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沉浸在花香里的五月。校园里到处是盛开的丁香花。一簇簇丁香花缀满枝头,如紫色的小喇叭花。(段评:第一段通过描写五月校园里的丁香花,为故事营造了美好的氛围,是很棒的环境描写!不过可以增加一些感官细节,比如花香、风吹过的声音,让画面更生动。比如可以写丁香花的香味飘满校园,或者风吹过时小喇叭轻轻摇晃的样子,这样读者能更快走进这个丁香盛开的场景哦。修改版:这是一个浸在花香里的五月,校园的空气里都飘着甜甜的丁香味儿。到处是盛开的丁香花,一簇簇缀满枝头,像紫色的小喇叭,风一吹,就轻轻摇晃着,好像在唱春天的歌。)
张明刚从丁香林中出来,就撞上了班长王寒冰。班长看到他手里拿着丁香花,她眉毛拧成一个倒“八”字,气势汹汹地走向张明,厉声道:“张明,你又摘花,前几天因为你摘花,前几天因为你摘花,咱班刚被扣了分!”张明惊讶地瞪大了双眼,他看着手里的花急忙解释道:“这不是我摘的。这是它掉下来我捡的”。 (改:这是它掉下来我捡的。”) 班长立马打断了他:“哼!不是你摘的,难道是花自己跑到你手里的?别狡辩了,跟我去见班主任”。 (改:跟我去见班主任。”) 班长抓起张明拿着花的那只手,拉着他转眼便来到了办公室。谁也没留意,一个小小的身影也一路跟了过来。(段评:第二段的情节很紧凑,班长和张明的冲突写得很清楚!不过有两个小问题:一是“前几天因为你摘花”重复了两次,有点啰嗦;二是可以给班长和张明加一点动作细节,比如班长说话时指着花坛,张明着急时攥紧花的样子,这样人物更鲜活。另外,“一个小小的身影”可以稍微点一下,比如“扎着羊角辫的林晓晓”,让读者更有印象。修改版:张明刚从丁香林中钻出来,就和班长王寒冰撞了个满怀。班长一眼瞥见他手里的丁香花,眉毛“唰”地拧成倒八字,叉着腰气势汹汹地走过来,厉声道:“张明!你又摘花?前几天咱班刚因为你摘花被扣了分!”张明惊讶地瞪大双眼,攥着花急忙摆手:“这不是我摘的!是地上掉的,我捡的!”班长却一把打断他:“哼!花自己跑你手里?别狡辩,跟我去见班主任!”说着就抓住他的手腕往办公室拉。谁也没留意,扎着羊角辫的林晓晓正踮着脚,悄悄跟在后面。)
这几天,丁香林来了一只流浪猫,是在丁香花里遇见的,原来丁香花是这只流浪猫碰掉的,不是张明恶意摘掉的,大前 (改:大前天) 张明捡了一朵花,还被记了名。班长站在一旁,脸一下子变红了说 (改:脸一下子变红了,说) :“对不起,我错怪你了。”张明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段评:第三段解开了误会的原因,不过时间线有点乱哦,“大前张明”应该是“大前天”吧?而且可以把流浪猫的细节写得更具体,比如小猫躲在花丛里,碰掉花时的样子,这样误会的解开更自然。班长道歉的部分也可以加个动作,比如挠挠头或者低下头,显得更真实。修改版:原来这几天丁香林来了只流浪猫,总躲在花丛里睡觉,尾巴一扫就碰掉了好几朵花。大前天张明捡了一朵,就被记了名;今天这朵,也是小猫碰掉的。班长听了林晓晓的话,脸一下子红到耳根,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张明,对不起,我错怪你了……”张明挠挠头,笑着说:“没事,其实我也挺喜欢那只小猫的。”)
此刻,丁香花更加烂漫芬芳。或许,大家默默读懂了理解与宽容的分量吧。(段评:第四段是结尾,升华主题的想法很好!不过“默默读懂了理解与宽容的分量”有点太抽象啦,小学生可以用具体的画面来表达,比如大家一起给小猫喂猫粮,或者班长帮张明整理衣领的细节,这样“理解与宽容”就像丁香花一样看得见摸得着啦。修改版:此刻的丁香花,开得更烂漫了,香味也更甜了。班长悄悄把自己的牛奶递给张明,让他喂给流浪猫;张明则把手里的花轻轻放在花坛边,让小猫能闻到香味。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好像连丁香花也在笑着,看着这两个不再吵架的小伙伴。)
颜民峻同学,你好!读完你的《丁香风波》,老师首先要为你的深刻立意点个赞!很多人写校园故事可能只是单纯叙述事件,而你却通过这样一件小事,让大家读懂了理解与宽容的分量,这让文章有了深度!
不过呢,这篇文章还有一些地方可以变得更精彩。事件虽然写清楚了,但有些过程描写得比较简略。比如班长看到张明拿着丁香花气势汹汹走向他这部分,我们来当一次导演,把镜头推近。当时班长的眼神是怎样的?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有没有人注意到这边的动静,他们有什么样的反应?用“五感法”把这个场景细致地描绘出来,文章的感染力会瞬间增强。
另外,文章在段落衔接上可以更自然些。从描述丁香花到写张明和班长的冲突,过渡略显生硬。我们可以加一句像“在这弥漫着花香的校园里,一场小小的风波却悄然掀起”这样的话,让过渡更自然流畅。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1. 除了理解与宽容,从这件丁香风波中还能挖掘出哪些不一样的道理呢? 2. 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因为误会而产生矛盾的场景,我们又该如何避免呢? 3. 如果从班长或者张明的角度,用第一人称来叙述这个故事,会有什么不同的效果呢?
老师相信,以你的悟性,很快就能写出更棒的作文,期待你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