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鲁达曾说:“你我的爱像蜡烛,只要燃烧起来,就会温暖人心,照亮你我的生活。”如今,童年悄然度过,温暖的往事历历在目。(段评:开头引用聂鲁达的话很有文采,也点出了温暖的主题,但对于小学生来说,这句话稍微有些抽象。如果能换成更贴近童年的画面感描写,比如用"童年像裹着棉花糖的风"这样的比喻,会更符合孩子的视角,也能更快让读者进入温暖的回忆氛围。修改版:童年像裹着棉花糖的风,轻轻吹过就留下甜甜的暖。如今那些温暖的往事,还像星星一样在我心里闪呀闪。)
同学的鼓励是暖的。记得我一年级的时候,我参加了学校的运动会,这可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参加运动会。我的心里紧张极了,慢慢地走到了起跑线上,望着这四百米的跑道,手心都开始冒汗了,呼吸也变得快了很多。我转头看了看舞台,无意间看见了坐在前面的张明,他用鼓励的眼神看着我,好像在说:“别紧张,你可以的。”那一刻,我仿佛被暖流包围了,立刻有了勇气。(段评:这段写同学的鼓励很真实,紧张的心理描写也很生动!如果能加上张明鼓励的具体动作,比如他挥了挥小拳头,或者喊了一句"加油",再写你跑起来后耳边听到的他的声音,画面会更完整,温暖的感觉也会更强烈哦。修改版:同学的鼓励是暖的。记得一年级第一次参加运动会,我站在四百米跑道前,心怦怦跳得像揣了只小兔子,手心冒汗,连腿都有点发抖。突然,我听见看台上传来熟悉的声音——是张明!他挥着小拳头朝我喊:"小雨,别紧张,你最棒!"我抬头一看,他眼睛亮晶晶的,还对我做了个加油的手势。那一刻,好像有股暖流从心里涌出来,我深吸一口气,握紧了拳头。)
妈妈的唠叨是暖的。又有一天晚上,正是冬天,我没有穿外套,于是冻得直打喷嚏。妈妈听见声音立刻探出头来:“叫你穿外套你不听。”于是端来了一端 (改:一杯) 热牛奶,又拿来一件衣服。“快点穿上然后喝奶。”热乎乎的牛奶立刻到了胃里,感觉全身都暖和起来了。(段评:妈妈的唠叨这段很温馨,但有些细节可以更具体。比如妈妈端牛奶时的动作,是急急忙忙的吗?牛奶的温度是刚好暖手吗?还有你喝牛奶时,妈妈是不是还在旁边帮你整理衣服?加上这些小细节,温暖的感觉会更浓哦。修改版:妈妈的唠叨是暖的。冬天的一个晚上,我没穿外套就坐在书桌前写作业,冷得直打喷嚏。妈妈立刻从厨房跑过来,手里还拿着锅铲呢:"叫你穿外套不听,冻感冒了怎么办?"她一边唠叨,一边把一件厚毛衣披在我身上,又转身端来一杯冒着热气的牛奶。杯子暖暖的,焐得我手心里的寒气都跑光了。喝一口牛奶,甜甜的暖流从喉咙滑到胃里,连耳朵尖都暖和起来了。)
同桌的帮助是暖的。一次下课我看着一道题发呆,同桌轻轻碰了碰我的手说:“这道题我教你听 (改:我教你) 。”在他的讲解下,连难懂的题也变得像做游戏一样有趣,在他的帮助下,我不但弄懂了题目,心里也充满了温暖和感激。(段评:同桌的帮助这段很真实,如果能写出你当时的困惑,比如那道题是数学题还是语文题?你发呆时皱眉头了吗?同桌讲题时是不是用小铅笔在本子上画图给你看?加上这些细节,就能让同桌的帮助更具体,温暖的感觉也会更真切啦。修改版:同桌的帮助是暖的。一次数学课上,我盯着一道应用题发呆——左边的小鸭子和右边的小船,怎么也算不对总数。同桌林林轻轻碰了碰我的胳膊,小声说:"这道题我教你呀。"她拿出自己的练习本,用铅笔在纸上画了两只小鸭子,又画了三条小船:"你看,先算小鸭子的数量,再加上小船的数量,是不是就清楚啦?"她的声音软软的,笔画得细细的,我一下子就明白了。看着她笑眯眯的眼睛,我心里暖暖的,连谢谢都忘了说。)
在我心里,暖是同学的鼓励,暖是妈妈的唠叨,暖是同桌的帮助,让我明白,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话语,一个帮助,就能给人温暖。(段评:结尾总结了三个温暖的片段,很好!但如果能把温暖的感觉和具体的画面联系起来,比如把温暖比作心里的小太阳,或者像揣着一块暖手宝,会让结尾更生动,也能和开头的"棉花糖的风"呼应起来哦。修改版:原来温暖就藏在这些小事里呀——是同学挥着拳头的加油,是妈妈冒着热气的牛奶,是同桌画在本子上的小鸭子。这些温暖的小事,像一颗颗小太阳,照得我心里甜甜的、暖暖的。)
吴昌锡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暖》,老师首先要为你敏锐的感知力和细腻的情感点个赞!你从同学的鼓励、妈妈的唠叨、同桌的帮助这些生活小事中,感受到了“暖”,并清晰地表达出“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话语,一个帮助,就能给人温暖”这个感悟,让文章有了灵魂!
不过呢,文章还有一些地方可以变得更精彩。道理虽然讲出来了,但可以更深刻。你看,你写了这些不同的“暖”,我们能不能再想深一层?这些“暖”为什么能带给你力量呢?是因为它们让你感受到了被关爱、被支持,还是在困难时刻给了你勇气?如果能在结尾处,把“暖”背后的深层原因再剖析一两句,你的思想就会更有深度。
事件写清楚了,但过程有点快。我们来当一次导演。比如“记得我一年级的时候,我参加了学校的运动会……我的心里紧张极了”这里,是文章很关键的部分。我们能不能把镜头推近,放慢速度?当时操场上的氛围是怎样的?周围人的呼喊声是怎样的?你紧张时手心的汗水有什么感觉?用“五感法”把这个“特写镜头”拍出来,文章的感染力会瞬间翻倍。
从写完同学的鼓励到妈妈的唠叨,中间好像缺了一座小桥。我们能不能加一句像“同学的鼓励让我充满力量,而生活中,还有许多别样的温暖时刻。有一天晚上……”这样的话?用一个巧妙的过渡句,就能让段落之间的衔接更自然流畅。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1. 除了同学、妈妈和同桌,生活中还有哪些人给过你“暖”的感觉,这些“暖”又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2. 当你感受到“暖”之后,你有没有想过用同样的方式去温暖别人呢?这个过程又是怎样的? 3. 不同的“暖”,对你的成长产生了哪些具体的影响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