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闹钟响了三遍,我挣扎着想坐起来,却发现身体陷在柔软的被褥里,像被灌了铅一样沉重。抬手去摸闹钟,指尖触到的不是熟悉的塑料外壳,而是一片毛茸茸的白色——我低头一看,自己的胳膊竟变成了短短圆圆的猫爪,爪子尖还沾着几根床品的纤维。(段评:这是文章的开头,想象力丰富,用“胳膊变成猫爪”这一奇妙情节迅速吸引读者兴趣,自然引出“变成猫”的主题,且语言生动,通过“像被灌了铅一样沉重”等表述,让画面感十足。不过,在情节过渡上可稍作优化,比如可以简单描述一下自己惊讶的小反应,让转变更自然。修改版:清晨的闹钟响了三遍,我挣扎着想坐起来,却发现身体陷在柔软的被褥里,像被灌了铅一样沉重。抬手去摸闹钟,指尖触到的不是熟悉的塑料外壳,而是一片毛茸茸的白色。我心里“咯噔”一下,赶忙低头一看,自己的胳膊竟变成了短短圆圆的猫爪,爪子尖还沾着几根床品的纤维。)
我“啊”地想喊出声,喉咙里却只发出“喵呜”的软音。慌乱中滚下床,落地时轻盈得像一片羽毛,转身看见穿衣镜里的景象:一身蓬松的白色长毛,两只尖尖的耳朵耷拉着,尾巴还在不自觉地轻轻扫着地板。我,变成了家里那只叫“雪球”的猫!(段评:此段承接上文,详细描述变成猫后的样子,情节连贯,“像一片羽毛”的比喻生动地体现出猫的轻盈,符合记叙文生动描写的要求。但在描写自己的心理时可以更丰富一些,让人物形象更鲜明。修改版:我“啊”地想喊出声,喉咙里却只发出“喵呜”的软音。我心里又惊又怕,慌乱中滚下床,落地时轻盈得像一片羽毛。我着急地转身,看见穿衣镜里的景象:一身蓬松的白色长毛,两只尖尖的耳朵耷拉着,尾巴还在不自觉地轻轻扫着地板。我心里“哇”的一声,完了,我变成了家里那只叫“雪球”的猫!)
脚步声从门外传来,是妈妈。我赶紧躲到沙发底下,看着她弯腰整理我散落的课本,嘴里念叨着:“这孩子,又去哪了?”她走后,我蹑手蹑脚地溜出来,跳上餐桌,鼻尖凑到妈妈刚做好的煎蛋旁——平时觉得喷香的味道,此刻闻着却有些刺鼻。倒是角落里的猫碗,装着的猫粮散发出诱人的气息,我犹豫了半天,还是忍不住低头舔了一口,陌生的味道在舌尖散开。(段评:该段描述变成猫后对食物的不同感受,情节有趣,符合小学生记叙文贴近生活的特点。不过在描述妈妈的语言时,可以增加一些神态描写,让场景更生动。修改版:脚步声从门外传来,是妈妈。我赶紧躲到沙发底下,看着她弯腰整理我散落的课本,脸上带着些许焦急,嘴里念叨着:“这孩子,又去哪了?”她走后,我蹑手蹑脚地溜出来,跳上餐桌,鼻尖凑到妈妈刚做好的煎蛋旁——平时觉得喷香的味道,此刻闻着却有些刺鼻。倒是角落里的猫碗,装着的猫粮散发出诱人的气息,我犹豫了半天,还是忍不住低头舔了一口,陌生的味道在舌尖散开。)
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毯上,我本能地走过去蜷成一团,暖洋洋的温度让我昏昏欲睡。迷迷糊糊间,听见妹妹放学回家的声音,她抱着玩偶四处找我:“姐姐呢?我要跟她分享贴纸!”看着她失落的样子,我凑过去用脑袋蹭她的手背,她惊喜地抱起我:“雪球,你今天好乖呀!”可她不知道,怀里的“雪球”,正为不能跟她说话而难过。(段评:此段通过妹妹找“我”的情节,体现出“我”变成猫后不能交流的难过,情感真挚。但在描写“我”蹭妹妹手背时,可以把动作描写得更细致些。修改版: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毯上,我本能地走过去蜷成一团,暖洋洋的温度让我昏昏欲睡。迷迷糊糊间,听见妹妹放学回家的声音,她抱着玩偶四处找我:“姐姐呢?我要跟她分享贴纸!”看着她失落的样子,我慢慢地凑过去,用小脑袋一下一下轻轻地蹭她的手背,她惊喜地抱起我:“雪球,你今天好乖呀!”可她不知道,怀里的“雪球”,正为不能跟她说话而难过。)
傍晚,我趴在窗台看着夕阳,忽然想念写作业时笔尖划过纸张的感觉,想念和家人一起吃饭聊天的热闹。一阵微风吹来,我打了个喷嚏,再睁眼时,熟悉的校服袖口映入眼帘。妈妈推门进来:“醒啦?睡在沙发上会着凉的!”(段评:该段从傍晚的场景引出“我”变回人的情节,过渡自然。不过可以在描述想念的内容时,增加一些细节,让情感更饱满。修改版:傍晚,我趴在窗台看着夕阳,那橘红色的余晖洒在身上,我忽然想念写作业时笔尖在纸张上“沙沙”划过的感觉,想念和家人一起吃饭时,饭桌上冒着的热气和大家开心聊天的热闹。一阵微风吹来,我打了个喷嚏,再睁眼时,熟悉的校服袖口映入眼帘。妈妈推门进来:“醒啦?睡在沙发上会着凉的!”)
我看着自己的手,又看了看窗外,那一天的“猫生”像一场奇妙的梦。原来能以自己的身份,和爱的人并肩说话、分享日常,才是最踏实的幸福。(段评:这是文章的结尾,总结了“猫生”像梦,点明能以自己身份和家人相处是幸福的主题,积极向上,符合小学生记叙文主题明确的要求。但可以在结尾处再增加一句对这种幸福的感叹,让主题升华更有力。修改版:我看着自己的手,又看了看窗外,那一天的“猫生”像一场奇妙的梦。原来能以自己的身份,和爱的人并肩说话、分享日常,才是最踏实的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