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浪翻滚,菡萏初绽,流萤飞舞。记忆中的夏天不可缺少的,还有那场别样的课堂。(段评:本段以诗意的景物描写开篇,用排比句营造出夏天的氛围,自然引出"别样的课堂"这一核心事件,能快速抓住读者注意力。但存在两个不足:一是景物描写与核心事件的关联性较弱,麦浪、菡萏、流萤等意象未能直接暗示下文的登山课堂;二是缺乏情感铺垫,"别样的课堂"的"别样"未通过简短的心理或场景暗示体现。修改版:麦浪翻涌着金色的热浪,菡萏在荷叶间偷藏粉红的笑靥,流萤提着灯笼掠过夜色。记忆里的夏天,总裹着蝉鸣与晚风,但最难忘的,是奶奶用青山绿水为我上的那堂别样的课堂。)
打开记忆的大门,历史长河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还记得那个夜晚,窗外夜色如墨,一束灯光静静地铺满了书桌,为了改变泪水浸湿的红叉,我皱着眉头硬磕了一晚上,思绪凌乱。但奶奶慈祥地摸着我的头说:“哎呀,不就是考差了嘛,别写了,奶奶明天带你体验一下我的乐趣。”我点头答应后,便带着一股难言的挫败感入睡了。(段评:本段通过倒叙手法引入背景,交代了"我"因考试失利而挫败的情境,奶奶的话语与动作也体现了祖孙间的温情。但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历史长河如潮水般涌上心头"的比喻过于宏大,与"考差"的小事不匹配;二是缺乏具体的心理细节,"泪水浸湿的红叉""思绪凌乱"等表述较笼统;三是"永攀高峰的道路"这一说法过于夸张,与登山的日常场景不符。修改版:记忆的抽屉轻轻拉开,那晚的灯光还亮着。窗外夜色像浸了墨的宣纸,书桌上的台灯却固执地铺出一片暖黄——数学试卷上的红叉像密密麻麻的荆棘,我咬着笔杆硬磕到凌晨,草稿纸揉了一张又一张,脑子却像塞了团乱麻。奶奶端着温牛奶走进来,粗糙的手掌抚过我的头发:"傻孩子,一次考差算啥?明天跟奶奶上山,看看我的‘秘密花园’去。"我点点头,带着满肚子的委屈和挫败感,沉沉睡去。)
次日,温暖的阳光射进窗唤醒沉睡的我。奶奶麻利地带好“装备”引领我踏上永攀高峰的道路。刚上山,我激动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如兔子般向山顶冲,走两步又向后望奶奶走到哪了,还呦呵 (改:吆喝) 道:“哎呀,奶奶你快点。”到半山腰时,我早已没了刚上山的精力,汗水打湿了我的头发与后背。我皱着眉头,脸被晒得像刚摘下来的苹果,喘气吁吁 (改:气喘吁吁) ,一手搭在弯曲的膝盖上,一手擦拭着额头的汗水。像个老奶奶一样走到石凳旁,左手搭在石凳上猛地坐下去。奶奶慈祥地看着我说道:“怎样?累了咱们就下山吧!”休息了一会,被炎热的夏天打败的我们选择了下山。这次下山,我不再急急忙忙地,而是把心沉下来。此时下山的气息令我感到浑然不同,我一眼就注意到了远处的高山。初日升到那座高山,就好似被初日叼在口中的一块饼干,这块饼干上还有夹心涂在表面,衬得整个早霞十分和谐,蔚蓝的天空被夕阳打翻了的颜料染成了金橙色 (改:蔚蓝的天空被朝阳打翻了的颜料染成了金橙色) ,好似给天空镶上了金边,这或许就是我急匆匆上山时遗漏掉的黄金吧,最后我和奶奶迎着初日踏上了回家的旅途。(段评:本段详细描写了登山的过程,通过"我"的动作和神态变化,展现了从急切到疲惫再到沉静的心理转变,环境描写也有一定画面感。但存在三个不足:一是"温暖的阳光射进窗唤醒沉睡的我"表述较平淡,缺乏感官细节;二是"永攀高峰的道路""被炎热的夏天打败"等表述不够贴切;三是"初日升到那座高山,就好似被初日叼在口中的一块饼干"存在逻辑矛盾,"初日"与"夕阳"的时间混乱也影响了场景的真实性。修改版:清晨的阳光像碎金般跳进窗棂,把我从睡梦中唤醒。奶奶早已备好草帽和水壶,笑着说:"走,上山去!"刚到山脚,我就像撒欢的小兽往山顶冲,跑两步便回头喊:"奶奶,你快点呀!"可到了半山腰,我就像泄了气的皮球——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后背的衣服湿成了深色,脸涨得像熟透的桃子,只能扶着膝盖大口喘气。奶奶慢悠悠地走上来,递过水壶:"累了就歇歇,咱们不着急。"休息时我才发现,山风裹着草木的清香,远处的山峦被朝阳镀上了金边,像一块撒了蜜的千层糕。原来急匆匆上山时,我竟错过了这么美的风景。最后,我和奶奶迎着晨光,慢慢走回了家。)
这次别样的课堂,我似乎明白了坚持不是咬牙硬撑,而是在绝望时相信下一个黎明。(段评:本段作为结尾,点明了"别样的课堂"的主旨,表达了对"坚持"的理解。但存在两个不足:一是"坚持不是咬牙硬撑,而是在绝望时相信下一个黎明"的表述较抽象,缺乏与前文登山场景的具体关联;二是升华略显生硬,未能将登山的体验与学习、生活的感悟自然结合。修改版:奶奶的这堂"登山课",让我突然懂了:坚持不是攥紧拳头硬扛,而是放慢脚步,在疲惫时抬头看看身边的风景,在挫败时相信前方还有朝阳——就像那座山,你不用急着登顶,只要一步一步走下去,就会发现不一样的美好。)
潘柳萍同学,你好!读完你的《生活里的别样课堂》,老师能感受到你在记叙文写作上的用心。整体来看,文章结构清晰,语言流畅,尤其在“以小见大”的立意构思和环境描写的氛围感营造上做得不错。你通过一次爬山的经历,试图从“急于求成”到“静心感受”的转变中,提炼出“坚持不是硬撑,而是相信黎明”的成长感悟,这个立意方向非常好,体现了你对生活的思考。
为了让文章更出色,我们可以在“细节的生动性”和“情感的连贯性”上再下些功夫。比如在描写爬山的过程时,你用了“如兔子般向山顶冲”“喘气吁吁”等词语,但如果能加入更多具体的细节,比如奶奶爬山时的动作(她是否拄着拐杖?脚步是否稳健?)、你和奶奶之间的对话(她在你放弃时说了什么?语气是怎样的?),以及你“静心下山”时的心理变化(是如何从烦躁转为平静的?看到景色时心里具体想到了什么?),文章会更有感染力。另外,文章结尾的感悟“坚持不是咬牙硬撑,而是在绝望时相信下一个黎明”,和爬山的经历之间的联系还可以更紧密一些,比如可以直接点明爬山时的“慢下来”如何让你理解了“坚持”的真正含义。
最后,关于“生活里的别样课堂”这个主题,老师想邀请你思考:
- 在你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看似普通的小事,其实也像“别样的课堂”一样,给你带来了成长的启示?
- 如果让你用一个具体的场景或物品来象征“别样的课堂”,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
期待看到你修改后的作品,相信你会写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