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课了,同学们在教室里一起热火朝天地讨论着自己过生日的场景,王五说:“我上个星期过了九岁生日,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很大的生日蛋糕。”李四说:“我也过了九岁生日,生日那天我是和全家人一起过的。”(段评:这段引出了同学们讨论过生日的场景,但语言较平淡。可以增加一些同学们讨论时的神态和动作描写,让场景更生动。比如描写一下大家兴奋的表情和七嘴八舌的样子。修改版:下课了,同学们在教室里围坐在一起,一个个眉飞色舞,热火朝天地讨论着自己过生日的场景。王五激动地挥舞着手臂说:“我上个星期过了九岁生日,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很大的生日蛋糕。”李四也不甘示弱,眼睛亮晶晶地说:“我也过了九岁生日,生日那天我是和全家人一起过的。”)
一旁的李晓明听了大家的话,心里很不开心,心想:我也快过生日了,可我的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工作,不能给我过生日。(段评:此段描述了李晓明的心理活动,但比较简单。可以进一步描写他的神态,比如耷拉着脑袋、眼神黯淡等,让读者更能感受到他的不开心。修改版:一旁的李晓明听了大家的话,脑袋耷拉下来,眼神也黯淡无光,心里很不开心。他低着头,小声嘀咕着:“我也快过生日了,可我的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工作,不能给我过生日。”)
细心的李四发现了李晓明很不开心,突然,李四想到了李晓明之前跟他说他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并且不久后就生日了。(段评:该段只是简单说李四发现李晓明不开心并想起他生日的事,比较笼统。可以增加李四发现李晓明不开心时的动作和思考过程,使情节更丰富。修改版:细心的李四发现了李晓明耷拉着脑袋,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他皱着眉头,眼睛紧紧地盯着李晓明,突然,李四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想起李晓明之前跟他说他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并且不久后就生日了。)
于是,李四就跟同学说李晓明要生日了,要给李晓明过一个生日。(段评:这段李四提议给李晓明过生日的表述很简单。可以增加李四说话时的语气和其他同学的反应,让情节更有互动性。修改版:于是,李四一脸认真地跟同学们说:“大家听我说,李晓明要生日了,咱们给他过一个热热闹闹的生日吧!”同学们听了,都兴奋地欢呼起来。)
老师知道了这件事,对同学们说:“你们真是一群好朋友,那大家一起给晓明过一过生日 (改:过过生日) 吧!”(段评:老师的话比较普通。可以增加老师说话时的神态和动作,体现出老师对同学们的赞许。修改版:老师知道了这件事,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轻轻地拍了拍同学们的肩膀,说:“你们真是一群好朋友,那大家一起给晓明过一过生日吧!”)
第二天,李晓明的生日到了。大家早早来到了教室。同学们在教室里布置好彩带,彩带像蝴蝶一样,气球像校园里的花,桌子上放着香甜可口的蛋糕,蛋糕上“生日快乐”四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段评:描写教室布置的部分语言较生硬。可以运用更多比喻和拟人手法,让描写更生动,同时可以增加同学们布置时的动作和对话。修改版:第二天,李晓明的生日到了。大家早早来到了教室。同学们有的忙着挂彩带,彩带像一群欢快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有的在吹气球,气球像一个个彩色的小精灵。大家一边忙一边笑着说:“一定要给李晓明一个惊喜。”桌子上放着香甜可口的蛋糕,蛋糕上“生日快乐”四个大字像闪烁的星星,格外引人注目。)
过了一会儿,李晓明来到了教室。刚打开门,“生日快乐,李晓明。”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道 (改:异口同声地说道) 。(段评:同学们说“生日快乐”的场景描写较简略。可以增加同学们的动作和表情,如鼓掌、跳跃等,增强欢快的氛围。修改版:过了一会儿,李晓明来到了教室。刚打开门,同学们立刻围了过来,一边鼓掌一边异口同声、热情洋溢地说道:“生日快乐,李晓明!”)
李晓明感动哭了,说:谢谢你们。”(段评:这句话有语病,且表达较简单。可以增加李晓明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更能体现他的感动。修改版:李晓明感动得热泪盈眶,声音颤抖地说:“谢谢你们!”)
到吃蛋糕的时候了。李晓明许了一个愿望,一口吹灭了蜡烛。(段评:描写吃蛋糕许愿的过程太简略。可以增加李晓明许愿时的表情和动作,以及同学们的期待神情。修改版:到吃蛋糕的时候了。李晓明双手合十,闭上眼睛,一脸虔诚地许了一个愿望。他深吸一口气,鼓起腮帮子,一口吹灭了蜡烛。同学们都睁大眼睛,满怀期待地看着他。)
生日会结束了,但那份友谊在每一位同学心中。(段评:结尾较平淡。可以进一步抒发这种友谊的珍贵和对未来的期许,让主题更升华。修改版:生日会结束了,但那份温暖的友谊像一颗种子,在每一位同学心中生根发芽。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份友谊会陪伴着大家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