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校园,几株老丁香树繁花满枝。淡紫色的小花瓣层层叠叠,像一朵朵小星星缀满枝头,风一吹过,细碎的花瓣片片飘落,清新而又温柔的花香飘满校园。(段评:开头段落用生动的比喻描写丁香花,画面感强,还通过花香为全文铺垫了温柔的氛围,很棒!如果能加入一个小学生熟悉的细节,比如课间同学们在树下捡花瓣,能让场景更贴近校园生活哦。修改版:春天的校园里,几株老丁香树开满了花。淡紫色的小花瓣层层叠叠,像被春风揉碎的小星星缀满枝头。风一吹,细碎的花瓣打着旋儿飘落,有的落在窗台,有的粘在同学们的发梢上。清新又温柔的花香飘满校园,连跑操时的脚步声都好像变轻了。)
张明是班里的“淘气包”,总爱趁老师不注意搞小动作,要么拽同学辫子,要么模仿老师语气,引得全班哄笑。班长王寒冰则是“纪律守护神”,戴着黑框眼镜,做事雷厉风行,眼神里容不得半点违纪。(段评:用对比的方式介绍两个主角,特点抓得很准!要是能加一个具体的小例子,比如张明上次模仿老师被发现的小事,或者王寒冰维持纪律的具体动作,人物会更鲜活。修改版:张明是班里出了名的“淘气包”,总爱趁老师转身写板书时搞小动作:要么偷偷拽前排女生的辫子,要么用尺子敲桌子模仿老师的讲课声,引得全班捂嘴偷笑。班长王寒冰则是“纪律守护神”,戴着黑框眼镜,走路时背挺得直直的。要是有人上课说话,她会立刻投来一道严肃的目光,连最调皮的男生都不敢出声。)
自习课上,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课桌,丁香花香飘进教室。张明实在闲不住,撕了张纸画了个滑稽的笑脸,揉成团朝前排扔去,纸条落在过道,被巡视的王寒冰逮个正着。她“啪”地拍桌站起来:“张明!上课扔纸条,给我捡起来!”张明笑容僵住,梗着脖子反驳:“我就是开个玩笑,你至于小题大做?整天就知道挑事!”两个吵得不可开交 (改:两人吵得不可开交) ,原本安静的教室变喧闹 (改:教室变得喧闹) ,窗外的丁香花似乎惊动 (改:似乎被惊动) ,落得更多了。(段评:自习课的冲突写得很真实,还呼应了开头的丁香花!可以把两人吵架时的表情、动作写得更具体,比如张明涨红的脸、王寒冰攥紧的拳头,这样场景会更紧张生动。修改版:自习课上,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课桌上,丁香花的香味顺着窗缝飘进教室。张明实在坐不住了,撕了张草稿纸画了个吐舌头的滑稽笑脸,揉成纸团朝前排扔去。纸团“啪嗒”一声落在过道上,正好被巡视的王寒冰看见。她“啪”地拍了一下桌子站起来,眼睛瞪得圆圆的:“张明!上课扔纸条,马上捡起来!”张明的笑容一下子僵住,梗着脖子反驳:“我就是开个玩笑,你至于这么凶吗?整天就知道挑别人毛病!”两人越吵越凶,原本安静的教室变得喧闹起来。窗外的丁香树似乎被惊动了,又落下几片花瓣,轻轻飘在窗台上。)
班主任李老师走进教室,捡起纸条指了指丁香树:“这花一朵挨着一朵才热闹,要是互不相让,哪有这般景致?”他让两人说出心里话,张明嘟囔想让课堂不枯燥,王寒冰也红了脸,承认语气太冲。在李老师提议下,全班制定了“课堂文明公约”。张明保证把小聪明用在正途,王寒冰也说温和沟通。(段评:李老师用丁香花讲道理的办法很巧妙!如果能写出张明和王寒冰听后的小动作,比如张明挠头、王寒冰低头,能更自然地表现他们的变化,让和解的过程更真实。修改版:班主任李老师走进教室,捡起地上的纸团,又指了指窗外的丁香树:“你们看这满树的丁香花,一朵挨着一朵才好看。要是每朵花都争着抢着占地方,还能有这么美的花吗?”张明听了,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王寒冰也红着脸低下头。李老师笑着提议:“咱们一起制定个‘课堂文明公约’吧,既要让大家开心学习,也要守纪律。”张明立刻举手:“我保证把小聪明用在写作文上!”王寒冰也小声说:“我以后会好好跟同学说话的。”)
放学后,张明在丁香树下等王寒冰,手里攥着一朵丁香花:“对不起,不该上课捣乱,跟你顶嘴。”王寒冰接过花,鼻尖萦绕着花香,不好意思地笑了:“我也有错,不该那么凶。”(段评:放学后的和解场景很温暖!可以加一个两人互动的小细节,比如王寒冰把花别在张明的笔袋上,或者两人一起捡花瓣,让友情的感觉更浓。修改版:放学后,张明磨磨蹭蹭地留在教室门口,手里攥着一朵刚从树上摘下的丁香花。王寒冰背着书包走出来时,他红着脸递过去:“今天上课是我不对,不该扔纸条,也不该跟你顶嘴。”王寒冰接过花,鼻尖萦绕着花香,不好意思地笑了:“我也有错,刚才太凶了。”她把花插在张明的笔袋拉链上,淡紫色的花瓣在阳光下闪着光。)
晚风拂过,丁香花香愈发浓郁,两个身影在花影里并肩而行,矛盾早已随飘落的花瓣烟消云散。这满树的丁香,既装点了校园春天,更见证了一场温暖的和解。(段评:结尾呼应开头的丁香花,还点出了和解的主题,很棒!如果能把“并肩而行”的画面写得更具体,比如两人一起数地上的花瓣,能让结尾更有童真。修改版:晚风轻轻吹过,丁香花的香味越来越浓。张明和王寒冰并肩走在校园里,地上落满了淡紫色的花瓣。他们一边走一边数着脚边的花瓣,偶尔相视一笑,刚才的争吵早就像飘落的花瓣一样,被风吹走了。这满树的丁香花,不仅装点了春天的校园,还见证了两个小伙伴的和解,让校园的春天变得更温暖了。)
凌建业同学,你好!读完你的《丁香树下的和解》,老师首先要为你的巧妙构思点个赞!很多人写同学间的矛盾和解,只是简单叙述过程,而你却将故事放在充满诗意的校园丁香树下展开,让这份和解多了几分浪漫与美好,这让文章一下子就有了独特的韵味!
不过呢,文章在一些方面还有进步的空间。道理讲出来了,但可以更深刻。你看,你通过老师的话引出了同学间要互相包容这个道理。我们能不能再想深一层?为什么同学之间需要包容呢?是因为能让班级氛围更和谐,还是能让彼此收获珍贵的友谊?如果能在结尾处,把“包容”背后的原因再剖析一两句,你的思想就会更有深度。
事件写清楚了,但过程有点快。比如“张明实在闲不住,撕了张纸画了个滑稽的笑脸,揉成团朝前排扔去,纸条落在过道,被巡视的王寒冰逮个正着”这里,是矛盾冲突的关键部分。我们能不能把镜头推近,放慢速度?当时教室里的光线是怎样的?周围同学有怎样的细微反应?张明扔纸团时心里闪过什么念头?王寒冰看到纸团时表情如何?用“五感法”把这个“特写镜头”拍出来,文章的感染力会瞬间翻倍。
从写完两人争吵到老师调解,中间好像缺了一座小桥。我们能不能加一句像“就在两人争得面红耳赤,教室里一片混乱时,班主任李老师走进了教室”这样的话?用一个巧妙的过渡句,就能让段落之间的衔接更自然流畅。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1. 在生活中,除了同学间的矛盾,还有哪些场景也需要包容? 2. 假如没有老师的调解,张明和王寒冰的矛盾还有可能以怎样的方式化解? 3. 怎样通过对丁香花更细腻的描写,让它在见证和解的同时,也更好地烘托人物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