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道路其实并不是一味地走下去,而是学会在路上欣赏沿途风景——题记(段评:题记以哲理式表达点明主题,简洁有力,为全文奠定了"欣赏沿途风景"的情感基调。但表述稍显直白,若能融入意象化表达,可增强文学感染力与画面感。修改版:人生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味奔赴终点的直线,而是需要驻足凝视的画卷——题记)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但在这些不一样的道路上,我们会欣赏到不一样的风景,感受不一样的人生魅力。只有懂得在路上欣赏,才可能更坚定地走下去。(段评:段落紧扣主题,从"人生道路与风景"的关系展开议论,逻辑清晰。但语言偏抽象,缺乏具体的情感联结,若能将"坚定走下去"的感悟与生活体验结合,可避免说教感。修改版: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独一无二,沿途的风景或明媚或萧瑟,却都藏着独有的生命韵味。唯有学会在前行中驻足欣赏,脚步才能更从容、更坚定。)
秋高气爽,硕果累累,这样的季节的风景,怎么会让人不陶醉?山中的秋景,在我看来是最让人流连忘返的了。(段评:以季节切入,自然引出山中秋景,过渡流畅。但问句的情感张力不足,若能通过感官细节(如果香、山风)强化秋景的吸引力,可让读者更快代入情境。修改版:秋高气爽,山野间飘着果木的甜香,这样的季节,怎能不让人心生向往?在我眼里,山中的秋景最是耐人寻味。)
那日凌晨,我拄了把登山杖,计划在清晨到达山顶看秋天的朝霞。踏上山路,看着前方蜿蜒曲折的山道,心止不住擅 (改:颤) 了一下。寒霜秋风的傍晚 (改:寒霜秋风的清晨) ,寒风刺骨,每次刮过的呼啸的寒风,都好像在述说心中的不满,脚下的青石每走一步都嘎吱一声,像是在发出痛苦的呻吟,两旁的花儿和小草,被寒风压倒了身躯,远处时不时还传来几声乌鸦的鸣叫,好不让人的景象 (改:好不渗人的景象) 。我加快了脚步,眼前的灯光成了我唯一的依靠,紧握住登山杖的手,早已失去了知觉。四五个小时后天刚蒙蒙亮,我踏上最后一块青石,我看到初生的朝阳,像一位将军打赢了胜仗,心中的疲倦早已散尽在云雾中。(段评:段落通过登山的经历展现"坚持"的主题,心理描写真实可感。但存在两处不足:一是时间线稍显模糊(如"寒霜秋风的傍晚"与"凌晨登山"的场景冲突);二是环境描写的连贯性待加强,"灯光"的出现缺乏铺垫;三是山顶朝阳的描写较笼统,未能与前文的艰辛形成强烈对比。修改版:那日凌晨,我拄着登山杖,想赶在清晨登上山顶看朝霞。踏上山道,蜿蜒的石阶隐在夜色里,心不由得紧了一下。山风裹着寒霜刮过,呼啸声像细碎的抱怨;脚下的青石每踩一步都发出轻微的吱呀声,似在低吟;两旁的花草被冻得蜷曲着身子,远处偶尔传来乌鸦的啼鸣,更添几分清冷。我攥紧登山杖,指尖渐渐发麻,只有远处山坳里的点点灯火,是我唯一的方向。四五个小时后,天蒙蒙亮时,我终于踏上最后一块青石——初生的朝阳跃出云海,像披甲的将军般耀眼,所有的疲倦瞬间被金光驱散。)
下山的路上,每一块青石都被阳光照得熠熠生辉,这是来时的足迹,成功的足迹,身旁还有许多行人走过,这不就是来时的我吗?寒风退去,尽显秋天的清爽,每一件风吹过 (改:每一阵风吹过) ,都像天使拂过脸膜 (改:脸庞) 。小草和花儿重新挺立了身子,好像什么经历也没遭遇过,树林里的鸟儿在枝头和鸣,向行人展现那甜美的嗓音,枫叶纷纷飘落,不是萧条,而是在退去身上的浮旧,迎接新的自己,置身于山间,仿佛置身于中国水墨画中,这是我来时的景象吗! (改:这是我来时的景象吗?) 每一步都让我充满了力量,充满了勇气。这些美丽的景象,常常被人们所忽略。因为人们只懂得往上走,欣赏山顶的风景,向不懂得 (改:却不懂得) 欣赏来时路的风景,它们见证了你的足迹,你的坚持,你的成长。(段评:段落通过"下山看风景"的转折,深化了"过程比结果重要"的主题,对比手法运用巧妙。但存在细节疏漏(如"脸膜"为错别字),且"水墨画"的比喻稍显突兀,若能将自然景物与"成长足迹"的感悟更紧密结合,可让情感升华更自然。修改版:下山时,每块青石都被阳光镀上了金边——这是我来时的足迹,是坚持的见证。身旁路过的行人,有的气喘吁吁,有的紧攥登山杖,像极了清晨的我。寒风早已散去,秋阳的清爽裹着草木香扑面而来,山风拂过脸颊,温柔得像低语。花草重新挺直了腰杆,仿佛从未经历过寒霜;林间的鸟儿在枝头唱和,嗓音脆生生的;枫叶纷纷飘落,不是萧条,而是卸去旧装的轻盈。我踩着落叶前行,脚下沙沙作响,抬头望去,层林尽染的山峦像晕开的水墨画。原来清晨的清冷只是秋景的一面,这些藏在来时路上的风景,见证了我的坚持与成长,却常被匆匆赶路的人忽略。)
其实人们只想要成功的结果,而不知道成功的过程比结果更饶有趣味,学会欣赏沿途风景,才能欣赏真正的自己。(段评:段落总结全文,呼应开头,主题明确。但"饶有趣味"的表述稍显平淡,"学会欣赏沿途风景"的升华较直接,若能以登山的具体细节(如青石、枫叶)替代抽象议论,可让结尾更有温度。修改版:人们总急于奔赴成功的终点,却忘了过程里藏着更动人的风景。就像那山中的青石与枫叶,它们见证过我的犹豫与坚持,也藏着秋景的另一种美。学会欣赏沿途的风景,其实是学会与成长中的自己对话。)
曾俊鹏同学,你好!读完你的《生活里的别样课堂》,老师能感受到你对“过程与结果”的细腻思考——从登山的艰辛到下山时发现沿途风景的惊喜,你用一次登山经历,巧妙地诠释了“欣赏沿途风景”的人生哲理,这种“以小见大”的立意很有深度,尤其结尾对“成功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点题,让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
文章已经很出色了,如果咱们想让它更上一层楼,可以在两个地方再琢磨琢磨:首先是叙事的详略安排。你在描写上山的艰辛时,用了“寒风刺骨”“青石呻吟”等环境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你的紧张,但这段的心理活动可以更丰富些——比如“加快脚步时,心里是否在打退堂鼓?握住登山杖的手失去知觉时,有没有想过放弃?”把这些真实的内心挣扎写出来,会让“坚持”的主题更有说服力。其次是细节的“专属感”,比如下山时看到“小草重新挺立”“枫叶飘落”,这些景物描写很美,但如果能加入一两个你和景物的互动细节——比如“弯腰捡起一片红枫,指尖触到叶脉的纹路,突然想起上山时被它绊倒的瞬间”,这样的细节会让“沿途风景见证成长”的感悟更真实可触。
最后,关于“生活中的别样课堂”,老师想邀请你思考:
- 除了登山,你生活中还有哪些“忽略过程却收获惊喜”的瞬间?比如解一道数学题时,突然发现了新的解题思路,或是和朋友吵架后,复盘时才懂对方的心意?
- 如果让你把“沿途风景”比作生活中的某样东西,你会选什么?它和登山时的风景有什么相似之处?
期待看到你修改后的作品,相信你会写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