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那本略显陈旧的画册,看着已经褪色的画作,我的思绪飘回了那个很特别的午后。那不仅是一场绘画比赛,更是一堂让我终身难忘的课。(段评:开头用画册引出回忆,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还点明了主题,很棒!如果能在开头加上画册里画作的小细节,比如“画册里那幅画着小树和海豚的画,纸边都卷起来了”,会让画面感更强,也能更自然地引出后面的故事。修改版:翻开那本纸边卷翘的旧画册,指尖抚过画里褪色的小树和海豚,我的思绪一下子飘回了那个洒满阳光的午后。那不仅是一场和妈妈的绘画比赛,更是一堂让我记到现在的课。)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妈妈突然向我发出“挑战书”:“我们来场绘画比赛吧,看谁画得更好!”我有一些紧张又一点高兴 (改:有一些紧张又有一点高兴) ,说:“比就比!看看到底谁会赢!”(段评:通过妈妈的“挑战书”引出比赛,情节很有趣!不过“我有一些紧张又一点高兴”这句话可以写得更生动,比如用“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怦怦跳个不停,可嘴角却忍不住往上扬”来表达心情,这样更有画面感。修改版:记得那是个阳光晒得人暖暖的周末,妈妈突然举着画笔冲我晃了晃:“小画家,敢不敢和我比一场绘画赛?看谁的画能得‘最佳创意奖’!”我心里像揣了只蹦跶的小兔子,既紧张又兴奋,攥紧拳头喊:“比就比!我肯定能赢你!”)
“战争”的号角吹响了,我迅速抓起勾线笔,画出了一棵小树的边缘线条。紧接着,我又拿起一支绿色画笔,可因为紧张,我看着画时,都会听见耳朵有一个隐隐约约的声音 (改:都会听见耳朵里有一个隐隐约约的声音) 在说:“炜皓,你可要好好画哟!”我深吸一口气,用微微颤抖的右手提起笔,然后轻轻地在小树里的空白处涂了起来,渐渐地,一棵生机勃勃的小树就画好了。(段评:你把画画时紧张的样子写得很真实,比如“微微颤抖的右手”,这很好!不过“耳朵有一个隐隐约约的声音”可以写得更具体,比如“妈妈温柔的声音像小蜜蜂似的,轻轻钻进我耳朵里”,这样更符合小朋友的感觉。另外,涂颜色的过程可以加一点细节,比如“绿色颜料在纸上慢慢晕开,像给小树穿上了一件毛茸茸的绿毛衣”,会让小树更生动。修改版:比赛开始啦!我“唰”地抓起勾线笔,几笔就画出了小树的轮廓。可拿起绿色画笔时,我的手突然抖了起来——妈妈温柔的声音像小蜜蜂似的钻进耳朵:“慢慢画,小树在等你给它穿绿衣服呢。”我深吸一口气,笔尖轻轻落在纸上,绿色颜料慢慢晕开,像给小树织了一件毛茸茸的绿毛衣。不一会儿,一棵叶子亮晶晶的小树就站在画纸上了。)
画好以后,我偷偷瞅了一眼“敌人”妈妈:她居然才勾好线条,她画的是一只海豚,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弯着身子很是可爱。(段评:偷偷瞅妈妈的样子写得很可爱!如果能加一点妈妈画画时的小细节,比如“妈妈的笔尖在纸上慢慢滑,时不时歪头对着画笑一笑”,会让妈妈的形象更生动,也能突出比赛的温馨感。修改版:画完小树,我偷偷扭头瞅“对手”妈妈——她才刚勾完线,画的是一只圆滚滚的海豚!海豚的大眼睛像黑葡萄,弯着身子好像在水里跳圈圈,可爱极了。妈妈的笔尖在纸上轻轻蹭着,还时不时歪头对着画笑,样子比海豚还温柔。)
妈妈欣赏了一会儿,看我画好了,于是不甘示弱,拿出彩笔盒,沉思了一会 (改:沉思了一会儿) ,精挑细选出了一支天蓝色的画笔,有些慢条斯理地涂上可爱的颜色。可她不仅不紧张,而且还从她的眼中看出一种喜悦、兴奋的眼神,她和我对视一眼,加快了涂色的速度,一会儿工夫,她就画好了那只可爱活泼的海豚。比赛结束了,妈妈赢了,因为她画得慢却很好,我虽然快,却显得有些粗糙。虽然我画得快,但因为着急,控制不好笔的位置和轻重才画不好,这应该就是“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吧!(段评:结尾点明“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很棒!不过“因为着急,控制不好笔的位置和轻重”可以结合画画的细节来写,比如“我涂小树时,笔尖不小心蹭到了树干,留下一道小印子”,这样道理就从具体的事情里来,不会显得生硬。另外,妈妈赢了之后的反应可以加一点,比如“妈妈笑着摸我的头说‘慢一点,画里的小树才会更开心呀’”,让情感更温暖。修改版:妈妈拿起天蓝色画笔,慢悠悠地给海豚涂颜色——她的笔尖像小波浪似的,顺着海豚的身子滑,不一会儿,海豚就像刚从海里跳出来一样,亮闪闪的。比赛结束啦,妈妈的海豚得了“最佳创意奖”。我低头瞅了瞅我的小树,树干上还留着刚才着急蹭到的小印子。妈妈笑着摸我的头:“你画得很快,但慢一点,小树的叶子会更绿哦。”我突然明白:原来画画和吃饭一样,着急嚼不烂,慢一点才能尝出香味——这就是“欲速则不达”吧!)
陈炜皓同学,你好!读完你的《一堂深刻的画画课》,老师首先要为你从绘画比赛中提炼出“欲速则不达”的感悟点赞!很多同学可能只写比赛的输赢,而你却能从妈妈“慢条斯理”的涂色中领悟到做事的道理,这让文章有了独特的深度。
不过,我们可以给文章“拍个电影”,让关键场景更动人。比如写你紧张时,只提到“耳朵有个声音”,如果加上“窗外的蝉鸣突然变得刺耳”“手心的汗浸湿了画笔”这些细节,再把那个“声音”的具体内容——是妈妈的叮嘱?还是自己的焦虑?写清楚,就能像电影特写一样抓住读者的心。结尾的道理也可以再挖深:“欲速则不达”,是不是因为慢下来才能观察到海豚眼睛的神采?如果能把“慢”和“专注”的关系点破,思想会更有力量。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
- 妈妈“精挑细选”画笔时,你观察到她的眼神了吗?那里面藏着怎样的做事态度?
- 除了“欲速则不达”,这次比赛还让你明白“输赢之外,更重要的是什么”?
- 如果下次再遇到“想快却不能快”的事,你会用什么办法让自己静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