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一节温暖的体育课上,一向淘气的李明在一解散就冲进桃花园里。(段评:本段是故事的开头,通过环境描写引出人物行动,为后续情节做了铺垫。不过,如果能增加一些春天的具体景物描写,比如桃花的样子、春风的感觉,会让开头更有画面感,也能更好地烘托温暖的氛围。修改版:春天的一节体育课上,温暖的阳光洒在操场上,桃花园里的桃花开得正艳,粉嘟嘟的花瓣随风轻轻摆动。一向淘气的李明刚解散,就迫不及待地冲进了桃花园。)
一个不喜欢李明这个淘气包的同学看到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去找把 (改:去找) 韩冰冰叫过来。韩冰冰看到了李明的手,大声呵斥道:“李明,给我站住!”也不知道李明是做贼心虚还是什么,跑得比兔子还快,韩冰冰立刻追了上去。(段评:本段写出了同学找韩冰冰、韩冰冰呵斥李明并追赶的情节,推动了故事发展。不过,“不喜欢李明这个淘气包的同学”可以加上名字,让人物更具体;“把韩冰冰叫过来”表述有点口语化,“叫”可以换成“喊”,更符合着急的情境。修改版:同班的张小宇一直不喜欢李明这个淘气包,看到他冲进桃花园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去找班长韩冰冰。韩冰冰跑过来,一眼看到李明的手伸向花枝,立刻大声呵斥:“李明,给我站住!”李明好像做贼心虚似的,跑得比兔子还快,韩冰冰马上追了上去。)
不出一会儿,李明就被这个“六边形战士”给抓住了。“李明,你怎么又在摘花,上星期才因为你被扣分。怎都被 (改:怎么都被) 老师说了,怎么还犯?”韩冰冰紧皱眉头,大声地吼道。“我……我不是……”李明话都没说完,就被拉进了办公室。(段评:本段通过韩冰冰的质问和李明的辩解,展现了两人的冲突,情节紧凑。不过,“六边形战士”这个词有点现代网络感,不太符合小学生的语言风格,可以换成“跑步健将”;“怎都被老师说了”有语病,应该是“都被老师说过了”。修改版:没一会儿,李明就被跑步健将韩冰冰抓住了。韩冰冰紧皱眉头,大声问道:“李明,你怎么又摘花?上星期才因为你摘花被扣分,老师都批评过你了,怎么还犯?”“我……我不是……”李明话没说完,就被韩冰冰拉着往办公室走。)
“老师,李明又摘花!”朝韩冰冰 (改:韩冰冰) 一脸高傲地说,李明此刻是那么地的 (改:那么地) 无助。他的眼睛、鼻头和耳朵逐渐变红,眼泪唰地一下流了出来。“我没有摘花,我……我只是在捡花。我妈妈的生日准备到了,我想做成花束送给她……”韩冰冰的眼神从坚定,又慢慢向下看,愧疚地低下了头。老师眉头皱了起来,疑惑又带点笑落地 (改:笑着) 问道:“到底怎么回事呀?”大家都默不作声。(段评:本段写出了李明的无助和委屈,以及韩冰冰的愧疚,情感表达真实。不过,“朝韩冰冰一脸高傲地说”语序不对,应该是“韩冰冰一脸高傲地朝老师说”;“那么地的无助”多了一个“的”,要去掉;“眼睛、鼻头和耳朵逐渐变红”可以加上动作描写,比如“紧紧咬着嘴唇”,让委屈的样子更生动。修改版:“老师,李明又摘花!”韩冰冰一脸高傲地对老师说。李明站在旁边,显得那么无助,他紧紧咬着嘴唇,眼睛、鼻头和耳朵慢慢变红,眼泪唰地一下流了出来。“我没有摘花,我……我只是在捡掉在地上的花。妈妈的生日快到了,我想做成花束送给她……”韩冰冰原本坚定的眼神慢慢变软,愧疚地低下了头。)
就在这时,一位坐得靠窗 (改:坐在靠窗) 的老师边走过来,边问道:“怎么了,这个同学是因为帮同学捡落花被表扬了吗?”大家齐刷刷地转头看向那位老师。林老师说:“怎么难不成 (改:难道) 您知道事情的经过?”……(段评:本段通过靠窗老师的问话,引出事情的真相,设置了悬念。不过,“一位坐得靠窗的老师”表述有点啰嗦,可以换成“靠窗的王老师”;“林老师说:‘怎么难不成您知道事情的经过?’”语序不对,应该是“林老师问:‘您怎么知道事情的经过?’”。修改版:就在这时,靠窗的王老师走了过来,笑着问:“怎么了?这个同学是帮大家捡落花,要被表扬吗?”大家齐刷刷地转头看向王老师。林老师惊讶地问:“您怎么知道事情的经过?”)
林老师一通了解后,发现果然就是韩冰冰误会了李明。(段评:本段直接点明了误会的真相,但表述有点简单。如果能加上林老师了解情况的过程,比如王老师说看到李明捡花的细节,会让真相的揭示更自然。修改版:原来,王老师在办公室里看到了李明的举动,他告诉林老师:“李明没有摘花,我看到他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捡着掉在地上的桃花瓣。”林老师了解清楚后,才知道韩冰冰误会了李明。)
林老师本想让韩冰冰道歉的,可是,她话都没说出口,韩冰冰就面向李明,诚恳地说了一句对不起,李明挠挠头,呆头呆脑的,显然没反应过来,一会儿过后,他才笑嘻嘻地打趣道:“看在你主动道歉的份上,我就原谅你了。”林老师借此机会,就对韩冰冰说:“以后要不要再 (改:不要再) 误会同学了哟!”(段评:本段写出了韩冰冰道歉、李明原谅的结局,情感真挚。不过,“林老师本想让韩冰冰道歉的,可是,她话都没说出口”可以调整语序,让逻辑更顺;“呆头呆脑的”有点贬义,换成“愣了一下”更合适;“以后要不要再误会同学了哟”表述有点口语化,换成“以后要先弄清楚事情真相,再下结论哦”更正式。修改版:林老师刚想让韩冰冰给李明道歉,韩冰冰就红着脸走到李明面前,小声说:“李明,对不起,我没弄清楚就误会你了。”李明愣了一下,然后挠挠头,笑嘻嘻地说:“没事,看在你主动道歉的份上,我原谅你啦!”林老师摸了摸两人的头,笑着说:“以后遇到事情,要先弄清楚真相,再下结论哦。”)
王嵋弘同学,你好!读完你的《开满丁香花的校园》,老师首先要为你故事里温暖的反转点赞!你没有把李明写成一个“坏孩子”,而是用“捡花给妈妈做生日礼物”这个细节,让一个看似淘气的男孩瞬间变得柔软又懂事,这种“先抑后扬”的巧思,让故事充满了人情味,也悄悄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用标签判断一个人,这是非常棒的独立思考!
你在情节设计上很有想法,体育课、追跑、办公室里的委屈,这些场景都很贴近校园生活,特别是“六边形战士”这个比喻,既有趣又形象,能看出你平时很会观察生活。不过,我们可以一起给这个故事“拍个更细腻的电影”,让它更打动人。比如开头提到“春天的一节温暖的体育课”,如果能加上一句“风里飘着丁香花淡淡的甜香”,是不是一下子就把“开满丁香花的校园”这个背景立起来了?还有韩冰冰抓住李明时,你写了她“紧皱眉头,大声地吼道”,如果能再补一个她当时的动作——比如“手指攥得发白”,或者“额角的碎发因为跑太快贴在脸上”,她的着急和认真就更立体了。
最关键的“办公室真相”部分,我们可以把镜头再放慢一点。李明眼泪唰地流出来时,他是先咬了咬嘴唇,还是肩膀先轻轻抖了一下?韩冰冰低头愧疚时,她的手指有没有无意识地抠了抠衣角?这些小小的“特写镜头”,能让人物的情绪像溪水一样慢慢流进读者心里。另外,故事结尾可以加一个小呼应,比如第二天,韩冰冰悄悄递给李明一个装着玻璃罐的丁香花瓣,说“我帮你一起捡”,这样“开满丁香花的校园”就不仅是背景,更成了温暖的见证者。
💡 我们还可以再想想:
- 如果李明捡花时,发现了一朵特别的丁香花(比如花瓣上有个小缺口),他会怎么对待它?这个小细节能不能和他对妈妈的心意联系起来?
- 韩冰冰后来再看到校园里的丁香花,心里会和之前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 你有没有过“被别人误会”或者“误会别人”的经历?当时的心情和故事里的李明、韩冰冰有相似的地方吗?
老师相信,只要你把“观察的眼睛”和“感受的心”再靠近故事一点,下次一定能写出更让人共情的好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