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解这道题?”老师在讲台前敲了敲黑板,粉笔字在日光灯下泛着冷光。全班鸦雀无声,我盯着那道几何题,辅助线像迷宫里的岔路,绕得人头晕。下课铃响时,作业本上依旧留着空白,那道题像座突兀的小山,压得我心里发沉。(段评:这段作为开头,通过老师提问、自己解不出题的场景描写,巧妙引出主题,吸引读者兴趣。语言生动,如“辅助线像迷宫里的岔路,绕得人头晕”“那道题像座突兀的小山,压得我心里发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感染力。不过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细节描写可再丰富,比如可以描述一下自己盯着题时的具体动作和表情;二是心理描写不够深入,没有充分体现自己面对难题时内心的挣扎和焦虑。 修改版: “谁能解这道题?”老师在讲台前敲了敲黑板,粉笔字在日光灯下泛着冷光。全班鸦雀无声,我眉头紧锁,眼睛死死地盯着那道几何题,双手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角。辅助线像迷宫里的岔路,绕得人头晕。下课铃响时,作业本上依旧留着空白,那道题像座突兀的小山,压得我心里发沉,我心里不断地懊恼,为什么自己这么笨,连这么一道题都解不出来。)
回家路上,晚风卷着落叶掠过河边。石缝里那棵歪脖子树又映入眼帘,皲裂的树干拧成奇怪的弧度,枝桠却执拗地伸向天空,叶片在暮色里闪着韧劲的光。我忽然想起课本里的愚公,他面对太行、王屋二山时,心里想的大概也是这样一点点凿开的吧?(段评:此段由回家路上看到歪脖子树联想到愚公移山,过渡自然,能体现出从自然景象中获得启发,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但在逻辑上,从歪脖子树到愚公移山的联想略显突兀,可以增加一些过渡性的语句,让逻辑更连贯;另外,对歪脖子树的描写可更细腻,以更好地烘托出坚韧的氛围。 修改版: 回家路上,晚风卷着落叶掠过河边。石缝里那棵歪脖子树又映入眼帘,它那皲裂的树干拧成奇怪的弧度,仿佛是在与命运顽强抗争。它的枝桠却执拗地伸向天空,叶片在暮色里闪着韧劲的光,在这萧瑟的环境中显得格外倔强。看到这棵树,我不禁思考,它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都能顽强生长,那我面对一道难题又有什么可畏惧的呢?这时,我忽然想起课本里的愚公,他面对太行、王屋二山时,心里想的大概也是这样一点点凿开的吧?)
坐在书桌前,我重新摊开本子。笔尖悬在纸上许久,终于落下第一笔。把图形拆成三个三角形,把已知条件列成清单,每一步都像愚公挥锤砸下的火星。卡住时就翻出前三年的作业本,指尖划过泛黄的纸页,在相似题型的批注里找线索。台灯的光晕里,草稿纸积成了小山,铅笔芯断了三次,直到后半夜,某个辅助线的画法突然从脑海里蹦出来——就像山石滚落时意外砸出的通路。(段评:该段详细描述了解题的过程,逻辑清晰,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如“重新摊开本子”“笔尖悬在纸上许久,终于落下第一笔”“翻出前三年的作业本”等,生动地展现了自己解题时的专注和努力。不过在描写解题的艰辛时,可以增加一些自己的心理活动,让读者更能感同身受;并且在比喻的运用上,可以进一步创新,使表达更生动。 修改版: 坐在书桌前,我重新摊开本子。看着那道题,我深吸一口气,心里暗暗给自己打气:“我一定能行!”笔尖悬在纸上许久,终于落下第一笔。把图形拆成三个三角形,把已知条件列成清单,每一步都像愚公在陡峭的山崖上挥锤砸下的火星,虽然艰难,但却充满希望。卡住时就翻出前三年的作业本,指尖划过泛黄的纸页,在相似题型的批注里找线索。台灯的光晕里,草稿纸积成了小山,铅笔芯断了三次,我的心情也随着一次次的失败跌入谷底。就在我几乎要放弃的时候,某个辅助线的画法突然从脑海里蹦出来——就像在黑暗的隧道里突然看到了出口的亮光。)
当最后一个数字填进括号,窗外的月光刚好漫过演算纸。我盯着那串答案,忽然想起石缝里的树,它扎根时一定也在黑暗里摸索过千百次吧?(段评:这段通过解题成功后看到月光,再次联想到歪脖子树,深化了主题,表达了对克服困难的感悟。但内容稍显简略,可增加一些对月光和演算纸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同时进一步拓展对歪脖子树扎根过程的想象,让情感表达更饱满。 修改版: 当最后一个数字填进括号,窗外的月光如一层薄纱,轻柔地漫过演算纸,纸上密密麻麻的字迹仿佛也被镀上了一层银边。我盯着那串答案,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喜悦。忽然想起石缝里的树,它扎根时一定也在黑暗里摸索过千百次吧?也许它的根须在坚硬的石缝中艰难地伸展,每前进一寸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但它从未放弃,最终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站稳了脚跟。)
后来再遇到难题,我总会先想起那道几何题。月考时的压轴题,社团活动里卡壳的策划案,甚至是第一次独自坐地铁时的慌张,只要想起那个拆题的深夜,就像握住了一把开山斧。(段评:该段由解几何题的经历延伸到后来遇到的各种难题,体现了这次经历对自己的深远影响,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不过在列举难题时,可以更具体地描述自己遇到这些难题时的状态和感受,使内容更丰富;并且在表达“握住开山斧”的感受时,可以更生动形象。 修改版: 后来再遇到难题,我总会先想起那道几何题。月考时的压轴题,当我看到那复杂的题干,大脑瞬间一片空白,手心也不自觉地冒出冷汗;社团活动里卡壳的策划案,我对着电脑屏幕,敲打着键盘,却始终找不到灵感,心里像被一团乱麻缠住;甚至是第一次独自坐地铁时的慌张,在拥挤的人群中,我迷失了方向,内心充满了恐惧。但只要想起那个拆题的深夜,就像握住了一把闪耀着光芒的开山斧,它给我勇气和力量,让我有信心去劈开眼前的重重困难。)
如今翻出那张写满演算的纸,曾经的“大山”早已缩成了脚下的小石子。原来成长就是这样,那些让我们辗转难眠的困境,那些以为跨不过的坎,只要耐着性子一锤一凿地敲,终会变成通途。就像那棵歪脖子树,在无人问津的石缝里,悄悄把根须织成了自己的山河。(段评:作为结尾,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将曾经的困境比作“大山”,如今缩成“小石子”,形象地表达了成长的过程。不过语言可以更富有感染力,比如可以引用一些名言警句来增强说服力;并且在结尾处可以对未来进行展望,让文章更有力量。 修改版: 如今翻出那张写满演算的纸,曾经的“大山”早已缩成了脚下的小石子。正如尼采所说:“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变得更强大。”原来成长就是这样,那些让我们辗转难眠的困境,那些以为跨不过的坎,只要耐着性子一锤一凿地敲,终会变成通途。就像那棵歪脖子树,在无人问津的石缝里,悄悄把根须织成了自己的山河。未来的路还很长,我相信,只要保持这份坚韧和勇气,我定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收获属于自己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