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温暖(段评:本段作为文章标题,直接点明主题,简洁明了。)
冬日的小区,到处结满了冰锥子,随着狂风,不时传来“嗒嗒”声,吓得小猫溜进屋里,吓得母鸡群冲入窝里。哪里 (改:哪里都) ,都是一片宁静。(段评:本段通过描写冬日小区的冰锥和狂风,营造了寒冷的氛围,为下文故事发展做了铺垫。但描写可以更具体,比如加入更多感官细节,让画面更生动。修改版:冬日的小区,屋檐下挂满了尖尖的冰锥子,像一排排透明的小刀。狂风呼呼地刮着,冰锥不时“嗒嗒”地往下掉,吓得小猫“喵呜”一声溜进屋里,吓得母鸡群“咯咯”叫着冲入窝里。原本热闹的院子,一下子变得安安静静的。)
雪还在下。(段评:本段简洁过渡,自然引出下文。)
就在这时,缪可芜带着帽子 (改:戴着帽子) 偷偷地跑出家,“咦?哪里来的新香?真好闻啊!”不巧,被正在织毛衣的王大姨听到了,王大姨轻轻推开窗户,诧异地盯着走向梅花树的缪可芜,但并未出声提醒。“我倒要看看这个小妖精要干嘛!”王大姨静静地想着。(段评:本段通过王大姨的视角引出缪可芜的行为,设置了小小的悬念,很吸引人。但“偷偷地跑出家”可以更具体,比如描写她的动作,“小妖精”这个词可以换成更符合王大姨身份的称呼,让人物更亲切。修改版:就在这时,缪可芜裹紧围巾,踮着脚尖偷偷溜出家。“咦?哪里飘来的香味?甜甜的,真好闻!”她吸着鼻子四处找。正在织毛衣的王大姨听见动静,轻轻推开窗户,看见缪可芜朝着后院的梅花树走去,便笑着摇摇头,想看看这小丫头要做什么。)
缪可芜丝毫没有注意到王大姨投来的目光,自顾自地拨开树枝。“呀!是梅花啊,怪不得闻见其香,不见其花呐!”说着,缪可芜爬上树,伸手向梅花抓去,就在即将碰到的一瞬间,脚底猛然一空,整个人以一种奇怪的姿势摔在地上。“哇啊啊!”缪可芜大哭了起来,王大姨在缪可芜摔下的前一秒,便一个剑步 (改:箭步) 冲了过来,可惜,距离太远啦,缪可芜终究是与地面来了个亲密接触。(段评:本段描写了缪可芜爬树摘梅花摔倒的过程,情节生动,但可以加入更多动作和心理描写,让故事更真实。比如她爬树时的小心,摔倒时的感受,王大姨冲过来的样子。修改版:缪可芜没注意到王大姨的目光,伸手拨开梅树枝。“呀!是梅花!怪不得只闻见香味,没看见花儿呢!”她踮起脚够不着,便小心地爬上树,伸手去抓那朵最红的梅花。就在手指快要碰到花瓣时,脚下的树枝“咔嚓”一声断了,她“哎哟”一声摔在雪地上,疼得大哭起来。王大姨听见声音,急忙冲过来想扶她,可惜还是慢了一步。)
李大爷被这动静惊醒了,紧忙忙 (改:急匆匆) 跑到王大姨家后院。他与王大姨将缪可芜扶回屋里,帮她上药。缪可芜一听要上药,哭着喊着怎么都不肯。终于,缪可芜被自己闹得精疲力竭,才给了两位老人上药的机会。李大爷边涂药,边说教,“你怎么老不听话?大雪天还跑出来玩,非要爬树,现在磕到了,你想咋样?”“李爷爷,别生气啦~我错了,下次不敢了吗、 (改:嘛,) 别说我啦~”缪可芜眨巴着大眼睛,撒娇到 (改:撒娇道) 。“还我有下次?”,李大爷用手戳着缪可芜的额头,但语气却缓了许多,“算了算了,饶你一回。但你出去摘梅花干什么?”缪可芜伤心地说:“今天是我奶奶的祭日啊,奶奶生前最喜欢梅花啦!还有,我也想送你们一点,那梅花,可香了。”(段评:本段通过李大爷和王大姨帮助缪可芜的情节,展现了邻里的温暖,情感真挚。但“说教”可以更口语化,缪可芜的道歉可以更生动,比如加入她的动作和表情。修改版:李大爷被哭声惊醒,连忙跑到后院。他和王大姨一起把缪可芜扶进屋,拿出药箱给她上药。缪可芜怕疼,哭着躲来躲去,直到哭累了才乖乖让他们涂药。李大爷一边涂药一边念叨:“你这孩子,大雪天怎么乱跑?还爬树摘花,摔疼了吧?”缪可芜眨巴着红红的眼睛,拉着李大爷的衣角撒娇:“爷爷别生气,我错了,下次不敢了……”李大爷戳了戳她的额头,语气软下来:“还敢有下次?你摘梅花做什么呀?”缪可芜低下头,小声说:“今天是奶奶的祭日,奶奶最喜欢梅花了。我想摘几朵送给奶奶,也想给您和王大姨闻闻,这花儿可香了。”)
王大爷 (改:李大爷) 听了后恍然大悟,歉意地说:“对不起啊可芜,是爷爷错了,但以后不能一个人出来玩”缪可芜点了点头,“走吧,”王大爷说道。“去哪啊?”可芜满脸疑式 (改:疑惑) 地问。“去采梅花啊,小傻瓜。”爷爷略带宠溺地叫着。(段评:本段李大爷的转变很温暖,但“王大爷”应该是“李大爷”,“疑式”是错别字,需要改正。可以加入李大爷的表情和动作,让人物更鲜活。修改版:李大爷听了,摸了摸缪可芜的头说:“好孩子,是爷爷错怪你了。不过以后可不能一个人爬树了。”缪可芜点点头。李大爷笑着说:“走,爷爷带你去捡梅花。”缪可芜睁大眼睛问:“捡梅花?去哪里捡呀?”李大爷指了指窗外:“傻丫头,地上落了好多梅花呢,咱们捡地上的,就不会弄疼树了。”)
可芜听到这话,也顾不上腿的伤了,立刻冲出屋子,蹦蹦跳跳的来到王大姨园中的梅花树前。李大爷拨开树枝,伸手向着梅花采去,不过只采了一点。因为他突然发现,地上落满了梅花。于是乎,李大爷商量道:“咱们捡地上的吧,你奶奶生前最爱这棵树了,要是被她知道了,她不得索我命?行吗,可芜。”可芜点了点头,慢慢蹲下,将地上的梅花一一捡到王大姨带来的筐里。可芜决定把梅花带回家中,用绳子穿成花绳送给已顺的外婆 (改:已逝的奶奶) 。(段评:本段描写了捡梅花的过程,很温馨。但“已顺的外婆”应该是“已故的奶奶”,需要改正。可以加入捡梅花时的细节,比如梅花的样子,缪可芜的动作。修改版:缪可芜忘了腿疼,拉着李大爷跑到梅花树下。李大爷拨开树枝,看见地上落了一层粉红的梅花,像铺了一块花地毯。“咱们捡地上的吧,你奶奶肯定不希望树受伤。”缪可芜点点头,蹲下来小心地捡起梅花,一片一片放进王大姨拿来的竹筐里。她想把梅花带回家,用绳子串成花串,挂在奶奶的照片前。)
他们三个人忙忙碌碌,终于将所有的梅花捡入筐中。王大姨心疼的扶着 (改:心疼地扶着) 可芜往回走,李爷爷提着筐子走在后面。(段评:本段简洁描写了三人的动作,过渡自然。)
到家了,王大姨将暖手宝塞进可芜的手中,自己则拿出一团毛线,将一朵又一朵的梅花缠了上去。(段评:本段王大姨的行为很温暖,但可以加入更多细节,比如暖手宝的样子,王大姨缠梅花时的动作。修改版:回到家,王大姨把一个热乎乎的暖手宝塞进缪可芜手里,然后拿出一团红色的毛线,把梅花一朵一朵缠在上面。她的手很巧,手指飞快地绕着毛线,梅花在她手里慢慢变成了好看的花串。)
王大姨的心灵手巧可真不是吹,没多大一会,一个个又香又好看的花环就做好了。王大姨将花环拿在手里,带着可芜来到了可芜家。(段评:本段描写了王大姨做花环的过程,很生动。但可以加入花环的样子,比如颜色、香味,让画面更具体。修改版:王大姨的手真巧,不一会儿就做好了几个梅花环。红色的梅花配着绿色的叶子,还带着淡淡的香味,好看极了。王大姨拿着花环,牵着缪可芜的手,一起去了她家。)
可芜家的后院中央,赫然摆放着一张遗照,上面正是可芜那温柔的奶奶,王大姨放下手中花环,拉着可芜,走了...(段评:本段作为结尾,点明了主题,但可以更温馨,比如加入缪可芜的动作和心情,让情感更真挚。修改版:缪可芜家的客厅里,奶奶的照片摆在桌子上,照片里的奶奶笑着看着她。王大姨把梅花环放在照片前,缪可芜轻轻说:“奶奶,您闻,梅花很香呢。”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梅花上,也落在缪可芜的脸上,暖暖的。)
陈妙涵同学,你好!读完你的《冬日的温暖》,老师首先被你用“冬日采梅”这个小故事传递的温暖深深打动了——从最初的误解到后来的陪伴,你把“温暖”藏在李大爷的责备、王大姨的花环里,更藏在对奶奶的思念里,这种“以小见大”的立意特别棒!
不过我们可以让这份温暖更有层次。比如你写“王大姨诧异盯着走向梅花树的缪可芜”时,能不能加一句她当时的心理活动?是担心孩子摔着,还是好奇她要做什么?还有捡梅花那段,李大爷说“奶奶生前最爱这棵树”,如果能补一句“奶奶以前常和我在树下看花”的回忆,思念的温度会更浓。
💡 我们还可以再想想:
- 冬日里除了人和人的温暖,有没有其他让你觉得“暖”的瞬间?比如奶奶生前给你织的围巾,和这次的梅花有没有关联?
- 如果你是王大姨,看到可芜为奶奶采梅,心里最柔软的那部分是什么?能不能把这种“悔意”和“疼惜”写得再细一点?
- 梅花的“香”在故事里出现了好几次,它能不能像一条线索,串起奶奶的爱、邻里的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