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有一只小鸡。它聪明可爱,我非常喜欢它。然而,有一件不愉快的事发生在了它的身上。(段评:开头直接点明有一只聪明可爱的小鸡,还提到了不愉快的事,能快速引出下文,不过可以增加一些小鸡的具体细节,让读者更快喜欢上这只小鸡,比如它的样子或者平时和你互动的小片段,这样后面的故事更有感染力哦!修改版:以前,我有一只圆滚滚的小黄鸡,绒毛软乎乎的像蒲公英,每次我放学回家,它都会扑扇着小翅膀蹭我的裤脚,叽叽叫着要吃的,聪明又黏人,我简直把它当成了最好的小伙伴。可没想到,一件让我至今想起都难受的事,悄悄找上了它。)
一次周末,我正和弟弟带它下楼放风。它乖乖地站在红色小篮子里。到了一棵石榴树下,我们把篮子放在地上,它便从篮中跳出来,一溜烟跑到一堆枯叶边,用小鸡爪扒着叶子,寻找昆虫填饱肚子。正看着它捉虫,一个人拿着玩具枪过来。那是我的一个同学,非常喜欢军事方面的内容。他过来,看到这只会扒枯叶的小鸡,也心生喜欢,和我们玩起来它来 (改:和它玩起来) 。玩了几个小时,我们回家去,忘了带小鸡,便被它拿走了 (改:被他拿走了) 。我们赶紧去拿,却发现不见了。(段评:这段详细写了带小鸡下楼、小鸡扒枯叶找虫的情景,还有同学来玩的部分,情节很清楚!不过有些地方可以更生动,比如同学拿玩具枪的样子、小鸡被拿走的过程可以写得更具体,还有“忘了带小鸡,便被它拿走了”这里逻辑可以再顺一点,比如同学是怎么拿走的呀?修改版:周末的下午,我和弟弟提着装小鸡的红色小篮子下楼放风,小鸡乖乖蹲在里面,小脑袋探来探去看外面的世界。走到石榴树下,我们把篮子一放,它就“扑腾”跳出来,小短腿蹬得飞快,溜到一堆金黄的枯叶边,用尖尖的小嘴啄啄这儿、扒扒那儿,原来在找小虫子当点心呢!正看得入迷,一个端着塑料玩具枪的身影跑过来——是我的同学明明,他总爱披着小披风扮“小军人”。明明看见小鸡扒叶子的模样,眼睛一亮,蹲下来逗它玩,还学着小鸡“叽叽”叫。玩了好一会儿,太阳快落山了,我们急着回家喝妈妈煮的糖水,拎起篮子就跑,完全忘了小鸡还在枯叶堆边!等我们反应过来往回跑,发现小鸡不见了,邻居阿姨说,是明明抱着小鸡往小区另一头走了。)
我们在楼下干着急,没有办法,怕回去后爸爸妈妈打。可是我们没法自己解决,因为我们能确定是那个人拿的,但又不知道他住在哪。如果回去后说小鸡自己跑了,又会被说没有管好它。这样,进退两难,一点办法没有。(段评:这段写出了你们着急又害怕的心情,很真实!不过可以把心里的想法写得更具体,比如“干着急”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到处找?有没有喊小鸡的名字?这样更能让读者感受到你们的慌张哦!修改版:我们在石榴树下团团转,喉咙都喊哑了:“小黄!小黄!”可只有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弟弟攥着我的衣角,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姐,小鸡会不会丢了?爸爸妈妈会不会骂我们?”我也急得手心冒汗——明明知道是他拿的,可我们连他住哪栋楼都不知道;要是说小鸡自己跑了,妈妈肯定会说我们“做事毛躁”;去找明明要吧,又怕他不承认。我们俩像两只没头的苍蝇,站在原地跺脚,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爸爸见我们不回去,便下楼来找。发现我们在那愣愣站着 (改:在那愣愣地站着) ,上前来问:“在这发愣干吗,赶紧回家啊!”我们向他说明情况后,他便先带我们回家,去联系了那个同学家长,并没有打我们。过了一会儿,他下楼去把小鸡拿了回来,并嘱咐我们以后少和他接触。(段评:爸爸下楼找你们的情节很温暖,不过可以增加一些爸爸的动作和语气,比如爸爸怎么发现你们不对劲的?联系同学家长时的样子?这样爸爸的形象更亲切啦!修改版:就在我们愣着的时候,爸爸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你们俩站这儿干啥?天都黑啦!”原来他见我们迟迟不回家,下楼来找了。爸爸蹲下来,看见我们红红的眼睛,轻轻摸了摸我的头:“是不是小鸡丢了?别急,慢慢说。”我们抽抽搭搭讲完经过,爸爸没骂我们,只是皱了皱眉头,掏出手机给明明妈妈打了电话。没过半小时,爸爸牵着明明的手走过来,明明手里抱着我的小黄鸡,头埋得低低的。爸爸接过小鸡递给我,摸了摸我的脑袋说:“以后带小鸡出门,要把它看好,别再粗心啦。”)
这时,我突然感觉鼻子一酸。两个人没有打也没有骂 (改:爸爸妈妈没有打也没有骂) ,这都是爱。这种爱,可以帮我们解决难题,让我们平平安安。(段评:结尾想表达爸爸的爱,想法很好!不过可以把“鼻子一酸”的原因写得更具体,比如抱着失而复得的小鸡,摸到它暖乎乎的绒毛,再想到爸爸没骂你们,这样情感更自然哦!修改版:我把小黄鸡紧紧抱在怀里,它软乎乎的绒毛蹭着我的脸,叽叽叫了两声,好像在说“我回来啦”。看着爸爸牵着弟弟的手走在前面,路灯把他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我的鼻子突然一酸——原来爸爸的爱不是大嗓门的批评,是蹲下来听我说话的耐心,是帮我找回小鸡的安心。那一刻我才懂,被人护着的感觉,真的好暖。)
李一诺同学,你好!读完你的《那一刻,我鼻子一酸》,老师特别欣赏你对“爱”的细腻捕捉——爸爸没有打骂,而是默默帮你们找回小鸡的细节,让“鼻子一酸”的情感有了真实的落点,这是文章最动人的地方!
不过我们可以给故事加一些“特写镜头”让情感更饱满:比如小鸡扒枯叶时,鸡爪沾着碎叶的样子、啄到虫子时抖动羽毛的细节;或者你们弄丢小鸡后,手心冒汗、弟弟小声啜泣的场景。这些“慢镜头”能让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你的焦急,也让后来“鼻子一酸”的瞬间更有冲击力。另外,爸爸找到你们时,他的眼神是温和的还是带着一丝担忧?他联系同学家长时的语气是怎样的?把这些小细节写出来,“爱”的温度会更具体哦!
💡 我们还可以再想想:
- 小鸡被找回时,它有没有对你“咕咕”叫?那个瞬间你和它的互动,会不会让“鼻子一酸”的感觉更浓?
- 后来再想起这件事,你对“承担责任”和“家人的爱”有什么新的理解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