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校园里的丁香开了,紫色的花儿嫩绿的小叶,芬芳的气味把空气也染紫了。(段评:本段描写了校园里丁香花开的美景,开头用“芬芳的气味把空气也染紫了”这个比喻很生动,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不过,这里的描写还可以更具体一些,比如加上花朵的形状、花瓣的质感,或者同学们路过时的反应,这样画面会更丰富,也能更好地衬托出丁香花的珍贵。修改版:五月的校园,像被紫色的云霞裹住了——教学楼旁的丁香开得正盛,一串串紫莹莹的小花挤在嫩绿的小叶间,风一吹,花瓣就轻轻晃着,连空气里都飘着甜甜的香,好像连呼吸都染成了淡紫色。路过的同学都忍不住停下脚步,有的凑上去闻,有的拿出手机拍照,谁都舍不得碰那些娇嫩的花儿。)
六(1)班的“知名人物”张明,曾经因为淘气,做出了些违规的事情,现在整个六年级都认识他,这不,刚一放学,他就猫着腰,轻手轻脚地溜进丁香花丛,出来时,他手上多了两枝丁香花:“嘿嘿,终于摘到了。”(段评:本段通过动作描写写出了张明摘花的过程,“猫着腰”“轻手轻脚”这些词用得很准确,能看出张明的小心思。不过,如果能加上他摘花时的心理活动,比如担心被发现的紧张,或者摘到花后的小激动,人物会更鲜活。另外,“知名人物”的说法可以换得更有趣一点,符合小学生的语言风格。修改版:六(1)班的“调皮大王”张明,可是全年级出了名的“捣蛋鬼”,以前总因为淘气被老师批评。这不,刚放学,他就缩着脖子,踮着脚尖,像只偷油的小老鼠似的溜进丁香花丛。他的眼睛盯着最艳的那串花,手指轻轻碰了碰花瓣,又赶紧缩回来,生怕被人看见。过了好一会儿,他才飞快地掐下两枝,揣在怀里溜出来,小声嘀咕:“嘿嘿,终于到手了,奶奶肯定喜欢!”)
好巧不巧,班长王寒冰刚好从这儿经过,这家伙,做事和名字一样冷酷,脸上总没啥表情,真的就像块儿冰一样,这不,他看见了张明和他手里的丁香花,脸一下子就阴沉下来,快速地冲了上去,一把抓住张明:“喂,张明,你不回家,待在学校里摘花,想干什么?你知不知道我们班已经被扣好多分了?走,和我去找老师!”“不是不是,你听我解释……哎呦。”张明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王寒冰拽走了。(段评:本段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把王寒冰“冷酷”的特点写出来了,“脸一下子阴沉下来”“一把抓住”这些细节很到位。不过,王寒冰的“冷”可以再通过神态细节体现,比如他皱眉的样子、说话的语气;张明被拽时的反应也可以更具体,比如他的挣扎、着急的表情,这样冲突会更激烈,故事也更吸引人。修改版:好巧不巧,班长王寒冰刚好从这儿经过。他可是六(1)班的“冰山”,平时脸上总没什么表情,说话像冰珠子砸在地上,连走路都带着一股“寒气”。这不,他一眼就瞥见了张明手里的丁香花,两道眉毛“唰”地拧成了疙瘩,脸瞬间沉得像要下雨。他几步冲上去,一把抓住张明的手腕,声音像结了冰:“张明!你不回家在这儿摘花?知不知道我们班已经因为你扣了好几次分了?走,跟我找老师去!”张明吓了一跳,手里的花差点掉地上:“不是不是,你听我解释……”他刚想抽出手,就被王寒冰拽着胳膊往办公室走,疼得他直咧嘴:“哎呦,你轻点!”)
办公室里,坐着六(1)班的新班主任李军,李老师很年轻,平时比较温和,经常跟学生打成一片,他正准备收拾东西下班,忽然,走廊里传来一阵喧闹声:“咦?是哪个班的学生还没回家呀?”李军沉思着,这时,王寒冰拉着张明进来了:“老师,张明不回家,跑去丁香丛摘花。”王寒冰指着张明,“他已经违规好多次了。”李军抬起头,看看张明,又看到他手上的花,并没有生气,而是耐心地寻问 (改:询问) :“张明同学,你为什么要摘丁香花呢?”张明低着头,“张明同学,你要回答老师呀。”没想到,张明哇地一声哭了:“老师,我……我知道我错了,奶奶生病了,她……她最喜欢丁香花,外面花店又……又没有卖,只好来摘了,我本来想……想来刚您 (改:跟您) 报告的,但是王寒冰他……他不给我解释啊……”(段评:本段通过对话写出了张明摘花的原因,情感很真挚,李老师的温和也体现出来了。不过,张明哭的时候可以加上更细节的动作,比如他攥衣角、吸鼻子的样子;李老师的反应也可以更具体,比如他放下笔、轻轻拍张明肩膀的动作,这样能让场景更温暖,也为后面的解决埋下伏笔。修改版:办公室里,新班主任李老师正坐在桌前整理教案。他很年轻,脸上总是带着笑,平时对同学们很温和。忽然,走廊里传来一阵拉扯声,李老师抬头一看,王寒冰拽着张明进来了,张明的脸涨得通红,手里还攥着那两枝丁香花。王寒冰指着张明说:“老师,他在校园里摘丁香花,又给班级扣分了!”李老师没有生气,只是温柔地看着张明:“张明同学,你为什么要摘花呀?”张明低着头,手指紧紧攥着衣角,眼泪忽然掉了下来:“老师……我奶奶生病了,她最喜欢丁香花,外面花店没有卖的,我……我只想摘两枝给她……”)
李老师听完扑哧一声笑了,摸了摸张明的头说:“张明同学,老师了解了,下次啊,你提前跟老师说一声就好了,这花你拿去吧,愿你奶奶早日康复。”他又笑着转向震惊的王寒冰,说:“看到了吗?有时候我们不能以肉眼看到的为真相,随意定下结论,而是要从本质上了解,你们互相道个歉吧。”王寒冰羞愧地看向张明:“张明,对不起,我不应该误会你。”张明擦了擦眼泪:“没关系,每个人都会犯错嘛。”(段评:本段写出了李老师的智慧和两个同学的和解,“摸了摸张明的头”这个动作很温暖。不过,王寒冰道歉时的神态可以更具体,比如他红着脸、挠头的样子;张明的反应也可以加上他擦眼泪、笑的细节,这样情感会更真实。另外,李老师的话可以更温和一点,符合他“年轻温和”的特点。修改版:李老师听完,忍不住笑了,他轻轻摸了摸张明的头:“原来你是个孝顺的孩子呀,下次要摘花可以跟老师说,我们一起去选最漂亮的送给奶奶,好不好?”他又转向王寒冰,眼睛弯成了月牙:“寒冰,你看,有时候我们不能只看表面,要听听别人的解释,对不对?”王寒冰的脸一下子红了,他挠挠头,不好意思地对张明说:“对不起,我刚才太急了,没听你解释就拽你。”张明擦了擦眼泪,咧嘴笑了:“没事没事,我刚才也应该主动跟你说清楚的。”)
窗外已是落日晚霞,丁香花被照得更美了,香气飘散进了整个校园……(段评:本段作为结尾,用丁香花的美景升华了主题,很贴切。不过,可以把晚霞和丁香花的结合写得更具体,比如花瓣被晚霞照成什么颜色,风里的香气和之前有什么不一样,再加上两个同学一起走的背影,这样结尾会更温馨,也能呼应开头的美景。修改版:窗外的晚霞像打翻了的颜料盘,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丁香花在晚霞的映照下,紫得更温柔了,花瓣上好像撒了一层金粉。风一吹,香气飘进办公室,也飘在张明和王寒冰回家的路上——他们手里捧着李老师帮忙包扎好的丁香花,一起笑着往前走,连影子都透着甜甜的味道。)
胡诗涵同学,你好!读完你的《丁香花开呀开》,老师首先要为你在故事中展现出的深刻思考点个赞!很多人可能只是简单讲述校园里的冲突事件,而你却通过张明摘花这件事,传达出“不能以肉眼看到的为真相,要从本质上了解”这样的道理,这让文章一下子有了深度!
在一些方面,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故事整体情节发展比较流畅,但部分情节如果能再丰富些就更棒啦。比如张明摘花的过程,文中描述得比较简略。我们可以把镜头推近,当时丁香花的香气是不是特别浓郁?花丛中的枝叶有没有剐蹭到他的衣服?他心里又在想些什么?用“五感法”把这个过程详细描写出来,文章的感染力会瞬间翻倍。
从结构上来看,段落之间的过渡还可以更自然。比如王寒冰拽着张明去办公室这一情节,从发现摘花到进入办公室,中间略显仓促。我们可以加一句像“王寒冰气呼呼地拽着张明,大步流星地朝办公室走去,一路上张明不停地挣扎,嘴里还嘟囔着什么。”这样的过渡句,就能让段落之间的衔接更自然,读起来也更流畅。
语言运用上,你已经能够清晰地叙述故事,但还可以更生动形象。比如描写王寒冰时,除了说他冷酷像块冰,还可以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像“王寒冰像一阵凛冽的寒风,一下子就冲到了张明面前”,这样是不是更生动?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1. 假如以后再遇到类似容易产生误会的场景,从这件事里学到的道理该如何运用呢? 2. 在生活中,有没有其他因为没有深入了解就产生误会的事情,怎么避免这样的误会发生呢? 3. 如何通过描写丁香花,让它在推动故事发展和表达主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老师相信,以你的悟性,很快就能写出更精彩的佳作,期待你的下一次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