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粮食来之不易,它们都是劳动人民汗水的结晶,是延续生命的纽带。现在,浪费粮食的行为还在发生,垃圾桶里的剩饭剩菜,餐桌上只吃了一口的食物,都是对资源的浪费。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要从自身做起。为此,我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请大家努力做到以下几点:(段评:本段作为倡议书的开头,引用诗句点明主题,内容积极向上,但语言有些抽象,缺乏具体的生活场景描写,感染力不够强。可以加入校园里常见的浪费粮食的小例子,让内容更贴近同学们的生活,同时用更生动的语言代替口号式表达,让大家更容易产生共鸣。修改版:“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次看到食堂阿姨凌晨三点就开始淘米蒸饭,农民伯伯顶着大太阳在田里弯腰插秧,我就知道每一粒粮食都浸着汗水。可是现在,食堂的泔水桶里总有没吃完的馒头,餐桌上的鸡腿只咬了一口就被扔掉,这些场景真让人心疼。节约粮食不是空口号,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小事。今天,我想和全校师生一起,从自己做起,守护每一粒粮食!)
1. 树立节约粮食的意识,点餐、打饭要适量,不铺张浪费,吃多少点多少,剩菜剩饭打包。(段评:本段列出了节约粮食的具体做法,内容清晰,但语言比较平淡,缺少小朋友能理解的细节。可以把“适量点餐”改成更具体的例子,比如“打饭时先少打一点,不够再添”,让建议更接地气,也更容易执行。修改版:1. 打饭点餐别贪心!食堂打饭时可以先少盛一勺,不够再去添;和爸爸妈妈出去吃饭,点的菜够吃就行,剩下的饭菜记得让大人打包带回家,可不能浪费哦!)
2. 实行节约行动,从日常做起。在外吃饭时,避免一次性取餐太多造成浪费。既使 (改:即使) 是吃自助餐也不要拿太多。(段评:本段建议具体,但“避免一次性取餐太多”这样的表达不够生动,而且有错别字“既使”要改成“即使”。可以加入小朋友熟悉的场景,比如“吃自助餐时,用小盘子一次少拿一点,吃完再取”,让建议更形象,也更容易记住。修改版:2. 吃饭时做个“小计划”!在外吃饭用公筷夹菜,别一次性夹太多堆在碗里;即使是吃自助餐,也要用小盘子一次少拿一点,吃完再去取,可不能像小松鼠囤松果一样拿一堆吃不完哦!)
3. 传递节约的理念,主动向身边的家人,朋友宣传节约粮食的重要意义,拒绝浪费行为。让节约粮食的种子在大家心中生根发芽,让节约之风传遍校园,走进千万家户 (改:千家万户) 。(段评:本段传递节约理念的建议很好,但“传递节约的理念”这样的表达比较抽象,缺少小朋友之间的互动场景。可以改成“和小伙伴玩的时候,提醒他们别浪费粮食”,让建议更有童趣,也更容易执行。修改版:3. 当节约粮食的“小喇叭”!和家人吃饭时,告诉爷爷奶奶“吃多少盛多少”;和小伙伴玩的时候,提醒他们别把没吃完的面包扔进垃圾桶。让节约粮食的小种子,在我们每个人心里发芽长大!)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它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责任。亲爱的老师、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守护粮食安全,行动起来吧!(段评:本段作为结尾,升华了主题,但“传统美德”“责任”这样的词比较抽象,缺少小朋友的真实感受。可以加入自己的小行动,比如“每天吃完碗里的饭,就是在守护粮食安全”,让结尾更真诚,也更有感染力。修改版:勤俭节约是我们的传家宝,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是每天吃完碗里的饭、捡起掉在桌上的米粒这样的小事。亲爱的老师、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做节约粮食的小卫士,让每一粒米都能发挥它的价值!)
赵真丽同学,你好!读完你的《节约粮食倡议书》,老师首先要为你的社会责任感点赞!你不仅清晰地认识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还能结合校园和生活中的浪费现象提出具体倡议,这份对“粒粒皆辛苦”的深刻理解,让文章充满了正能量。
老师注意到,你的倡议书结构完整、条理清晰,从问题提出到倡议行动,再到呼吁结尾,像一座稳稳的小房子。不过,我们可以给这座房子“添点彩”——比如在描述浪费现象时,能不能加入一个你亲眼见过的具体场景?比如“午餐时,我看到邻桌同学把没吃完的半碗米饭直接倒进泔水桶,米粒在水里散开的样子,让我想起农民伯伯弯腰插秧的背影”,这样的细节会让倡议更有画面感,也更能打动人心。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 节约粮食除了“吃多少盛多少”,还有哪些创意方法能让同学们更愿意参与?比如设计“光盘小达人”评比?
- 如果你是食堂管理员,会用什么小妙招提醒大家珍惜粮食?
- 除了自己做到,怎样让节约粮食的理念像种子一样,在更多人心里发芽?
相信下次你的倡议书,会像一束温暖的光,照亮更多人节约粮食的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