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宛如一个绚丽多彩的万花筒,又似一幕幕扣人心弦的电影,在时光长河中不断放映。(段评:开头用了比喻的修辞,把生活比作万花筒和电影,很生动!不过可以把比喻和冬天的雪景联系得更紧密,让开头更贴合后面的故事,比如加上冬天的元素,让画面感更强。修改版:生活就像个装着星星的万花筒,转一转就能看到亮晶晶的美好;又像冬天里的老电影,每一帧都裹着白白的雪,暖乎乎的。)
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积雪盈尺的清晨,道路被厚厚的积雪覆盖,汽车深陷其中动弹不得,骑车与步行的人 (改:骑车和步行的人) 也都如履薄冰,小心翼翼。(段评:这段描写了大雪天的路很滑,很真实!但可以多加点我们小朋友能感受到的细节,比如踩雪的声音、哈气的样子,让场景更鲜活。修改版:那天早上雪下得可大啦,地上的雪厚得能没过我的小靴子!汽车像陷在棉花堆里,怎么也动不了;骑车的叔叔阿姨把车把攥得紧紧的,生怕滑倒;连走路的爷爷奶奶都像小企鹅一样,一步一挪,嘴里还呼着白花花的热气。)
当我行至西关大桥,目睹了这样一幕:一辆汽车深陷雪中,车后众人齐心协力地推着。我虽力小,只能在心里默默为他们鼓劲。突然,“扑通”一声,一位叔叔骑着摩托车滑倒了,车筐里的早点和水瓶飞了出去,饭菜和水洒在了正在推车的阿姨身上。帮忙的人们瞬间停下了动作,我暗想:这下怕是要有一场激烈的争吵了。(段评:这段讲了西关大桥上的事,情节很吸引人!不过可以把"我"的动作写得更具体,比如我当时在做什么,看到叔叔滑倒时的小反应,让故事更有代入感。修改版:我裹着围巾走到西关大桥时,看到一辆汽车陷在雪里,车后围了好多人一起推,他们的帽子上都落满了雪,却笑得很开心。我力气小,只能攥着冻红的小手在旁边加油。突然“扑通”一声,一位骑摩托车的叔叔滑倒了,车筐里的早点“飞”了出来,粥洒在了一位推车的阿姨身上。帮忙的人都停下了,我心里咯噔一下:糟了,会不会吵架呀?)
然而,骑摩托车的叔叔顾不上拍去身上的雪,赶忙跑去帮阿姨清理大衣,满脸愧疚地道歉:“实在对不住,我着急给孩子送饭,路太滑就摔了,这衣服我拿去干洗。”阿姨一边擦拭衣服,一边笑着摆手:“没事,不用自责,我家就在附近,回去换就行。你给孩子送的饭肯定特别香,我这大衣也算饱餐一顿啦!倒是我的车打滑,还得麻烦大伙推,又害你摔倒,孩子也不能按时吃饭了。”(段评:这段对话写得很温暖!要是能加上叔叔阿姨的小表情、小动作,比如叔叔拍雪的样子,阿姨擦衣服时的神态,会让人物更亲切。修改版:没想到叔叔顾不上拍身上的雪,赶紧跑过去帮阿姨拍大衣上的粥,脸都红了:“对不起对不起!我着急给孩子送早饭,路太滑就摔了,这衣服我帮您洗吧!”阿姨却笑着摆手,用纸巾轻轻擦着大衣:“没事没事!我家就在附近,回去换一件就行。你给孩子带的早饭肯定香极了,我这大衣也算‘尝’到味儿啦!倒是我们的车还得麻烦大家推呢,耽误你送孩子了吧?”)
阿姨幽默的话语让众人哄堂大笑,紧张的气氛瞬间烟消云散,一场可能爆发的“战争”在笑声中悄然化解。(段评:这段写了大家笑起来的场景,很好!可以多加点周围人的反应,比如有没有人说句话,或者雪地里的小细节,让气氛更热闹。修改版:阿姨的话刚说完,大家就哈哈笑了起来,连树上的雪都好像被震得掉了几片。刚才帮忙推车的爷爷也笑着说:“这姑娘真会说话!咱们接着推,早点把车弄出来!”紧张的气氛一下子就没啦,好像雪都变得暖融融的。)
望着渐渐散去的人群,我不禁思索:倘若人人都能像这位阿姨一样,拥有一颗宽容大度的心,世界将会变得多么美好。宽容,是化解矛盾的良药,是温暖人心的阳光。(段评:结尾升华了主题,很棒!不过可以把“宽容”和冬天的雪联系起来,用更具体的小画面代替口号,比如想想当时雪地里的小细节,让道理更自然。修改版:望着大家又一起推车的背影,我忽然觉得,冬天的雪虽然冷,但人们心里的“小太阳”却很暖。就像刚才的叔叔阿姨,一句“没关系”,就让雪地里的小意外变成了甜甜的事。原来,心里装着别人,就能把冷冷的冬天,变成暖暖的故事呀。)
韦妍希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温暖的寒冬》,老师首先被你结尾的深刻感悟打动——“宽容,是化解矛盾的良药,是温暖人心的阳光”,这个从平凡小事里提炼出的道理,让文章一下子有了温度和深度!
你用“大雪纷飞、积雪盈尺”的环境描写铺垫了寒冬的背景,又通过叔叔摔倒道歉、阿姨幽默化解的对话,把“温暖”的核心场景写得生动又真实,这正是“以小见大”的巧妙写法。不过我们可以试试“给文章拍特写”:比如写叔叔摔倒时,能不能加上摩托车“吱呀”的打滑声?阿姨擦拭衣服时,脸上的表情是无奈多一点还是笑意多一点?把这些细节放大,画面会更有感染力。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 如果当时你也上前帮忙,会做哪些小事?这些行动会让“温暖”更具体吗?
- 除了宽容,这件事里还藏着哪些温暖的细节(比如众人推车的默契)?
- 寒冬里的温暖,和夏天的温暖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试着用对比的句子写出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