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中国的文学星空中,有一颗璀璨无比的巨星,他就是鲁迅。(段评:作为开篇,以比喻手法点明鲁迅的文学地位,简洁有力。但语言稍显直白,可通过意象叠加增强文学性与吸引力。修改版:在近代中国的文学星空中,有一颗划破黑暗的启明星,他就是以笔为炬、唤醒沉睡国人的鲁迅。)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就像一位无畏的勇士,挺身而出,在黑暗的旧中国披荆斩棘,试图唤醒沉睡的国人。(段评:介绍鲁迅生平与精神特质,比喻恰当。但“挺身而出”“披荆斩棘”等词语略空泛,可结合其文学使命具象化表达。修改版: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以纸笔为投枪匕首,在旧中国的沉沉暗夜中呐喊,试图唤醒麻木沉睡的国人灵魂。)
鲁迅的童年是在绍兴的老宅中度过的。那庭院里的老槐树,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静静地守护着这个家庭。树下鲁迅与兄弟姐妹嬉戏玩耍的身影仿佛还在眼前。他在百草园里,听着蟋蟀弹琴,看着云雀高飞,那里是他童年的乐土。(段评:描写童年场景,老槐树与百草园的意象有画面感。但“嬉戏玩耍的身影仿佛还在眼前”表述稍显俗套,可将静态景物与动态回忆结合,增强沉浸感。修改版:鲁迅的童年在绍兴老宅度过。庭院里的老槐树虬枝盘结,如一位沉默的老者守着岁月流转,树下曾回荡他与兄弟姐妹的笑闹声。百草园是他的乐土,听蟋蟀低吟,看云雀直冲云霄,那些鲜活的瞬间仍在时光里闪光。)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是他笔下百草园的生机与活力,那细致的描写,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段评:引用原文展现百草园的生机,分析到位。但“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稍显普通,可结合文字的动态感与读者的感官体验优化表达。修改版:“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段文字如同一卷鲜活的工笔画,菜畦的绿、桑椹的紫、云雀的疾,在读者眼前层层铺展,满是生命的蓬勃气息。)
然而,命运的轨迹却在他少年时期发生了转折。家族的衰败,让他早早地体会到了世态炎凉。面对父亲的重病,他在亲情与理想之间痛苦挣扎。他背着父亲求医,那小小的身躯背负着沉重的行囊,脚步踉跄却又坚定。他的内心是煎熬的,就像在黑暗的隧道中摸索前行,找不到一丝光亮。(段评:转折自然,通过家族衰败与父亲重病展现命运转折。但“内心是煎熬的,就像在黑暗的隧道中摸索”比喻稍显抽象,可结合具体动作细节强化情感张力。修改版:然而命运的转折在少年时悄然降临。家族衰败让他早早尝尽世态炎凉,父亲的重病更让他在亲情与未知前路间挣扎。他背着药包穿梭于街巷,瘦小的身躯在寒风中踉跄却不肯停下,内心如被浓雾笼罩,找不到一丝光亮的出口。)
后来,鲁迅远渡重洋,到日本求学。他本想通过医学来救治国人的身体,可是,在日本的经历让他彻底改变了想法。他看到了国人的麻木,看到了那些围观同胞被杀而冷漠的眼睛。他意识到,医学只能救治人的身体,而文学才能拯救人的灵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一生的写照。他以笔为武器,向那些反动势力、封建礼教宣战。(段评:叙述留学经历与思想转变,引用诗句点明精神。但“看到了国人的麻木”表述略平淡,可聚焦“围观同胞被杀”的具体场景,突出思想转变的冲击力。修改版:后来鲁迅远渡日本求学,本想以医术救治国人躯体,却在异国目睹同胞被杀时,周围国人麻木冷漠的眼神——那眼神如冰水浇灭他的医学梦。他终于醒悟:医学只能治身体之疾,文学才能救灵魂之困。“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以笔为刃,向反动势力与封建礼教宣战。)
他笔下的孔乙己,是一个可怜又可悲的知识分子形象。孔乙己那“窃书不能算偷”的狡辩,那穿着长衫却站着喝酒的落魄模样,生动地刻画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还有阿Q,那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更是对国民劣根性的深刻揭露。鲁迅用犀利的文字,像手术刀一样精准地剖析着社会的病态,试图让人们清醒地认识自己,改变这个腐朽的社会。(段评:分析经典人物形象,点明鲁迅文字的批判力。但“像手术刀一样精准地剖析”比喻虽贴切,可补充人物细节带来的心灵冲击,深化主题。修改版:他笔下的孔乙己,以“窃书不能算偷”的狡辩维护最后尊严,穿着破旧长衫站着喝酒的落魄模样,刻尽封建科举对读书人的戕害。还有阿Q的“精神胜利法”,将国民劣根性暴露无遗。鲁迅的文字如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剖开社会的病态肌理,让人们在刺痛中看清自身,渴望改变这腐朽的世界。)
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的文字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我们不断去探索、去抗争,去追求光明与进步。他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缅怀。(段评:总结鲁迅一生,升华主题。但“如同一盏明灯”“不朽的丰碑”等表述略常见,可结合其精神对当代的意义,让结尾更有温度与力量。修改版: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虽已远去,但精神如不灭的火种,永远照亮后来者的路。他的文字激励我们在迷茫中探索,在不公前抗争,永远追求光明与进步。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坐标,永远值得我们仰望与铭记。)
龙琴同学,你好!读完你的《鲁迅小传》,老师能感受到你对鲁迅的崇敬之情,也能看出你在记叙文写作上付出的努力。整体而言,文章主题明确,围绕鲁迅的生平展开叙述,条理较为清晰,语言也比较通顺,在介绍鲁迅的经历和精神方面完成得不错。
为了让文章更上一层楼,我们可以在立意深度和细节描写上再下些功夫。立意方面,文章主要是在客观叙述鲁迅的生平事迹,稍显停留在表面。可以在结尾部分进一步升华主题,深入谈谈鲁迅精神对当下的你以及社会有着怎样深远的影响和意义,比如“鲁迅以笔为武器的战斗精神,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困难和不公时,要勇敢地发声和抗争” 。细节描写上,虽然有引用鲁迅作品里对百草园的描写,但在描述鲁迅个人经历时,细节还不够丰富。比如在写鲁迅背着父亲求医,脚步踉跄却又坚定这一情节,可以具体描写一下他的动作、神态,“他瘦小的身躯努力挺直,双手紧紧抓住父亲的手臂,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脚步虽踉跄却又每一步都带着坚定”,这样能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鲁迅当时的心境。
最后,关于鲁迅这位伟大的文学家,老师想邀请你思考:
- 鲁迅的作品在不同时代都有着深刻的意义,在当下社会,哪部作品对你触动最深,原因是什么?
- 鲁迅弃医从文,用文字来改变国人的思想,在当今社会,还有哪些方式可以传承和发扬这种改变人们精神世界的精神?
期待看到你修改后的作品,相信你会写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