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书桌里有一张地图——这可不是城市的地图,而是一张美食地图,里面的小图案是表示不同的地方(段评:开头用“书桌里的美食地图”引出主题,很有创意,能立刻吸引读者!不过可以把“里面的小图案是表示不同的地方”说得更清楚些,比如点明每个图案代表一家特别的美食店,这样读者能更快明白地图的秘密哦~修改版:我书桌的抽屉里藏着一张特别的地图——这可不是普通的城市地图,而是我亲手画的“美食地图”!地图上的每一个小图案,都代表着我心里最爱的“美食宝藏店”呢。)
那颗黄色星星是郭爷爷的早餐店,每到学校都会闻到豆浆粢子 (改:粢饭) 的香味,郭爷爷做的豆浆可好喝了,我和同学们每天都去买了喝 (改:买着喝) 。(段评:郭爷爷的早餐店写得很有生活气息,“豆浆粢子的香味”能让读者闻到香味!不过有两个小问题:一是“每到学校都会闻到”可以加个时间,比如“每天早上刚到学校门口”;二是“买了喝”可以调整为“排队买了喝”,更符合小朋友一起买早餐的热闹场景~修改版:那颗闪着光的黄色星星,是学校门口郭爷爷的早餐店。每天早上刚到学校门口,我就能闻到浓浓的豆浆和粢饭团香味。郭爷爷磨的豆浆又香又醇,我和同学们每天都会挤在小小的窗口前排队买了喝,暖乎乎的豆浆能甜到心里去呢。)
粉色小花儿是林阿姨开的甜心蛋糕店,那里的面包和蛋糕不仅便宜还健康又好吃,他们的提拉米苏巧克力味的里面有好吃的巧克力,外面皮还有用巧克力破皮来装试一下,吃一口下去里有甜有苦非常好吃。妈妈也又在那买几块 (改:在那买几块) 香甜可口的面包当早餐。(段评:林阿姨的蛋糕店描写得很诱人,但有些句子有点绕哦~比如“外面皮还有用巧克力破皮来装试一下”可以简化成“外面裹着薄薄的巧克力脆壳”,这样更清楚。另外“妈妈也又在那买”的“又”字重复啦,改成“妈妈也常去那买”就通顺啦,还能加上“松软的面包”这样的细节,让蛋糕店更具体~修改版:粉色的小花儿图案,是小区门口林阿姨开的甜心蛋糕店。那里的面包和蛋糕不仅便宜,还健康又好吃!我最爱的是巧克力味提拉米苏——里面藏着丝滑的巧克力酱,外面裹着薄薄的巧克力脆壳,咬一口甜中带点微苦,简直太美味啦。妈妈也常去那买几块松软的面包,当第二天的早餐。)
紫色铃兰是外婆家下面的面馆,面馆李叔叔是我四岁的时候认识的。他做的玉米番茄排骨面可好吃了,玉米和番茄一起让排骨变的面 (改:变得面) 又口又甜 (改:又香又甜) ,可好吃了。(段评:外婆家下面的面馆充满了回忆,不过“面馆李叔叔是我四岁的时候认识的”可以调整顺序,比如“外婆家楼下的面馆是紫色铃兰图案,面馆的李叔叔我四岁就认识啦”,这样更顺口。还有“玉米和番茄一起让排骨变的面又口又甜”有点小语病,改成“玉米的清甜和番茄的酸香,把排骨面调得又鲜又甜”,就能让读者更清楚面的味道啦~修改版:紫色铃兰图案代表外婆家楼下的面馆,面馆的李叔叔我四岁就认识啦!他做的玉米番茄排骨面是我的最爱——软糯的玉米、酸甜的番茄,和炖得酥烂的排骨一起煮进面里,每一口都又鲜又甜,连汤都要喝得干干净净呢。)
这就是我的美食地图,你喜欢吗?(段评:结尾用问句和读者互动,很亲切!如果能加一点点小感受,比如“这就是我的美食地图,藏着我每天的小快乐,你喜欢这些香香的小店吗?”,就能让结尾更温暖,也呼应开头的“美食地图”主题哦~修改版:这就是我的美食地图,上面藏着我每天的小快乐和香香的回忆,你喜欢这些可爱的美食宝藏店吗?)
冯素华同学,你好!老师特别喜欢你这篇《我的美食地图》的创意——用星星、花朵、铃兰这些可爱的符号标记美食,把普通的店铺变成了充满童趣的“地图坐标”,这个想法太新颖了!你还抓住了每个美食点的独特味道,比如郭爷爷的豆浆香、提拉米苏的“又甜又苦”,让读者一下子就闻到了香味、尝到了滋味,很有画面感。
不过,我们可以给这张“地图”加一些更清晰的“导航指引”哦!比如,每个美食点的位置能不能再具体点?像郭爷爷的早餐店是在学校大门左边还是右边?外婆家的面馆离你家有多远?加上这些小细节,“地图”会更准确。还有,你提到郭爷爷的豆浆“可好喝了”,能不能用“打比方”的方法说说它像什么?比如“豆浆像融化的云朵一样顺滑”,这样会让描写更生动。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 你的美食地图上,除了味道,每个店铺还有没有特别的声音或画面?比如郭爷爷舀豆浆时的“咕咚”声,林阿姨包装蛋糕时的笑脸?
- 如果给地图加一条“最佳路线”,从家到学校,怎么吃最合理又最开心?
- 有没有哪个美食点藏着一个小故事?比如第一次和郭爷爷打招呼时,他说了什么?
相信加上这些“小彩蛋”,你的美食地图会变成一张人人都想跟着走的“宝藏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