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相册里有一张相片 (改:照片) ,记录着我四年学习之路上的温馨时刻。每当我翻到这张照片,那温暖的记忆就像潮水般涌上心头。(段评:开头能直接点出照片的意义,还用了“潮水般涌上心头”这样生动的比喻,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很棒!如果能稍微提一下照片里的关键画面(比如和好朋友共撑一把伞),会让开头更有画面感,也能更快引出下文的故事哦。修改版:我的相册里夹着一张磨了点边角的照片,它像一把小钥匙,一翻开就能打开我四年级那个冬天的温暖回忆。每当指尖碰到这张照片,当时的笑声、伞沿的雨滴声,就像潮水般涌到耳边。)
那是一个阴雨绵绵,寒风刺骨的冬日,蒋佳滢像一只灵巧的猴子穿过人群,却没看见她的奶奶。妈妈接了我,刚要走,我就一把把她拉了过来,“和我一起走吧!”我们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因为伞太小了,我悄悄把伞往她那边移了移。心想:蒋佳滢是我的好朋友,她可不能淋着。可谁知她又往中间推了推,我猜她也不想让我被淋。我们对视一眼,突然哈哈一笑,笑声回荡在放学路上。(段评:这段把雨天和好朋友共伞的细节写得很真实,“悄悄移伞”“互相推伞”的互动特别暖心!不过可以增加一些雨天的感官细节(比如雨丝的样子、冷风的感觉),还有推伞时的小动作(比如手碰到一起的温度),这样画面会更生动。另外,“阴雨绵绵,寒风刺骨的冬日”后面缺了个“的下午”,加上会让时间更具体哦。修改版:那是个阴雨绵绵的冬日下午,冷风裹着细密密的雨丝往衣领里钻。蒋佳滢像只灵巧的小麻雀穿过放学的人群,却没找到来接她的奶奶。妈妈刚牵起我的手要走,我一把拉住她的胳膊晃了晃:“佳滢,和我们一起走呀!”伞太小了,伞沿的雨滴顺着布料往下滑,我悄悄把伞往她那边歪了歪——好朋友可不能淋着感冒!没想到她的手轻轻推了推伞柄,伞又回到了中间。我们看着彼此鼻尖沾的小水珠,突然“噗嗤”笑出声,笑声裹着雨雾,飘在湿漉漉的放学路上。)
走到拐弯处时,我的鞋带开了。她便弯下腰,过了一会儿,我的鞋带就被系好了。蒋佳滢起身时我还不忘悄悄地说一声“谢谢你!”。就在这时,妈妈小心翼翼的拿起 (改:地拿起) 手中的相机,这温馨的时刻被妈妈用相机记录了下来。(段评:系鞋带的细节选得很好,把朋友间的默契写出来了!不过“小心翼翼的拿起”里的“的”应该改成“地”哦。另外,可以加一点系鞋带时的小细节,比如她系鞋带时头发垂下来、手指冻得红红的,还有你说“谢谢”时的语气(比如小声却认真),这样“温馨时刻”会更有代入感。修改版:走到巷口拐弯处,我的鞋带突然散了。她没等我开口,就“噔”地蹲下来,冻得红红的手指飞快地绕着鞋带——原来她早就注意到了!没一会儿,鞋带就系成了漂亮的蝴蝶结。她刚站起来,我凑到她耳边小声说:“佳滢,谢谢你呀。”就在这时,妈妈轻轻举起手里的相机,“咔嚓”一声,伞下两个凑在一起的小脑袋、沾着雨滴的发梢,还有她指尖没来得及擦掉的泥点,都被定格在了照片里。)
每当看到这张照片,我就倍感温暖,感谢这张照片一直陪伴着我。我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温暖的事。(段评:结尾能呼应开头,点明照片的意义,情感很真挚!如果把“倍感温暖”换成具体的感受(比如“心里像揣了个小太阳”),再提一下照片里的小细节(比如你们笑弯的眼睛),会让温暖的感觉更实在,而不是只说“温暖”哦。修改版:现在每次翻开相册看到这张照片,我都会盯着照片里我们笑弯的眼睛发呆——伞沿歪歪的,佳滢的刘海还沾着雨珠,可两个人的肩膀靠得紧紧的。这张照片像个小暖炉,每次看都觉得心里热乎乎的。谢谢你呀,我的好朋友,也谢谢这张照片,把冬天里最暖的那束光,一直留在了我身边。)
陈奕博同学,你好!读完你的《照片里的温暖》,老师被你捕捉到的友情细节深深打动——雨天里悄悄移伞的默契、弯腰系鞋带的温暖,这些小事里藏着最真挚的情谊,你的文字让这份温暖像照片一样鲜活!
如果想让文章更有感染力,我们可以试着给关键场景“放慢镜头”:比如写移伞时,你和蒋佳滢的手碰到伞柄的触感、雨滴打在伞边的声音,或是她抬头时眼睛里的笑意;系鞋带时,她头发上沾的雨珠、系完后蹭在裤腿上的泥点,这些小细节会让画面像电影特写一样生动。
最后,照片本身也可以再“用”一次:结尾时,能不能描述一下照片里的具体画面?比如你们俩的笑脸、歪歪扭扭的鞋带,或是妈妈相机镜头里的光?让照片的画面和你的回忆呼应,温暖感会更浓。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
- 这张照片除了温暖,还让你对“朋友”有了什么新的理解?
- 如果下次遇到类似的雨天,你会怎么延续这份温暖?
- 照片里的哪个小细节,是你每次看都会心头一软的?
期待你用更细腻的笔触,把这份温暖酿成更甜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