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告诉你,我的老师会“功法”!怎么样?是不是很厉害?别急,且听我一一道来。 老师有一门“独门秘决 (改:秘诀) ”,名为“话中有话”。有一次,老师正在绘声绘色地讲课,眼睛忽然直勾勾地盯着其中一个睡得正香的同学,我们瞬间被惊出一身冷汗,窗外乌鸦仿佛也嗅到了危机的气息,没有了往日的嘈杂,教室内静得可怕。林老师温柔地拍了拍他的手,关切地问:“是不是林老师唱得‘催眠曲’太好听了,把人都哄睡了?不过我们可要有时间观念,不能像今天这样哦!”我们瞬间明白了,赶紧点了点头,林老师才继续讲课。 林老师还有一个更酷的“绝技”:“出奇不意 (改:出其不意) ”。要问我是怎么发现的,那就必提上次上课的事情了。林老师讲完课后抽学号提问。只见她目光似箭,猛地叫道:“一号!”我不安地看了看黑板上的题目,还好,虽然都不大会,可是按这个顺序也叫不到我吧!不如我偷偷玩一会儿?犹犹豫豫之间,老师已经从一号叫道了四号,忽然她话锋一转:“十五号!”惊得我直打哆嗦,再也不敢再 (改:再也不敢) 开小差了,一天都表现得特别好。别说,这效果还真不错呢!(段评:该段落作为开头和中间部分,成功引出主题并通过事例展现老师“功法”,趣味性强,符合小学记叙文特点。不过存在错别字,“秘决”应是“秘诀”;部分表述较口语化,如“悄悄告诉你”;细节描写可加强,像写窗外乌鸦可更生动体现氛围。建议将口语化表达替换成书面语,增添细节使描写更生动。修改版:大家知道吗,我的老师会“功法”呢!是不是很神奇?别急,听我慢慢道来。老师有一门“独门秘诀”,名为“话中有话”。有一次,老师正在绘声绘色地讲课,眼睛突然紧紧盯着一位睡得正香的同学。刹那间,教室里安静得可怕,连窗外乌鸦都像被施了定身咒,没了往日的聒噪。林老师温柔地拍了拍他的手,关切地说:“是不是林老师讲的课像动听的‘催眠曲’,把你哄睡啦?不过咱们得有时间观念,可不能再这样咯!”我们立刻明白了老师的意思,赶紧点头,老师这才继续讲课。林老师还有一个更酷的“绝技”——“出其不意”。要问我怎么发现的,那得说说上次上课的事儿。林老师讲完课后抽学号提问。只见她目光锐利,猛地喊道:“一号!”我不安地看看黑板上的题目,还好,按这顺序应该叫不到我。要不我偷偷玩会儿?正犹豫着,老师已经从一号叫到了四号,突然她话锋一转:“十五号!”吓得我一哆嗦,再也不敢开小差了,一整天都表现得特别好。别说,这效果还真不错呢!)
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有她在,枯燥的校园生活也多了阵阵欢声笑语,成绩也越来越好,如果是你,也一定会被这个“武艺高强”的林老师所深深吸引。(段评:此段落作为结尾,总结了老师给校园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主题明确积极,但语言较平淡。可以运用更生动的语言升华主题,增强感染力。修改版: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有了她,原本枯燥的校园生活仿佛变成了欢乐的海洋,我们的成绩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要是你也能遇见这位“武艺高强”的林老师,一定会被她深深吸引,沉浸在充满欢声笑语的学习时光里。)
朱佳怡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我的老师》,老师首先要为你独特的立意点个赞!很多人写老师可能只是平铺直叙地描述老师的日常,而你却别出心裁地把老师的特点比作“功法”“绝技”,这个想法十分新颖,让文章一下子就有了趣味!
老师发现你文章的“建筑结构”搭得很不错。开头用“悄悄告诉你,我的老师会‘功法’!”设置了一个小小的悬念,成功吸引老师读下去;结尾又以“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有她在,枯燥的校园生活也多了阵阵欢声笑语”进行总结,和开头呼应,让整个文章非常完整。这个“首尾呼应”的技巧,你运用得很熟练!而且在描写方面,你做得也很出色。比如描写老师发现同学睡觉那一幕,“窗外乌鸦仿佛也嗅到了危机的气息,没有了往日的嘈杂,教室内静得可怕”,通过环境描写侧面烘托出当时紧张的氛围,让读者更能感同身受。
不过呢,咱们的文章还有一些可以提升的地方。道理讲出来了,但可以更深刻。你写了老师的“功法”让校园生活有了欢声笑语、成绩变好,我们能不能再想深一层?这些“功法”除了带来表面的变化,对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性格塑造等方面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影响呢?如果能在结尾处,把这背后的影响再剖析一两句,你的思想就会更有力量。另外,事件写清楚了,但过程有点快。比如写老师“出奇不意”提问这个情节,“忽然她话锋一转:‘十五号!’惊得我直打哆嗦”这里,是文章很关键的部分。我们能不能把镜头推近,放慢速度?当时老师的表情是怎样的?教室里其他同学有什么反应?你心里具体是怎么想的?用“五感法”把这个“特写镜头”拍出来,文章的感染力会瞬间翻倍。
总而言之,这篇作文展现了你出色的思考能力和表达潜力。你已经学会了如何搭建文章的“骨架”,接下来,我们可以在“血肉”的填充上(比如细节描写)和“思想”的深化上继续下功夫。比如你可以想想:
- 老师的这些“功法”对不同性格的同学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影响?
- 在老师使用“功法”的过程中,有没有某个瞬间让你对师生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 如何通过描写老师的“功法”更好地体现老师对学生深深的关爱?
老师相信,以你的悟性,很快就能写出思想与文采兼备的佳作,期待你的下一次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