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桥梁”,每当说到这个词,我的脑海中就会浮现那件事,因为它让我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段评:第一段用比喻的方式把微笑比作心灵的桥梁,还点出了微笑让生活变美好,开头简洁又点题,很棒哦!如果能把“那件事”稍微具体一点点,比如加上“公园里的微笑”,就能让读者更快明白你要说的故事啦。修改版:微笑,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桥梁”。每当说到这个词,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公园里那次温暖的相遇——正是那个微笑,让我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一天早上,我在公园里散步,树木上的叶子落了下来,与地上的小草打招呼,风把荷叶上的小水珠吹到了湖里,在平静的湖上吹出了层层波纹。我的心舒展开来,它们让公园美上加美。让我第一眼看见了它的美丽。(段评:这段描写了公园的美景,像落叶、小水珠这些细节都很有画面感!不过句子有点零散,比如“让我第一眼看见了它的美丽”可以调整位置,让景色和心情的联系更紧密。另外“它们让公园美上加美”可以换个更活泼的说法,比如“这些小细节把公园打扮得像一幅会动的画”,会更生动哦。修改版:一天早上,我在公园里散步。金黄的树叶从枝头跳下来,和地上的小草悄悄打招呼;风轻轻一吹,荷叶上的小水珠就“扑通”跳进湖里,在平静的水面画出一圈圈波纹。看着这些,我的心像被晒过的被子一样暖乎乎的——原来公园的美,藏在这么多小细节里呀!)
这时一位母亲推着婴儿车,我看见了,好奇的看 (改:好奇地看) 了看,那位母亲发现了我,微笑着,见她对我微笑着,大脑像收到了无线电广播里让我们做什么一样,我也用微笑回应着。她问我:“小朋友,有什么问题吗?”我发愣着,我是想摸一摸小婴儿的,看一看也可以。但我却有一些不知如何是好,我的心像紧张的时候在快速跳着。但很快我便微笑着,回答:“我可以看一下他吗?”那位母亲说:“可以呀,小心点,别让他哭了。”她打开了布子,我看了看,一位小婴儿正在睡着觉呢,我一探头,他却醒了。我不知如何是好,他是看了一看我的脸,我只好向他微笑的笑 (改:微笑着) ,他也向我笑,声音是那么开朗,那么快乐。(段评:这段写了和阿姨、小婴儿的互动,情节很真实!不过有些地方可以更细腻:比如阿姨的微笑可以加上“眼睛弯成了月牙”,你紧张的时候可以写“手心都出汗了”,小婴儿醒了的反应可以更具体,比如“小嘴巴抿了抿,突然笑出了声”。这样人物的动作和你的心情会更生动,让读者好像亲眼看到一样。修改版:这时,一位阿姨推着婴儿车走过来。我好奇地盯着车里看,阿姨发现了我,眼睛弯成月牙笑着问:“小朋友,你想看看小宝宝吗?”我一下子紧张起来,手心都出汗了,结结巴巴地说:“我……我可以看看他吗?”阿姨笑着掀开小毯子——原来小宝宝正闭着眼睛睡觉呢!我刚凑过去,他突然睁开了圆溜溜的眼睛,我赶紧对他笑了笑,没想到他也咧开小嘴巴,“咯咯”地笑出了声,声音软乎乎的,像棉花糖一样甜。)
从这件事后,微笑也让我的生活更美好了。(段评:结尾点题了,但可以更具体一点,比如加上微笑带来的变化,像“现在我遇到邻居会主动微笑打招呼,朋友们也说我更开朗了”,这样就能让“生活变美好”的感受更真实,而不是只说一句话啦。修改版:从那以后,我爱上了微笑。遇到楼下的奶奶我会笑着问好,和同学闹别扭时也会先露出微笑——原来一个小小的微笑,真的能让身边的一切都变得更温暖、更美好呀!)
苏明泽同学,你好!读完你的《微笑,让生活更美好》,老师首先要为你的独特立意点个赞!很多人只是泛泛而谈微笑的作用,而你却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微笑在生活中的美好力量,这让你的文章有了灵魂!
不过,文章在一些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道理虽然讲出来了,但可以更深刻。你通过这件事感受到了微笑让生活更美好,我们能不能再深入思考一下,为什么微笑能让生活更美好呢?是因为它传递了温暖,还是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如果能在结尾处把微笑背后的深层原因剖析一两句,你的思想会更有深度。
事件虽然写清楚了,但过程有点快。比如“这时一位母亲推着婴儿车,我看见了,好奇的看了看,那位母亲发现了我,微笑着……”这里是文章很关键的部分,我们可以把镜头推近,放慢速度。当时公园里的光线是怎样的?你听到周围有什么声音?看到母亲微笑时,你心里最真实的念头是什么?用“五感法”把这个场景细致地描绘出来,文章的感染力会大大增强。
另外,段落之间有点跳跃。从描述公园景色到遇到推着婴儿车的母亲,中间缺乏一个自然的过渡。我们可以加一句像“在这如诗如画的公园里漫步,我的心情格外舒畅,而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更是让我感受到了一种特别的美好。”这样的过渡句,让文章读起来更流畅。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1. 在生活中,除了陌生人之间的微笑,还有哪些场景下的微笑让你印象深刻,又带给了你怎样不同的美好感受? 2. 当遇到不太友好的人时,一个微笑是否也能改变局面,让生活变得美好,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可以分享? 3. 怎样通过对微笑时人物神态、动作等更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更能感同身受微笑带来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