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呀!有个大冰箱。就在今天,老妈买了一大堆好吃的,我和弟弟看的 (改:看得) 都“口水流地三千尺”了,可老妈就不让吃。于是,我们决定偷吃。(段评:开头能快速引出“偷吃零食”的主题,还用上了夸张的诗句,很有童趣!不过“我家呀!有个大冰箱”可以加一点细节,比如冰箱的样子,让开头更有画面感哦~修改版:我家客厅的墙角立着一个白白的大冰箱,双开门的,像个胖嘟嘟的零食小仓库!今天老妈拎回一大袋好吃的,我和弟弟盯着袋子直咽口水,都“口水流地三千尺”了,可老妈偏说要留着招待客人,不让碰。于是,我俩偷偷商量:今晚一定要“攻占”冰箱!)
一天中午,我和弟弟偷偷摸摸来到冰箱前,打开冰箱门。哇!冰箱里可不少好东西啊!巧克力、冰棍、牛奶、糖……(太多了,说不过来,反正就是一些你能想到的好吃的。)我从冰箱里拿出一些吃的,坐在沙发上吃起来,弟弟也一样。(段评:描写了偷吃的过程,还列举了零食种类,很棒!不过“太多了,说不过来”有点笼统,可以加一两个具体的小细节,比如零食的样子、拿零食时的小心动作,会更生动~修改版:第二天中午,趁老妈在厨房洗碗,我和弟弟猫着腰溜到冰箱前,手指勾住门把手轻轻一拉——“嗡”的一声,冷气裹着甜香扑过来!巧克力躺在金色的盒子里,冰棍上还挂着白花花的霜,牛奶盒上印着我最爱的小牛图案……我赶紧抓了一块巧克力塞进裤兜,又踮脚够到冰棍,弟弟则捧着一把彩虹糖,我俩蹲在沙发后面,偷偷剥开放进嘴里,甜丝丝的味道瞬间漫开啦!)
“吱呀”是开门声!我给了弟弟一个眼神,弟弟心领神会,我们手脚并用,飞快的 (改:飞快地) 藏起零食,我打开书的一页,读起来;弟弟也倒出积水,搭了起来。老妈看了看,点着头,满意的 (改:满意地) 走了。(段评:能写出“眼神暗号”的小互动,很真实!不过“倒出积水,搭了起来”有点奇怪哦,应该是搭积木吧?可以把藏零食、装样子的动作写得更具体,比如藏在哪里、看书的样子,会更像真的~修改版:突然“吱呀”一声门响!我赶紧给弟弟使了个眼色,他立刻心领神会——我把没吃完的巧克力塞进沙发缝,抓起茶几上的漫画书挡在脸前,故意大声念:“小熊今天去森林里……”弟弟则把彩虹糖倒回口袋,抓起积木块“哗啦”倒在地上,假装搭城堡。老妈探头看了看,笑着点了点头,转身回厨房了。)
老妈一走,咱们又开始开饭了。吃着吃着,吃饱了,我和弟弟把剩下的“赃物 (改:脏物) ”藏起来,出去玩了。(段评:能写出偷吃的“小秘密”,很有趣!不过“开饭了”“赃物”可以换更贴合小朋友的说法,比如“继续吃零食”“剩下的好吃的”,还可以加一点吃饱后的小状态,比如打饱嗝、擦嘴,会更可爱~修改版:老妈刚走远,我俩就跳起来继续“加餐”!巧克力化在嘴里,冰棍凉丝丝的,吃到肚子圆滚滚的才停下。我把剩下的零食塞进玩具箱的最底层,弟弟用积木盖住,拍了拍小手说:“藏好啦!”然后拉着我跑出去玩了。)
晚上,老妈打开冰箱门的时候,我心想:完了,忘记清理“犯罪现场”了!随即是老妈的怒吼,我们接受了一场口水的“洗礼”。以后,我再也不偷吃了!(段评:结尾写出了“被发现”的紧张感,很真实!不过“犯罪现场”有点像大人的说法,可以换成“偷吃的痕迹”,还可以加一点被骂时的小表情,比如耷拉脑袋、吐舌头,会更有童真~修改版:晚上老妈打开冰箱门时,我心里“咯噔”一下:完啦!忘记把吃剩的巧克力包装扔了!果然老妈拿起空盒子问:“谁偷吃了零食呀?”我和弟弟耷拉着脑袋,不敢说话,乖乖听老妈念叨了几句。唉,下次再也不敢偷偷吃零食啦!)
陈言心同学,你好!读完你的《冰箱前的“联欢会”》,老师忍不住为你这个充满童趣的“偷吃”故事喝彩!你用生动的语言把和弟弟偷偷开“零食联欢会”的过程写得妙趣横生,尤其是“口水流地三千尺”的夸张和“眼神暗号”的默契,让老师仿佛看到了两个小机灵鬼紧张又兴奋的样子,太有画面感了!
不过,老师发现故事里有两个可以让文章更精彩的“小宝藏”。第一个宝藏是“细节放大镜”——当你们打开冰箱门时,能不能把冰箱里的“宝藏”写得更具体些?比如巧克力是“裹着金箔纸的黑巧克力”,冰棍是“冒着白气的草莓味冰棒”,这样一写,冰箱里的香味好像都飘出来了!第二个宝藏是“心情慢镜头”——被妈妈发现前,你和弟弟藏零食时,心里是不是像揣了只小兔子?手指抖不抖?耳朵是不是竖得像小雷达?把这些紧张的小细节写出来,故事的“心跳感”会更强!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 如果你是冰箱里的零食,看着两个小朋友偷偷摸摸,会想对他们说什么悄悄话?
- 妈妈发现后,除了“怒吼”,有没有可能藏着一点哭笑不得的小无奈?你能从她的眼神里读出来吗?
- 这次“联欢会”结束后,你和弟弟有没有发明更“安全”的“偷吃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