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万籁俱寂,小主人已经进了甜甜的梦乡。可在书桌上的文具盒里,却热闹非凡。(段评:段落开篇营造了深夜安静与文具盒内热闹的对比氛围,很有吸引力。不过可以在描写环境时增加一些细节,让氛围更浓厚。比如可以描述一下深夜的安静具体是什么样子,像‘深夜,万籁俱寂,月光洒在窗户上,小主人已经进了甜甜的梦乡。可在书桌上的文具盒里,却热闹非凡’。修改版:深夜,万籁俱寂,月光轻柔地洒在窗户上,四周安静得能听到钟表滴答滴答的声音,小主人已经进了甜甜的梦乡。可在书桌上的文具盒里,却热闹非凡。)
铅笔挺直了身子,清了清嗓子说:“伙伴们,今天小主人用我写出了漂亮的字,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呢!”橡皮在一旁慢悠悠地说:“那要是没有我,你写错的地方可怎么办?不得让小主人被老师批评呀。”(段评:此段通过对话展现了铅笔和橡皮的争论,有一定趣味性。但可以增加一些神态描写,让角色更鲜活。比如在铅笔说话时,可以加上‘骄傲地挺直了身子’,橡皮说话时加上‘不屑地撇撇嘴’等。修改版:铅笔骄傲地挺直了身子,清了清嗓子说:“伙伴们,今天小主人用我写出了漂亮的字,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呢!”橡皮不屑地撇撇嘴,在一旁慢悠悠地说:“那要是没有我,你写错的地方可怎么办?不得让小主人被老师批评呀。”)
这时卷笔刀也不服气了,它转了转自己的刀片心里想:铅笔,要不是我把你削的尖尖的,你能写出那么流畅的字吗?铅笔看出了卷笔刀的不服气,便和卷笔刀你一言我一语的 (改:地) 争论起来。(段评:这段描述了卷笔刀加入争论的情景,但心理描写可以更详细。比如可以把卷笔刀心里想的内容写得更丰富,让它的想法更清晰地传达给读者。修改版:这时卷笔刀也不服气了,它气鼓鼓地转了转自己的刀片,心里想:哼,铅笔,要不是我每天不辞辛苦地把你削得尖尖的,你能写出那么流畅的字吗?你可别太得意了。铅笔看出了卷笔刀的不服气,便和卷笔刀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起来。)
文具盒阿姨看着它们,温柔地说:“孩子们,别争啦。小主人的进步,是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 (改:共同努力) 的结果呀。铅笔能写字,橡皮能改错,卷笔刀能让铅笔保持好用的状态,我们各有各的作用,缺了谁都不行。”(段评:段落中文具盒阿姨的话很有道理,起到了点明主题的作用。不过可以增加一些动作和神态描写,让文具盒阿姨的形象更立体。比如‘文具盒阿姨微笑着,轻轻地拍了拍它们’。修改版:文具盒阿姨微笑着,轻轻地拍了拍它们,温柔地说:“孩子们,别争啦。小主人的进步,是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的结果呀。铅笔能写字,橡皮能改错,卷笔刀能让铅笔保持好用的状态,我们各有各的作用,缺了谁都不行。”)
铅笔、橡皮和卷笔刀听了,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从那以后,它们再也不争论谁的功劳大了,而是团结一心,一起为小主人服务。(段评:结尾段落写出了铅笔、橡皮和卷笔刀的转变,比较简洁。可以增加一些它们团结一心为小主人服务的具体事例,让结尾更充实。修改版:铅笔、橡皮和卷笔刀听了,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从那以后,它们再也不争论谁的功劳大了,而是团结一心,一起为小主人服务。每当小主人写字时,铅笔认真书写;写错了,橡皮赶紧帮忙擦去;铅笔钝了,卷笔刀马上把它削尖。它们默契配合,让小主人的作业变得更加整洁漂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