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那头,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雪峰,湖那边,是辽阔无垠的大地。山川湖海,共够成 (改:共构成) 一幅绝美的国画。(段评:此段作为开头,描绘了山川湖海的美景,语言优美,能吸引读者。但存在问题:一是“共够成”有误;二是内容稍显空洞,缺乏对画面的细致刻画;三是引出主题不够自然,未点明与家乡的关联。修改版:山的那头,连绵的雪峰似圣洁的哈达,在天际蜿蜒铺展;湖的那边,广袤的大地如绿色的绒毯,向远方无尽延伸。山川湖海交织,勾勒出一幅绝美的画卷,而这,正是我魂牵梦萦的家乡。)
白鹭在沼泽上捕食,猿鸟在山上乱鸣,青林翠竹在山上屹立,全都是古代文人墨客画中的景物,也是我从小到大的家乡。(段评:该段描绘家乡景物,体现家乡特色,富有画面感。不过,“青林翠竹在山上屹立”表述较生硬;“全都是古代文人墨客画中的景物”与后文衔接不够紧密;缺乏对家乡情感的深入表达。修改版:白鹭在沼泽上轻盈地捕食,溅起点点水花;猿鸟在山林间欢快地啼鸣,奏响自然乐章;青林翠竹在山间摇曳,似在诉说古老的故事。这如诗如画的景致,是我从小到大深爱的家乡。)
家乡在山里,出门就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望着金灿灿的山,心里也暖洋洋的。在这么一亲近自然的地方,我成长了许多。(段评:此段写出家乡环境好及对自己成长的影响,主题明确。但“金灿灿的山”表述模糊;“在这么一亲近自然的地方”存在语病;成长的体现不够具体。修改版:家乡隐匿在青山绿水间,推开门,清新的空气如灵动的精灵,瞬间钻进鼻腔。望着那满是翠绿的山峦,心也随之沉静。在这与自然亲密相拥的地方,我学会了倾听、观察与思考,悄然成长。)
春,是万物的起源,一切生命在此时开放,百花争艳,万物复苏。我眼前绽放着花海,每一朵都有它自己的由来,草也是如此,虽然它迎风弯腰,看似弱不禁风,但它实则雷打不动。默默无闻的衬托鲜花。这坚持不懈令我敬佩。(段评:描写春天景色,突出万物复苏,赋予草精神品质,增添深度。然而,“一切生命在此时开放”搭配不当;对草的描写可更细腻;情感抒发稍显生硬。修改版:春,是生命的序曲。瞧,百花争艳,似一群灵动的少女在舞台上翩翩起舞;小草从土里探出脑袋,虽在风中微微弯腰,却如坚韧的战士,默默守护着大地。它那不屈的姿态,令我心生敬意。)
夏,是万物的高潮,此时所有的植物在自己长得最旺盛的时候,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山上的竹子也直挺挺的,竹子长得高高的,但它却使终 (改:始终) 折不断,因为它不屈不挠,所以没有几个古人不爱它。我爱它这种励志的精神。(段评:展现夏天万物旺盛,赋予竹子精神内涵,丰富了文章。但“使终”有误;“因为它不屈不挠,所以没有几个古人不爱它”表述啰嗦;对竹子精神的感悟可更深入。修改版:夏,是生命的华章。此时,所有植物都蓬勃生长,山上的竹子更是直插云霄。狂风呼啸而过,它却依然挺立,似一位坚守信念的勇士。它的坚韧,让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也让我深深折服。)
秋,是万物收尾的季节,这时大部分植物都身穿金、橙、红的外套,以迎接寒冷的冬天。可唯独菊花不服输,在百花中开放,山上全是“黄金甲”它纯洁的心灵与这身傲骨令我佩服。但我更爱它那金色的花瓣。(段评:刻画秋天植物色彩及菊花的特点,有感染力。但“身穿金、橙、红的外套”表述较普通;“黄金甲”比喻缺乏铺垫;对菊花的喜爱可从更多角度体现。修改版:秋,是生命的谢幕。大部分植物换上了金黄、橙红的衣裳,迎接寒冬的到来。唯有菊花,如孤傲的仙子,在瑟瑟秋风中绽放。那金黄的花瓣,似阳光洒落人间,它纯洁的心灵与不屈的傲骨,让我深深沉醉。)
冬,是万物冬眠的时候。但梅花可不这么认为,在刺骨的冬天高高在上,连毛主席都喜爱它这高尚的品格,唯有它一人独迎春天,过我能不喜爱吗 (改:我能不喜爱吗) ?(段评:突出冬天梅花的品格,引用毛主席喜爱,增强说服力。但“过我能不喜爱吗”有误;描写梅花可结合感官体验;情感表达不够细腻。修改版:冬,是生命的沉睡。世界一片银白,唯有梅花,如一抹炽热的火焰,在刺骨的寒风中傲然绽放。凑近一闻,那淡雅的清香沁人心脾。毛主席都赞赏它的高尚品格,我又怎能不爱呢?)
山里的美景,教会我许多生命之道,使我懂得生命的韧性,让我坚持不懈,不屈不挠。让我在此蜕变。(段评:作为结尾,总结美景对自己的影响,升华主题。但表述较笼统;成长蜕变的体现不够具体;升华略显生硬。修改版:山里的美景,如一位无声的导师,教会我生命的韧性。在那一次次的观察与感悟中,我学会了像小草般坚韧,像竹子般不屈,像菊花般高洁,像梅花般傲岸。我在这片美景中,完成了一场华丽的蜕变。)
吴韦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成长,我回望》,老师觉得很不错!你通过描写家乡四季的自然景物,写出了从这些景物中获得的生命感悟,能从生活中的寻常事物里发现道理,真的很棒!
文章已经很出色了,如果咱们想让它更上一层楼,可以在下面这些地方再琢磨琢磨。立意方面,文章做到了主题明确,有一定感悟,但还不够深刻,没有特别明显地“以小见大”。比如写四季植物,只是简单阐述了它们的精神品质,没有进一步挖掘这些品质对自己成长更深远的影响。你可以在结尾部分,结合自身实际,具体说说这些生命之道是怎样在生活中让自己做出改变、获得成长的,把感悟写得更深入透彻。结构上,比较完整但稍显平淡,缺乏波澜。你可以尝试运用插叙,比如在描写某个季节景物时,插入一段与之相关的童年回忆,使文章内容更丰富,情节有起伏。细节描写也有些欠缺,像描写春天的花海,只是简单说“每一朵都有它自己的由来”,没有具体细致地描写花朵的样子、颜色等。可以多运用一些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景物描写得更生动形象,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 我们还可以想想:
- 家乡四季的景色各有特点,这些特点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内在联系,能反映出生命的某种规律?
- 在观察家乡这些自然景物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一些具体的小事,让你对它们所代表的精神品质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 如何把家乡这些景物的特点和精神品质,与自己未来的成长方向更紧密地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