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时的记忆中,他高高的瘦瘦的,顶着一头白发。(段评:此段作为开头,简洁勾勒出太爷爷的形象,能让读者初步建立起对人物的直观印象。不过,整体较为平淡,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没有为后文故事的展开营造出强烈的氛围。可以运用更生动的描写和富有情感的表达,来增强画面感和吸引力。修改版: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村头那棵老槐树下,总有一个高高瘦瘦的身影,顶着一头如霜的白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那便是我的太爷爷。)
我坐在大厅的沙发上,爸爸妈妈和我讲过去的故事,那是我刚出生的时候,太爷爷当时知道有了我之后,马不停蹄的 (改:马不停蹄地) 从村子里赶到县城给我买金锁、平安符,当时的他可高兴了,从早到晚的给我编织毛衣,一个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出生了,我记得太爷爷当时佝偻着背,眼角早就有了因为笑而有的鱼尾纹,用那布满老茧的手,轻轻的将我抱起,嘴头里 (改:嘴里头) 还念叨着:“乖乖宝贝,太爷爷来了。”(段评:该段讲述太爷爷在“我”出生时的举动,体现了他对“我”的喜爱。但存在时间表述混乱的问题,“一个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出生了”与前文“我刚出生的时候”重复且多余。同时,描写较为平淡,缺乏细节和情感的深度挖掘。可以优化时间表述,增加细节描写,使情节更加生动感人。修改版:我坐在大厅的沙发上,听爸爸妈妈讲起我刚出生时的事。那时,太爷爷得知我的降临,马不停蹄地从村子赶到县城,精心挑选了金锁和平安符。回到家后,他顾不上休息,日夜不停地为我编织毛衣。当我呱呱坠地,太爷爷佝偻着背,眼角堆满了因喜悦而绽开的鱼尾纹,他用那布满老茧却又无比温暖的手,轻轻将我抱起,嘴里念叨着:“乖乖宝贝,太爷爷来了。”)
到了小学暑假的时候,爸爸妈妈都有事,于是将我放到了太爷爷的身边,在太爷爷还算年轻的时候,太奶奶就因为新冠肺癌 (改:肺癌) 去世了,虽然那段时间,太爷爷整天沉浸在痛苦中,但他并没有荒废,因为在他的家旁边,还有种的小番茄、茄子、黄瓜……都没有人浇水,还有牛鸡、猪 (改:牛、鸡、猪) 那些小动物,都等着丰收的时候去镇上买,他不能不干,要是他不干,田地里的蔬菜全都要烂在地上,小猪、小鸡都没有吃的长不大就卖不出去,他没有退路,只能继续干着。其实村子里有些叔叔也和太爷爷说过,他都年纪大了,经历这么多也该享享福了,可他却总是摇摇头,笑着说:“俺都这个年纪了,能干一点是一点,赚出来的钱还要给妞妞买玩具呢。”(段评:这段详细描述了太爷爷在太奶奶去世后的生活状况,展现了他的勤劳和对“我”的爱。然而,逻辑上不够清晰,话题转换略显突兀,从太爷爷沉浸痛苦直接转到田间劳作,过渡不够自然。并且,描写过于琐碎,重点不够突出。可以增加过渡语句,使逻辑更连贯,同时精简内容,突出重点。修改版:到了小学暑假,爸爸妈妈有事,便把我送到太爷爷身边。此前,太奶奶因肺癌离世,太爷爷整日沉浸在悲痛中。但他望着家旁那片种着小番茄、茄子、黄瓜的菜地,还有圈里的猪、鸡,知道自己不能倒下。尽管村子里的叔叔劝他享享清福,可他总是笑着摇头:“俺都这把年纪了,能干一点是一点,赚的钱还要给妞妞买玩具呢。”)
也就是在那个暑假,我坐在村口坐着 (改:我坐在村口) ,爷爷就在我后面锄地,我当时看到了有一个和我年纪差不多大的小女孩,她妈妈骑着一辆自行车,她坐在后面那儿童座椅上,不知道为什么,小时候盯着那个塑料芭比粉座椅就好像盯着黄金似的像是有什么魔力,一直吸引着我的眼睛,但是我其实什么话都没说,因为我知道太爷爷都一把年纪了,赚钱不容易,可太爷爷好似和我心灵相通,第二天醒来,爷爷就兴冲冲的跑到我房间,我不知道发生什么,还在床上不想起来,可爷爷却让我往楼下看,我趴在窗台,老远就看到花园的中央停着陪伴着爷爷几十年的自行车,后面还是有一个我最想要的粉色儿童座椅,当时的困意好似在一瞬间全都消失了,穿着睡衣就叫太爷爷带我在村口骑自行车,当时虽然那个儿童座椅其实很便宜,但我坐在那个座椅上就像坐在国王的黄金宝座上,在那一刻,我好像拥有了全世界。(段评:此段通过“我”对芭比粉座椅的渴望和太爷爷的满足,表现了太爷爷对“我”的疼爱。但细节描写可以更丰富,比如“我”盯着座椅时的心理活动,太爷爷买座椅时可能面临的困难等。这样能让情节更曲折,人物形象更丰满。修改版:那个暑假,我坐在村口发呆,太爷爷在后面锄地。这时,一个和我年纪相仿的女孩,坐在妈妈自行车后的芭比粉座椅上,从我眼前一闪而过。那座椅仿佛有魔力,紧紧勾住了我的目光。我心里痒痒的,却什么也没说,因为我知道太爷爷赚钱不易。没想到,第二天清晨,太爷爷兴冲冲地跑到我房间。我还赖在床上,他却让我往楼下看。我趴在窗台,远远就瞧见花园中央停着那辆陪伴太爷爷多年的自行车,后面竟多了我心心念念的粉色儿童座椅。困意瞬间消散,我穿着睡衣就冲下楼,嚷着让太爷爷带我去村口骑车。坐在那座椅上,我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全世界。)
初中的时候我离开了老家,也离开了太爷爷来到了杭州读书,但爷爷总会去村口的邮局给我寄好吃的,总是有一百个不放心,休息的时候就会用他的老年机给我发消息。(段评:该段讲述“我”初中离开老家后太爷爷的关心,内容简单直接,情感表达不够细腻。可以增加一些细节,如太爷爷寄的好吃的有哪些,发的消息内容大概是什么,来增强情感的传达。修改版:初中时,我离开老家去杭州读书。此后,太爷爷总会去村口的邮局,给我寄我最爱吃的柿饼、酸枣糕。休息时,他就用那部破旧的老年机,给我发些简短却温暖的消息,问问我吃得好不好,睡得香不香。)
可就在前几个月前 (改:前几个月) ,太爷爷突发脑癌,离开了我,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好吃的,太爷爷享年90岁,但我相信,他肯定化作了星,一直陪伴我。(段评:作为结尾,表达了对太爷爷的思念和祝愿,但表述较为普通,缺乏深度和感染力。可以通过回忆太爷爷的具体行为和“我”的感受,自然地升华情感,让结尾更有力量。修改版:前几个月,太爷爷突发脑癌,永远地离开了我。此后,再也没有那香甜的柿饼和温暖的消息。太爷爷享年90岁,他就像一颗明亮的星,在我的生命中闪耀。每当我抬头望向夜空,仿佛都能看到他那慈祥的笑容,陪伴着我一路前行。)
张豫同学,你好!读完你的《天上的那颗星星》,老师真的很感动!你通过回忆太爷爷与自己相处的诸多生活片段,如太爷爷为你买金锁、平安符,给你编织毛衣,为你安装粉色儿童座椅等,细腻地写出了太爷爷对你深深的疼爱,以及你对太爷爷的深切怀念,能把这些平凡又温暖的小事写得这么真挚,非常棒!
文章已经很出色了,如果咱们想让它更上一层楼,可以在下面这些地方再琢磨琢磨。在立意方面,文章基本做到了情感真实,但在深度上还有提升空间,这件事的过程你讲得很清楚,不过似乎停留在“记事”的层面。可以在文章的结尾,试着回答这个问题:“太爷爷的这些爱,让你对亲情有了什么新的、更深的认识?”把这个思考写出来,文章的“魂”就立得更稳了。在结构上,整体较为完整,但稍显平淡。你可以运用一些插叙、倒叙的手法,比如开头先用倒叙的方式,写你在某个夜晚看到星星想起太爷爷,再引入回忆,这样能让文章更有波澜。细节描写上也有进步空间,像描写太爷爷给你安装粉色儿童座椅那部分,如果能多一些太爷爷的动作、神态描写,比如“太爷爷眯着眼睛,仔细地把座椅安装在自行车上,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会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 我们还可以想想:
- 太爷爷对你的爱,在生活中的哪些细微之处还能体现,这些细节又怎样影响着你对亲情的理解?
- 在和太爷爷相处的时光里,有没有哪件小事看似普通,却在后来让你对亲情有了新的感悟?
- 如何通过回忆更多和太爷爷相关的生活场景,更好地表达你对这份亲情的珍视以及对太爷爷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