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

跳跳龙Al作文批改

首页原创文库
首页 范文文库老师有‘’两张脸‘’
记叙文
老师有‘’两张脸‘’
作者:杨依铱

我的数学老师——罗老师,他有“两张脸”,他像个魔术师一样,会变脸,我们接着往下看看吧!(段评:这是文章开头,以“罗老师有‘两张脸’,像魔术师会变脸”引出下文,成功吸引读者兴趣。不过语言稍显口语化,可更加生动形象。建议把“会变脸,我们接着往下看看吧”改为更有文采的表述,增强语言感染力。修改版:我的数学老师——罗老师,他仿佛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拥有“两张脸”,那变化多端的模样,着实让人好奇,下面就让我们一探究竟!

第一张脸是“严肃”的脸。有一节课是数学课,打了上课铃老师还没有来,教室十分吵闹,大家不知的是 (改:不知道的是) 罗老师就在楼梯间观察我们的情况,罗老师走到教室门口时,教室还是没有安静,随后罗老师走进教室班里一下就鸦雀无声,罗老师走到讲台上大力的 (改:大力地) 把书放下说:“你们班为什么那么吵,就不可以安静一下吗?每次上你们班的课就没有安静过嘞……”罗老师嗓门可大了。(段评:此段详细描述罗老师“严肃”的脸,情节具体,符合记叙文特点。但“不知的是”表述有误,且描写老师批评时的话语可增加细节,使老师形象更鲜明。建议修改错误表述,并增添老师生气时的神态描写。修改版:第一张脸是“严肃”的脸。有一节课是数学课,打了上课铃老师还没来,教室十分吵闹。殊不知,罗老师就在楼梯间观察我们的情况。当罗老师走到教室门口时,教室还是闹哄哄的。随后罗老师大步走进教室,班里瞬间鸦雀无声。只见他满脸怒气,眉头紧皱,大力地把书摔在讲台上,提高嗓门吼道:“你们班怎么这么吵,就不能安静一会儿吗?每次上你们班的课就没安静过!”

第二张脸是“和蔼”的脸。有一次下午托,数学老师给我们在教室对练习册答案,老师说:“对完的一组一组地拿上来给我改分。”我在第三组,不过也很快来到了第三组,我上去排队等了2分钟左右才到我,老师正帮我改分时,我的内心非常地紧张,罗老师给我打了A,我看了之后才把心放了下来,老师说:“你的成绩不错,但你和班里成绩好的人比还是有差距的。”(段评:该段叙述罗老师“和蔼”的脸,内容围绕主题。不过“不过也很快来到了第三组”表述较啰嗦,可简化。同时,可增加老师说话时的语气和表情描写,让情节更生动。建议精简表述,并增添细节描写。修改版:第二张脸是“和蔼”的脸。有一次下午托管,数学老师在教室给我们对练习册答案。老师微笑着说:“对完的一组一组地拿上来给我改分。”我在第三组,很快就轮到我了。我上去排队,等了大约2分钟才到我。老师帮我改分时,我心里紧张极了,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罗老师仔细地批改完,给我打了个A。他温和地看着我,语重心长地说:“你的成绩不错,但和班里成绩好的同学比,还是有差距的。”

我很喜欢罗老师。他“严肃”的脸训斥班上有些同学,“和蔼”的脸鼓励一般的我。(段评:这是文章结尾,总结了喜欢罗老师的原因,主题明确。但表述较平淡,可升华情感,增强感染力。建议用更抒情的语言表达对老师的喜爱。修改版:我打心底里喜欢罗老师。他那“严肃”的脸,如同一盏明灯,时刻提醒着班上那些调皮的同学;他那“和蔼”的脸,恰似一股暖流,温暖着我这颗平凡的心。罗老师,您就是我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我会永远敬爱您!

综合评价:
杨依铱同学,你好!读完你的《老师有“两张脸”》,老师首先要为你独特的视角点个赞!很多人可能只是单纯描述老师的形象,而你却通过“两张脸”,也就是严肃与和蔼这两种不同的状态,展现出老师多面的形象,让老师一下子就觉得你的文章很有意思!
老师发现你文章在选材上特别好。你选取了上课铃响后教室里吵闹,老师严肃批评,以及下午托时老师和蔼地给你改练习册这两个事例,很典型地表现出了老师“两张脸”的特点。这两个事例一个突出严肃,一个突出和蔼,把老师的不同形象展现得很清晰。
不过呢,文章在一些地方还有提升的空间。从结构上来说,开头结尾可以再新颖一些。开头直接引出老师有“两张脸”,比较平淡,我们能不能设置一个小小的悬念,比如“在我们班,最近流传着一个神秘的说法,说我们的数学老师好像有什么特别的‘超能力’,究竟是什么呢?接着往下看你就知道啦!”这样是不是更能吸引读者呢?结尾也可以不仅仅是简单说喜欢老师,而是把对老师这“两张脸”背后的理解写出来,比如“老师的这‘两张脸’,一张让我们懂得纪律,一张给予我们鼓励,它们就像灯塔的光,在不同时候指引着我们成长。”
从描写方面来说,在描写老师严肃和和蔼时,可以再细致些。比如描写老师严肃时,除了写他大力把书放下和大声说话,还可以描写下他的表情,“罗老师眉头紧皱,眼睛瞪得像铜铃一样,脸上满是愤怒,大力地把书放下说……”这样是不是能让老师严肃的形象更生动呢?描写老师和蔼时,也可以加上一些动作描写,比如老师微笑着拍拍你的肩膀之类的。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1.老师这“两张脸”在不同情况下对同学们的学习和成长起到了怎样具体的作用呢?
2.除了这两个事例,还有没有其他场景能体现老师“两张脸”的巧妙转换呢?
3.老师的“两张脸”背后,反映出他对同学们怎样的期望和关爱呢?
总而言之,这篇作文展现了你不错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你已经学会了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例,接下来,我们可以在结构的精巧、描写的生动以及思想的深度上继续下功夫。老师相信,以你的悟性,很快就能写出更精彩的文章,期待你的下一次进步!
我要投稿
发布我的作品
写作咨询
专业导师解答
文集制作
制作我的文集

手机微信扫一扫,轻松体验更多功能!

关于跳跳龙
联系地址:苏州工业园区科营路2号中新生态大厦8层801室
联系电话:18907911516
联系邮箱:252480143@qq.com
商务合作:252480143@qq.com
跳跳龙公众号
联系客服
Copyright © 2024 Suzhou Tiaotiao Long Technology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州跳跳龙科技有限公司苏ICP备1601036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