳台玩飞机。我突然大叫一声:“有虫子!”弟弟吓得一哆嗦,飞机掉在了地上,他转身就往房间跑。我赶紧冲过去捡起飞机,冲他做了个鬼脸:“略略略!”)
这样的“战争”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虽然觉得很不公平,但每次听到他甜甜地喊,“哥哥最好了,”又觉得这场战争其实还挺有趣的。(段评:本段作为结尾,总结了“战争”每天上演,还写出了你对弟弟的感情变化,主题很积极!“虽然觉得很不公平,但每次听到他甜甜地喊,‘哥哥最好了,’又觉得这场战争其实还挺有趣的。”这句话情感很真挚。不过可以再增加一点具体的场景,比如弟弟什么时候会喊“哥哥最好了”,让结尾更温暖。修改版:这样的“抢玩具大战”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有时是飞机,有时是积木,有时是漫画书。虽然每次争抢都让我有点小委屈,但每当我把抢到的玩具让给他一小会儿,或者帮他修好摔坏的小汽车时,他就会仰着小脸,奶声奶气地喊:“哥哥最好了!”听着他甜甜的声音,看着他亮晶晶的眼睛,我心里的那些小别扭就烟消云散了。原来,这场“战争”里藏着的,是我们最亲最亲的兄弟情呀!)
练菁阳同学,你好!读完你的《哥弟的战争》,老师被你结尾那句“哥哥最好了”背后的温情打动了——你没有停留在抢玩具的表面冲突,而是写出了兄弟间“战争”里藏着的依赖与亲昵,这个发现特别温暖,让文章有了不一样的光彩!
你把抢飞机的过程写得很有条理,从“气冲冲推倒”到“哭啼啼告状”,再到“东张西望等时机”,像一串彩色的珠子串起了故事。不过我们可以给这个故事“加个放大镜”:弟弟“气冲冲”跑过来时,小拳头攥得紧不紧?你被推倒时,膝盖碰到地板的感觉是怎样的?把这些“小细节”写出来,就像给故事加了生动的画面,读者会更有代入感。
另外,从“火冒三丈”到最后觉得“有趣”,中间的心情变化可以再写得细一点——是弟弟喊“哥哥”时的声音软乎乎的?还是看到他拿到飞机时笑眯的眼睛?把这个“转弯”的瞬间写清楚,情感会更真实。
💡 我们还可以再想想:
- 下次和弟弟“开战”时,你能不能观察到他藏在“凶巴巴”背后的小小心思?
- 如果给这场“战争”加个不一样的结尾(比如你主动让给他),你会发现什么新的感受?
- 除了抢玩具,兄弟间还有哪些“战争”其实藏着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