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俯身拾起我掉落在地上的铅笔,起身时,一缕白发从她的鬓角垂落,在午后的阳光里闪着细碎的光。那缕白发像一柄利剑,刺进我的眼睛(段评:此段作为开头,通过描写母亲拾起铅笔时鬓角的白发,巧妙引出主题,画面感强,富有感染力。不过,“那缕白发像一柄利剑,刺进我的眼睛”表述稍显夸张生硬。可将比喻换得更自然,增强画面的真实感。修改版:母亲俯身拾起我掉落在地上的铅笔,起身时,一缕白发从她的鬓角垂落,在午后的阳光里闪着细碎的光。那缕白发如一根尖锐的针,轻轻刺进我的心底。)
我愣住了。记忆中,母亲有一头乌黑浓密的长发。小时候,我喜欢看她梳头的样子。她会坐在窗前,用木梳从上往下缓缓梳理,头发像黑色的温暖瀑布在晨光中流淌。如世界上最美的绸缎。(段评:该段运用插叙,回忆母亲过去的黑发,与上文的白发形成对比,丰富了内容。但描写较常规,可增加细节,如母亲梳头时的神情、动作等,使画面更生动。修改版:我愣住了。记忆中,母亲有一头乌黑浓密的长发。小时候,我总爱坐在她身旁,看她坐在窗前梳头。她会微微低头,眼神专注,用木梳从上往下缓缓梳理,头发像黑色的温暖瀑布在晨光中流淌,如世界上最美的绸缎。)
我仔细端详着母亲,她接过我递回的铅笔,道谢声依然温柔,眼角的皱纹却比去年深了些。她转身走向厨房,脚步不再像从前那般轻快。我突然意识到,在我忙着长大、忙着追逐远方的日子时,母亲正在悄悄老去。(段评:此段细致描写母亲接过铅笔的神态和转身走向厨房的动作,自然地引出“母亲正在悄悄老去”的感悟。然而,逻辑上稍显直接,可添加一些过渡语句,使情感的抒发更自然。修改版:我仔细端详着母亲,她接过我递回的铅笔,道谢声依然温柔,眼角的皱纹却比去年深了些。她转过身,脚步不再像从前那般轻快,每一步都似踩在我的心上。我突然意识到,在我忙着长大、忙着追逐远方的日子时,母亲正在悄悄老去。)
记忆的闸门突然打开。我一直以为会来日方长,以为母亲永远会是那片能为我遮风挡雨的强大存在。(段评:段落打开记忆闸门,体现“我”的内心变化。但内容较抽象,可加入具体事例,让情感更有依托,增强与上下文的连贯性。修改版:记忆的闸门突然打开。我一直以为会来日方长,以为母亲永远会是那片能为我遮风挡雨的强大存在。曾经我生病时,她彻夜未眠地照顾我;我受挫时,她温柔地鼓励我。可如今……)
“妈,我帮你切菜吧。”我走到厨房门口,“让我来帮你做饭吧。”母亲惊讶地回头,随即笑了:“今天怎么懂事了?”我没有回答,只是接过她手中的菜刀,在切菜的瞬间,我看见了,她的白发不只那一缕,它们藏匿在黑发中间,像岁月悄悄留下的注脚。(段评:通过对话和动作描写,展现“我”的转变,情节有了发展。但对母亲的惊讶和“我”的心理刻画不够细腻,可加强这方面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修改版:“妈,我帮你切菜吧。”我走到厨房门口,声音带着一丝犹豫与坚定。“让我来帮你做饭吧。”母亲惊讶地回头,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与疑惑,随即笑了:“今天怎么懂事了?”我没有回答,只是默默接过她手中的菜刀。在切菜的瞬间,我看见了,她的白发不只那一缕,它们藏匿在黑发中间,像岁月悄悄留下的注脚。)
那缕白发,像清醒的钟声,唤醒沉睡的我。它让我明白,母亲不是永远的超人,她也是个会老、会累的普通人。(段评:作为结尾,将白发比作钟声,升华了主题,点明母亲会老的道理。不过,表述有些直白、简单,可通过更含蓄的方式深化主题,增强感染力。修改版:那缕白发,似一首悠扬而又略带哀伤的老歌,在我心中缓缓奏响,唤醒了沉睡的我。它让我明白,母亲不是永远的超人,她也是个会老、会累的普通人,需要我用心去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