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他热心帮助别人,大家都非常尊敬他。(段评:本段作为故事的开头,简洁地介绍了猎人海力布热心助人的特点,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做了铺垫。优点是直接点明了人物的性格和大家对他的态度,主题明确。不过,如果能加入一些具体的小例子来体现他的热心,比如他经常帮邻居修房子、把猎物分给孤寡老人等,会让人物形象更丰满,也更吸引读者哦!修改版:从前有个叫海力布的猎人,他心肠可好了,村里谁有困难他都乐意帮忙。张奶奶家的柴火不够了,他悄悄送去一捆;李爷爷腿脚不方便,他打猎回来总不忘给老人留些新鲜的兔肉。大家都特别尊敬他,见了面都亲热地喊他“海力布大哥”。)
有一天,海力布打猎时看见一只老鹰抓住了一条小白蛇。他急忙救下了小白蛇。小白蛇告诉海力布,她是龙王的女儿。为了感谢海力布的救命之恩,小白蛇说她家有许多珍宝可以送,送给宝石 (改:只要那颗宝石) ,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不过动物说的话,只能他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他就会变成一块石头。(段评:本段讲述了海力布救小白蛇的故事,情节完整,还交代了宝石的来历和使用禁忌,推动了故事发展。不过,描写可以更生动些,比如海力布救小白蛇时的动作,小白蛇说话时的神态,这样画面感会更强。另外,“送给宝石”这里可以说得更清楚,是小白蛇主动提出送宝石哦!修改版:一天,海力布正在林子里打猎,忽然看见一只老鹰“呼”地俯冲下来,爪子紧紧抓住一条惊慌失措的小白蛇。他心里一急,立刻拉弓搭箭,“嗖”的一声射向老鹰。老鹰吃痛,松开爪子飞走了。小白蛇落在地上,抖了抖身上的羽毛,变成了一个穿着白衣的小姑娘。她感激地对海力布说:“谢谢你救了我!我是龙王的女儿,为了报答你,我家有好多珍宝可以送你。如果你要了我父王嘴里那颗宝石,就能听懂所有动物的话啦!不过,动物说的话只能你自己知道,要是告诉别人,你就会变成一块石头。”)
海力布到了龙宫,老龙王要重谢他。海力布不要其他珍宝,只要了龙王嘴里的那颗宝石作纪念。海力布临走时,小白蛇再三叮嘱他。无论动物说什么说 (改:说什么) ,都不要对别人说,否则会变成石头,永远不能复活了。(段评:本段写海力布去龙宫要宝石,小白蛇再三叮嘱他。优点是突出了海力布不要珍宝只要宝石的选择,体现了他的善良。不过,“无论动物说什么说”这里有点重复啦,修改一下会更通顺。另外,可以加上老龙王的神态,比如他笑着点头,这样更有画面感。修改版:海力布跟着小白蛇来到龙宫,老龙王见他救了自己的女儿,高兴地说:“勇敢的猎人啊,谢谢你救了我的孩子,你想要什么珍宝尽管说!”海力布摇摇头:“大王,我不要金银珠宝,只要您嘴里那颗能听懂动物说话的宝石作纪念就行。”老龙王听了,赞许地点点头,吐出那颗闪闪发光的宝石递给海力布。临走时,小白蛇拉着他的衣角,皱着眉头再三叮嘱:“海力布大哥,你一定要记住,无论动物说什么,都不能对别人讲,不然会变成石头,永远不能复活的!”)
海力布有了这颗宝石,能听懂飞禽走 (改:飞禽走兽) 的语言,能知道哪座山上有哪些动物。从此以后,他每次打猎回来,分给大家的猎物更多了。(段评:本段写海力布有了宝石后的变化,优点是通过“分给大家的猎物更多了”,进一步体现了他的热心。不过,“飞禽走的语言”这里“走”应该是“走兽”哦,修改后更准确。还可以加上他打猎时的具体情景,比如他听见鸟儿说东边山坡有野兔,就赶紧跑过去,这样会更生动。修改版:海力布有了这颗宝石,真的能听懂飞禽走兽的语言啦!鸟儿在枝头叽叽喳喳,他知道哪片树林里有肥美的山鸡;松鼠在树洞里探头探脑,他明白哪块岩石下藏着鲜嫩的蘑菇。从此以后,他每次打猎回来,竹筐里都装得满满的,分给乡亲们的猎物也比以前多了好多,大家都夸他更能干了!)
有一天,他正在深山里打猎,忽然听见一群鸟在议论,知道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没。海力布大吃一惊,急忙跑回家让乡亲们快搬家。可是乡亲们不明缘由,都不愿意搬家。海力布知道,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就不会相信自己的话。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于是,海力布就把事情的经过照实说了。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段评:本段是故事的高潮,海力布为了救乡亲们牺牲了自己,情感真挚,主题鲜明。优点是写出了海力布的两难选择和最终的决定,体现了他的舍己为人。不过,“忽然听见一群鸟在议论”可以写得更具体,比如鸟儿们慌张地拍着翅膀说什么,让读者更清楚危险的到来。还有“照实说了”可以加上他说话时的神态,比如他着急得声音都沙哑了,更能打动人。修改版:这天,海力布正在深山里打猎,忽然听见一群麻雀在头顶“喳喳”地叫,声音里满是惊慌:“不好啦!不好啦!今晚大山要崩塌,洪水会淹没整个村子,我们快飞到高处去吧!”海力布一听,心里“咯噔”一下,急忙跑回村子喊大家搬家。可是乡亲们都很疑惑:“海力布,好端端的为什么要搬家呀?”海力布急得直跺脚,他知道不说清楚大家肯定不会走,可一说出来自己就会变成石头。他看着乡亲们信任的眼神,咬咬牙说:“我救过龙王的女儿,得到了一颗能听懂动物说话的宝石。刚才鸟儿说今晚大山要塌,洪水会来,大家快搬走吧!”话音刚落,海力布的身体就开始变硬,不一会儿就变成了一块冰冷的石头。)
大家看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和悲痛。他们念着海力布的名字,扶老携幼,赶着牛羊,搬离了村子。半夜里,大山崩塌,洪水淹没了他们的村子。(段评:本段写乡亲们搬家和灾难发生,优点是通过“扶老携幼”“赶着牛羊”等词语,写出了乡亲们的行动,也侧面表现了他们对海力布的信任。不过,“非常后悔和悲痛”可以写得更具体,比如有的乡亲忍不住哭了,喊着海力布的名字,这样情感更强烈。还可以加上洪水淹没村子的情景,比如洪水像猛兽一样冲过来,把房子都冲垮了,让读者更能感受到海力布牺牲的意义。修改版:乡亲们看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愣在了原地,接着“哇”地一声哭了出来。王大婶捶着胸口说:“都怪我们,要是早点相信海力布就好了!”大家含着泪,念着海力布的名字,扶着老人、抱着孩子,赶着牛羊匆匆搬离了村子。半夜里,只听“轰隆隆”一声巨响,大山真的崩塌了,洪水像一条恶龙,瞬间淹没了整个村子。)
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呢。(段评:本段作为故事的结尾,交代了海力布被世代纪念,升华了主题。优点是简洁明了,点明了故事的意义。不过,可以加上乡亲们纪念他的具体做法,比如他们在石头旁边种了好多花草,每年都来祭拜,这样会让结尾更温暖,也更有画面感。修改版:海力布虽然变成了石头,但乡亲们永远记住了他。大家把这块石头叫做“海力布石”,还在石头旁边种了一棵常青树。每年春天,树上都会开满洁白的小花,就像海力布纯洁的心。直到现在,人们还常常给孩子们讲海力布的故事,说他是个了不起的英雄。)
钟智芳同学,你好!读完你的《400》,老师要为你对《猎人海力布》这个故事的清晰理解点赞!你用简洁的语言把故事的主要情节完整地呈现出来了,这一点很棒!
不过呢,文章还有一些地方可以变得更精彩。故事虽然叙述清楚了,但情节的发展可以再丰富些细节。比如海力布听到鸟群议论要发生灾难时,“大吃一惊”,这里我们可以把镜头拉近,详细描写一下他当时的神态,是瞪大了眼睛,还是脸上瞬间失去了血色?他的心里又是怎么想的,是恐惧,还是坚定要救乡亲们?用这些细节把这个关键情节“放大”,故事的感染力会更强。
在结构方面,各个段落之间的衔接可以更自然巧妙些。比如从海力布得到宝石能听懂动物语言,到听到鸟群议论灾难,这中间可以加一句过渡的话,像“海力布凭借着宝石,打猎越来越顺利,可这平静的日子,却因为一次打猎时听到的鸟群对话,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样的过渡会让文章读起来更流畅。
语言上呢,我们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让文字更生动。比如描写大山崩塌、洪水淹没村子时,可以这样写“半夜里,大山如猛兽般发出怒吼,轰然崩塌,那汹涌的洪水像一头头咆哮的巨蟒,无情地淹没了整个村子”。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1. 海力布为了救乡亲们牺牲自己,在生活中如果遇到类似需要牺牲个人利益帮助他人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做? 2. 故事里乡亲们一开始不相信海力布,这反映了人与人之间信任可能存在的问题,怎么才能让别人更愿意相信自己呢? 3. 海力布得到宝石后,生活有了变化,可他依然热心帮助大家,从这里我们能学到什么品质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