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爱,像巧克力一样甜,像火炉一样温暖,照耀了我的童年……(段评:开头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妈妈的爱比作巧克力和火炉,一下子就点出了主题,很有画面感!不过如果能把比喻和具体的生活小细节结合起来,会更有感染力哦。比如可以加上妈妈做的热巧克力或者冬天烤火的小场景,让妈妈的爱更真实可感。修改版:妈妈的爱,像冬天里她亲手热的巧克力一样甜丝丝的,又像我写作业时她悄悄放在脚边的暖手宝一样暖烘烘的,一直陪着我长大……)
那是一个冬天的上午,从窗户吹进来的风冰冷刺骨。我刚写完作业,刚松口气,妈妈的叮嘱便像紧箍咒一样,让我头疼,“兰兰,写完作业后要预习新的内容,复习学过的知识……”我只想赶紧看电视,一点儿都没有心思复习,越想越气愤,便最后复习资料 (改:把复习资料) 都被我丢掉了。(段评:这段写出了冬天的寒冷和你不想复习的心情,很真实!不过“紧箍咒”这个比喻有点让妈妈的叮嘱显得太严厉啦,其实妈妈的话里藏着关心哦。另外,如果能加上风的声音或者你当时的动作,比如搓手、跺脚,会让画面更生动。修改版:那是一个冬天的上午,窗户缝里钻进来的风“呼呼”地叫着,吹得我的手都冻红了。我刚写完作业,正想趴在桌上歇会儿,妈妈的声音就轻轻飘进来了:“兰兰,写完作业记得把今天学的生字再写一遍哦……”我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只想赶紧打开电视看动画片,哪有心思写字呀!越想越着急,“啪”地一下把生字本推到了一边。)
这时,妈妈或许是听到了房间的声响走了进来。我慌忙捡起被丢掉的资料,装模作样的复习着。妈妈见我在认真复习,什么话也没说,便装一件 (改:便把一件) 温暖的外套披在我身上,就走了出去。我摸着那温暖的外套,心里是满脸的羞愧 (改:心里满是羞愧) ……(段评:你通过“捡资料”“装模作样”写出了当时的慌张,很细腻!妈妈披外套的动作也很温暖。不过“满脸的羞愧”可以换成心里的感受,比如“脸一下子红了”或者“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这样更符合小朋友的表达哦。修改版:这时,妈妈好像听到了房间里的动静,轻轻推开门走进来。我慌慌张张地把生字本捡起来,假装低头写字。妈妈没说什么,只是拿起一件厚厚的毛衣披在我身上,又轻轻拉了拉领口,就走出去了。我摸着暖乎乎的毛衣,脸一下子红了,心里像有只小蚂蚁在爬,痒痒的,又有点难受……)
不一会儿,妈妈又进来了,还端着一杯牛奶,妈妈将牛奶放到桌上,温柔地说:“兰兰,复习了那么久,休息一会,喝杯牛奶吧……”说完,妈妈便出去了。望着那杯牛奶,又看了看身上的外套,心里是说不出的感动,还有说不出的惭愧。喝着那杯牛奶,披着那件外套,心里暖暖的,仿佛吹进来的凉风都变得和煦了……(段评:妈妈端牛奶的细节写得很温馨,你心里的感动和惭愧也表达出来啦!如果能加上牛奶的温度、香味,还有妈妈的眼神,会让这份温暖更具体哦。比如“冒着热气的牛奶”“妈妈的眼睛弯成了月牙”,这样画面感更强。修改版:不一会儿,妈妈又进来了,手里端着一杯冒着热气的牛奶。她把牛奶轻轻放在桌上,温柔地摸了摸我的头说:“兰兰,写累了吧?喝杯热牛奶暖暖身子,休息一会儿再写。”说完就轻轻带上门出去了。我看着杯子里飘着的奶香,又摸了摸身上的毛衣,心里像流过一股暖流,暖暖的,又有点酸酸的——刚才我还在生妈妈的气,可妈妈却一直在关心我呀!)
在那个寒风刺骨的冬天,妈妈外套 (改:妈妈的外套) 温暖了我的童年;而妈妈为我热的牛奶将温暖我的一生……(段评:结尾总结了妈妈的爱,很感人!不过“温暖我的一生”可以换个更贴近小朋友的说法,比如“一直暖到我的心里”或者“陪着我长大”,这样更自然。另外,如果能呼应开头的比喻,会让文章更完整哦。修改版:那个冬天的风虽然很冷,但妈妈的毛衣和热牛奶,像一块甜甜的巧克力,一直暖到了我的心里。原来妈妈的爱,就藏在这些小小的细节里,陪着我慢慢长大……)
胡梓柔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暖》,老师首先被你对“暖”的细腻感知打动——用巧克力的甜、火炉的暖开篇,结尾又将外套与牛奶的温暖延伸到“童年”与“一生”,这份从生活小事里提炼出的深情,让文章有了直抵人心的温度!
不过我们可以再给文章“加些料”,让温暖更具体:比如妈妈给你披外套时,她的手是不是冻得发红?牛奶杯壁上有没有氤氲的热气?把这些细节用“五感”写出来,温暖就像电影特写一样鲜活啦!
💡 我们还可以再想想:
- 除了外套和牛奶,妈妈的“暖”还藏在哪些你没注意的小细节里?
- 如果把你当时“羞愧”的心理活动写得再具体点(比如心跳声、不敢抬头的样子),和后来的“感动”对比,情感会不会更有层次?
- 你觉得“暖”仅仅是身体的温度吗?它能不能变成一种你想传递给别人的力量?
相信你再修改后,这篇文章会像你写的牛奶一样,甜到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