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

跳跳龙Al作文批改

首页原创文库
记叙文
桂花山
作者:吕程| 指导老师:班老师

这次,我见到了桂花山。(段评:本段作为文章的开头,简洁地引出了桂花山这个地点,但内容比较简单,缺乏吸引力。如果能加入一些作者初见桂花山时的心情或简短的感官描写,会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哦。)

桂花满山遍野,从远处看,那股金黄好像要溢出来似的,将整座山都染上了梦幻的金黄色。那香气像箭矢一般穿透我的身体,直冲头顶,让我沉醉在这秋日的芬芳里,即使离了五里远,也依旧可以嗅到那股芬芳。走在桂花山里的小路上,低头一瞧––满地碎金,这些碎金子,小小的,站在枝头 (改:还在枝头) 窥着行人,找准机会,在行人们的身上,烙上秋天的烙印 (改:留下秋天的印记) ,如果没烙上呢?那就会撞进地上的金海里 (改:掉进地上的金海里) 。啊!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段评:这段描写桂花山的景色非常生动,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比如把桂花比作碎金,还写了桂花落在身上的样子,很有画面感!不过有个小问题,你写桂花“站在枝头窥着行人,找准机会,在行人们的身上,烙上秋天的烙印”,这里的主语是“碎金子”(地上的桂花),但地上的桂花已经掉下来了,怎么还能站在枝头呢?是不是有点矛盾呀?可以调整一下,让句子更通顺。)

在恍然间,我好像看见一株桂花立在中央,瑟瑟发抖。走近一瞧––啊!是一个佝偻的身影在摇桂花树!这可是“破坏公物”啊!我急忙走上前去,大喊:(段评:这段写你发现有人摇桂花树,情节有了转折,很棒!不过“在恍然间,我好像看见一株桂花立在中央,瑟瑟发抖”这句话有点不太清楚,是说你一开始看错了,把人当成了发抖的桂花吗?可以写得更明白一点,比如“我忽然发现,不远处有一株桂花树好像在发抖”,这样读者就更容易理解啦。)

“喂!不可以摇桂花树啊!”

只见那佝偻的身影回过头,是一个老奶奶,那老奶奶的头巾上、衣服上,都落满了碎金,那手上的篮子里,满满当当,一片金黄;见到这一幕,我愤怒不已,从裤兜里掏出手机“咔咔”就是一顿拍,那闪光灯好似晃的人眼睛疼 (改:晃得人眼睛疼) (段评:这段写你看到老奶奶的样子,从愤怒到可能有点疑惑,过渡得很自然。不过“那手上的篮子里,满满当当,一片金黄”这句话可以更具体,比如“手里的竹篮里,已经装了小半篮金黄的桂花,连头巾和衣角都落满了小小的花瓣”,这样细节更丰富,也更能体现老奶奶的状态。)

“我要曝光你!这么美丽的桂花树,您怎么可以这样呢?!”

突然有一个人抓住我的手腕,我猛地回头,那是一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孩子,看穿着打扮,好像是本地人。他很有耐心的向我解释 (改:他很有耐心地向我解释) (段评:这段写有个孩子来解释,推动了故事发展。“看穿着打扮,好像是本地人”这句话可以去掉,因为后面孩子的解释已经能说明他是本地人啦,这样句子更简洁。)

“这是我们本地的习俗,每年秋天,大家都会摇晃桂花树,把桂花收集起来做成桂花糕、桂花茶等等,可香了!”

我听了,才恍然大悟,原来背后还有这样的传统啊,是我误会老奶奶了。我顿时感到无比羞愧,赶紧向老奶奶道歉:(段评:这段写你知道真相后的反应,情感变化很真实。“我顿时感到无比羞愧”可以写得更具体,比如“我的脸一下子红了,心里又后悔又不好意思”,这样能让读者更感受到你的心情哦。)

“老奶奶,对不起,我不知道这是你们的习俗我误会您了。”那老奶奶听了后,只是摆了摆手,笑着说:

“没关系,孩子,你也是好心,来,一起摇吧,把桂花都摇下来!”我欣然答应,与老奶奶和那个孩子,一起加入了这个只属于秋天的摇桂花“活动”。(段评:这段写你和老奶奶、孩子一起摇桂花,很有画面感!“那老奶奶的头巾上、衣服上,都落满了碎金”这里的“碎金”可以换成“桂花”,因为前面已经用过“碎金”啦,换个词会更丰富。比如“老奶奶的蓝布头巾上、灰布衣服上,都落满了星星点点的桂花”。)

在摇桂花的过程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了民族风情 (改:深深地体会到了本地风情) ,也明白了:不知真相,不要妄下定论的道理。(段评:这段总结了这次经历的感受,主题很明确!不过“在摇桂花的过程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了民族风情”这句话有点太笼统啦,“民族风情”对小学生来说有点抽象,可以写得更具体,比如“原来摇桂花是这里秋天的习俗呀,大家一起把桂花摇下来,收集起来做美食,这就是秋天的味道吧”,这样更贴近你的经历,也更真实。)

综合评价:

吕程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桂花山》,老师立刻被你笔下那片“碎金满地”的桂花世界吸引了!更让老师惊喜的是,你没有只停留在写景,而是通过“误会老奶奶摇桂花”这件小事,悟出了“不知真相,不要妄下定论”的道理——这个思考特别有深度,让你的文章像桂花的香气一样,不仅好闻,还能留在心里久久不散!

你看,你写桂花“小小的,站在枝头窥着行人,找准机会,在行人们的身上,烙上秋天的烙印”,这里的拟人手法用得多妙啊!把桂花写活了,就像一群调皮的小精灵。还有“香气像箭矢一般穿透我的身体”,这个比喻特别有冲击力,一下子就让读者感受到了桂花香的浓烈。这些生动的描写,让老师仿佛跟着你一起走进了那片金黄的桂花山。

不过,我们可以试着让这个故事更有“电影感”,让读者看得更入迷。比如,当你发现老奶奶摇桂花时,心里一定特别着急吧?你可以把这个“特写镜头”放慢:当时阳光透过桂花叶洒在地上,是什么样子?老奶奶摇树的动作是快还是慢?你冲上去时,脚步是不是有点不稳?把这些细节加进去,就像给文章加了“慢动作”,读者就能更真切地感受到你的情绪变化啦!

再比如,你从“愤怒”到“羞愧”的心理转变,写得很真实,但如果能加一两句过渡,就像给段落之间搭一座小桥,会更自然。比如在“我愤怒不已,从裤兜里掏出手机‘咔咔’就是一顿拍”之后,加一句“可就在按下快门的瞬间,我好像看见老奶奶的手在微微发抖”,这样一来,后面的“恍然大悟”就不会太突然,故事的起伏也会更流畅。

💡 我们还可以再往深处想一想:

  1. 除了“不知真相不妄下定论”,你觉得这次桂花山之行,还让你对“传统”和“自然”有了什么新的认识?比如老奶奶摇桂花做桂花糕,是不是也是一种和自然相处的方式呢?
  2. 如果下次再遇到类似的事,你会先冲上去制止,还是先停下来观察一下?为什么?
  3. 桂花山的“美”,除了桂花的颜色和香气,还藏在哪些细节里?比如山里的风声、人们的笑声,或者老奶奶头巾上的桂花?试着把这些“看不见的美”写出来,文章会更有温度哦!

吕程,你的文章已经有了“骨架”和“血肉”,再加点“灵魂”——也就是更细腻的思考和细节,一定会更精彩!老师期待你下次的作品,相信你能写出更动人的故事!

我要投稿
发布我的作品
写作咨询
专业导师解答
文集制作
制作我的文集

手机微信扫一扫,轻松体验更多功能!

关于跳跳龙
联系地址:苏州工业园区科营路2号中新生态大厦8层801室
联系电话:18907911516
联系邮箱:252480143@qq.com
商务合作:252480143@qq.com
跳跳龙公众号
联系客服
Copyright © 2024 Suzhou Tiaotiao Long Technology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州跳跳龙科技有限公司苏ICP备1601036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