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 星期日 晴
有趣的劳动课(段评:此段作为标题式段落,过于简短,没有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可以在后面简单介绍一下这节劳动课有趣在哪里,吸引读者的兴趣。修改版:有趣的劳动课——能亲手制作神奇泡泡的课)
星期三下午,我喜欢的劳动课来了。老师让我们提前准备好玉米淀粉、500毫升的水、50毫升的洗洁精。(段评:这段缺少地点要素,导致事件发生的环境不清晰。请补上劳动课的上课地点。另外,内容较为简短,可适当增加一些自己对准备材料时的小期待等内容。修改版:星期三下午,在学校的劳动教室里,我喜欢的劳动课来了。老师让我们提前准备好玉米淀粉、500毫升的水、50毫升的洗洁精。我一边准备,一边心里想着:这节课到底要做什么呀,好期待!)
劳动课上,老师把扭扭bàng (改:扭扭棒) 发给每组学生。老师说:“同学们,我们首先用扭扭棒扭一个小手柄和小圆圈。”接着同学们仔仔细细的 (改:仔仔细细地) 扭了起来,有的像冰糖葫芦,有的像小爱心,有的像小问号。同学们扭的奇奇怪怪 (改:扭得奇奇怪怪) 的。老师说:“同学们,我们首先放 (改:我们接着放) 两勺玉米淀粉,再放五勺洗洁精,最后放一些水进去搅拌均匀。”接着同学们搞来搞去 (改:忙来忙去) 。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没成功,我连fān上阵 (改:轮番上阵) 的做着 (改:地做着) }(段评:此段是劳动课的经过部分,但描写过于概括,缺乏具体的细节。需要增加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比如描写同学们扭扭棒时的动作和表情,搅拌材料时的样子等。修改版:劳动课上,老师把扭扭棒发给每组学生。老师笑着说:“同学们,我们首先用扭扭棒扭一个小手柄和小圆圈。”同学们立刻认真地扭了起来,有的同学皱着眉头,仔细地调整着扭扭棒的形状;有的同学眼睛亮晶晶的,兴奋地扭出各种造型,有的像冰糖葫芦,有的像小爱心,有的像小问号。接着,老师又说:“同学们,我们首先放两勺玉米淀粉,再放五勺洗洁精,最后放一些水进去搅拌均匀。”同学们纷纷动手,有的同学用力地搅拌着,脸上溅上了不少泡泡;有的同学小心翼翼地添加着材料。有的人成功了,高兴得跳了起来;有的人没成功,着急地挠挠头。我也连番上阵,认真地做着,最后我也成功了,心里别提多开心啦!)
最后,我们每人展示自己的作品,这次劳动课真有趣,我们的教室都飘着五颜六色的泡泡,我真开心呀!(段评:结尾段可以增加一些对这次劳动课的总结和感受,让文章的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比如可以说说从这次劳动课中学到了什么。修改版:最后,我们每人展示自己的作品,这次劳动课真有趣,我们的教室都飘着五颜六色的泡泡,我真开心呀!通过这次劳动课,我不仅学会了制作泡泡,还明白了只要认真动手去做,就会有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