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爷爷非常爱抽烟,奶奶怎么说他老是不戒烟。(段评:第一段直接点出了爷爷爱抽烟的特点和奶奶劝说无效的情况,内容紧扣主题,作为开头能快速引出下文。不过可以增加一点爷爷抽烟的具体小细节,比如爷爷抽烟时的样子,让开头更有画面感哦。修改版:我的爷爷特别爱抽烟,每天手里都夹着一根烟,烟雾总是围着他转。奶奶天天劝他戒烟,可爷爷总是笑着摆摆手,根本不听。)
有一天,我和奶奶商量一定要让爷爷戒烟,我去找爷爷骗他说“每年有500万人死于吸烟!”“真的吗 (改:真的吗?) ”爷爷问,我说“真的,所以你不要再吸烟了。”爷爷说“你不想要我,我现在就死给你看!”失败了。(段评:第二段写了你和爷爷的对话,情节很真实,但对话可以更生动,爷爷生气的样子也可以描写得更具体,比如爷爷的表情、动作,这样故事更有趣。还有要注意对话的标点格式哦,说话内容要用引号引起来,引号外面还要加逗号或者句号。修改版:有一天,我和奶奶商量好,一定要帮爷爷戒烟。我跑到爷爷身边,皱着眉头说:“爷爷,我在书上看到,每年有500万人死于吸烟呢!”爷爷放下烟,瞪大了眼睛问:“真的吗?”我用力点头:“当然是真的!所以您别再抽烟了好不好?”没想到爷爷突然站起来,脸涨得红红的,大声说:“你这孩子,是不是盼着我死啊?”我被爷爷吓哭了,第一次劝说失败了。)
奶奶说“我有办法,我们把他烟全部拿走”一分钟后我和奶奶把爷爷的烟拿走了。(段评:第三段写了奶奶的办法,内容很清楚,但可以加一点你和奶奶找烟、藏烟的小细节,比如你们怎么找烟的,找到烟后藏在哪里了,让情节更丰富。修改版:奶奶摸了摸我的头说:“别难过,奶奶有个好办法。我们把爷爷的烟全部藏起来!”我立刻点头。我和奶奶踮着脚尖,在爷爷的抽屉里、口袋里找烟,不一会儿就找到了满满一盒子。我们偷偷把烟藏在了厨房的柜子顶上,爷爷肯定找不到!)
爷爷一个劲的 (改:一个劲地) 要烟最后 (改:要烟。最后) ,爷爷也是戒烟了 (改:也戒烟了) (段评:第四段写了爷爷戒烟成功,但过程可以更具体,比如爷爷一开始没有烟时的样子,后来怎么慢慢习惯不抽烟的,这样结尾更完整。修改版:没了烟的爷爷坐立不安,一会儿在屋里走来走去,一会儿挠挠头叹气。我和奶奶就给爷爷吃他最爱吃的瓜子和糖果。过了几天,爷爷渐渐不找烟了,还笑着说:“不抽烟好像也挺舒服的,嗓子都不疼了!”我们的戒烟计划终于成功啦!)
黄明荣同学,你好!读完你的《爷爷戒烟》,老师特别欣赏你对家人的关心和解决问题的行动力,能主动和奶奶一起想办法让爷爷戒烟,这个出发点特别温暖!你抓住了“劝说”和“藏烟”两个关键事件,把戒烟的过程写得很清楚,中心也很明确。
我们可以试试把文章“拍得更像电影”。比如你写“去找爷爷骗他说‘每年有500万人死于吸烟’”,这里可以加个特写镜头:爷爷当时手里夹着烟吗?他听到数字时,手指有没有抖一下?他的眼神是惊讶还是半信半疑?把这些细节加进去,就能让对话更有画面感。还有“爷爷一个劲的要烟”,他是怎么“要”的?是翻抽屉的动作,还是嘴里念叨的话?把这些动作、语言写具体,戒烟的“艰难”和爷爷的“转变”会更真实。
💡 我们还可以再想想:
- 爷爷最后戒烟成功,有没有哪个瞬间让你觉得他真的下定决心了?
- 戒烟后爷爷有什么变化?比如他的咳嗽少了,还是陪你玩的时间多了?
- 你从这次帮爷爷戒烟的事里,学到了什么和家人相处的小技巧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