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像一个五味瓶,酸甜苦辣闲 (改:酸甜苦辣咸) ,样样俱全。而甜就如同冬日的暖日 (改:冬日的暖阳) ,如同秋天的凉风 (改:夏日的凉风) ,值得人细细品味。(段评:开头用“五味瓶”比喻生活,还把“甜”比作暖日和凉风,这个想法很巧妙,一下子就点出了主题!不过如果能把比喻和生活里的小场景结合起来,会更有画面感哦。比如把“甜”和咱们熟悉的小细节挂钩,读起来会更亲切~修改版:生活就像装满零食的百宝箱,有酸溜溜的话梅,有苦丝丝的黑巧克力,而最让我惦记的,还是藏在里面的“甜”——它像冬天揣在口袋里的暖手宝,像夏天咬一口的冰西瓜,得慢慢品才够味儿。)
当晨光透过教室窗户,落在书法教室的宣纸上,我握着毛笔的手终于不再颤抖。想起一月前,我把横竖撇捺总写得歪歪扭扭,墨汁晕染得宣纸满是污渍,连我自己都想放弃。但老师那句“练字如磨心,慢慢来”总在耳边回响,于是每天放学后,我都会对着字帖反复临摹,手腕酸了就揉一揉再继续。当老师把我的作品贴在教室“优秀展示墙”上,同学们投来赞许的目光,我忽然明白,这种甜不是糖果的瞬时滋味,而是坚持过后,从心底漫出的,带着墨香的回甘,绵长又有力。(段评:这段写练字的故事特别真实!从“手抖”到“作品上墙”的过程写得很清楚,老师的话和自己的坚持都有提到,结尾的“墨香回甘”也很有新意~要是能加一两个练字时的小细节,比如“描横画时手腕要僵住,笔锋顿下去的瞬间墨汁刚好凝在纸上”,会更生动哦!修改版:当晨光透过窗户,洒在书法教室的宣纸上时,我握着毛笔的手终于不抖了。想起一个月前,我写的横竖撇捺歪歪扭扭,墨汁晕得宣纸像花猫脸,我急得直跺脚。可老师笑着说:“练字就像熬糖稀,得慢慢搅才甜。”每天放学后,我都对着字帖描红,手腕酸了就甩甩再写,连字帖上的笔画都快被我盯出洞了。那天老师把我的“福”字贴在展示墙,同学们围过来看,我摸着纸上学字的痕迹,忽然尝到一股甜——不是糖的甜,是墨香裹着汗味的甜,从心里慢慢漫出来,比什么都长。)
还记得那次放学时突降暴雨,我瞥见同桌站在校门口手足无措,她忘带伞了。我快步上前,撑开伞护住她:“跟我一起走!”我们俩人挤在小小的伞下,雨势越发猛烈,狂风裹挟着雨伞晒得 (改:狂风裹挟着雨水吹得) 伞面摇晃。我下意识把伞往她那边倾,自己的左肩很快被雨水浸透,冰的湿意 (改:冰冷的湿意) 顺着衣服往下淌,我却没多说一句。到她家楼下,她眼眶泛红,连连道谢:“幸好有你,不然我肯定淋成落汤鸡!”看着她真诚的笑容,我心里甜丝丝的,原来这份温暖远比帮助时更让人难忘 (改:这份温暖远比被帮助时更让人难忘) 。(段评:帮同桌打伞的故事特别暖!把伞往她那边倾的细节写得很好,能看出你很贴心~要是能加一点雨里的小互动,比如“她拽着我的袖子说‘你肩膀湿啦’,我摇摇头说‘没事,伞够大’”,会让这个场景更鲜活哦!修改版:上周放学突降暴雨,我看见同桌站在校门口搓手——她忘带伞了!我冲过去撑开伞:“跟我走!”我们挤在小伞下,风把伞吹得“呼呼”响,雨点儿砸在伞面上像小鼓。我悄悄把伞往她那边歪,左肩很快湿了一片,凉丝丝的。她拽拽我的校服:“你衣服湿啦!”我摇摇头把伞撑得更开:“没事,我不怕凉!”到她家楼下时,她举着半块没吃完的奶糖塞给我:“这个给你!”我含着糖,甜意混着雨的潮气,比糖本身还甜。)
周末我主动包揽了家务,擦窗、拖地、洗碗忙了一下午。玻璃擦得透亮,地板干净得一尘不染,碗柜里的碗盘也洗得崭新如初。爸妈下班后,眼睛一亮,爸爸笑着给我竖了个大拇指:“孩子长大了,真能干!”妈妈端来温水:“辛苦了,真是太棒啦!”听着他们的夸奖,我喝着温水,心里甜滋滋的,原来付出得到的认可,是最甜的滋味。(段评:做家务的故事很贴近生活!爸妈的夸奖写得很真实,能感受到你的开心~要是能加一个做家务时的小细节,比如“擦玻璃时我踮着脚够窗框,抹布蹭得玻璃‘吱吱’响,阳光照过来亮得能照见我的脸”,会更有画面感哦!修改版:周末我主动承包了家务:擦玻璃、拖地板、洗碗。擦玻璃时我踮着脚够最上面,抹布蹭得玻璃亮晶晶,连窗外的小鸟都映在上面;拖地时我顺着纹路拖,地板滑得像镜子,我差点摔一跤。爸妈下班回家,爸爸摸着地板笑:“能当滑冰场啦!”妈妈端来一杯蜂蜜水:“歇会儿,辛苦啦!”我喝着甜甜的蜂蜜水,心里比蜜还甜——原来被人夸“能干”,是这么暖的滋味呀!)
那些细碎的甜,串成一条项链,有坚持后的回甘,有同桌的善意,有父母的认可,终在心底汇成一片温柔的海。(段评:结尾把“甜”串成项链的比喻很有创意,能把前面的故事都收起来!要是能把项链的“珠子”和前面的细节对应上,比如“墨香的珠子、雨里的珠子、蜂蜜水的珠子”,会更呼应主题哦~修改版:原来生活里的甜,不是一颗糖的甜,是藏在小事里的甜:是练字纸上慢慢变直的笔画,是雨里歪向同桌的伞,是爸妈笑着递来的蜂蜜水。这些小小的甜串起来,像挂在脖子上的彩色珠子,轻轻一晃,就甜到心里去啦。)
李海莹同学,你好!读完你的《甜》,老师首先要为你对“甜”的独特理解点赞!你没有停留在糖果的甜,而是通过书法坚持、雨中撑伞、家务付出三个小故事,写出了“坚持后的回甘”“善意的甜暖”“付出的认可甜”,把“甜”从舌尖延伸到了心灵深处,这个立意特别深刻!
文章的结构也很巧妙,开头用“五味瓶”比喻总起,中间三个事例层层递进,结尾用“项链”和“温柔的海”收束,像一座搭得稳稳的文字小房子,每一段都有自己的位置,过渡也很自然。特别是书法那段,你把“手腕酸了揉一揉”“墨香的回甘”这些细节写得很生动,让读者仿佛也尝到了那份坚持的甜。
如果我们想让文章更上一层楼,可以试试这两个小技巧:一是给“甜”的细节加个“特写镜头”。比如雨中撑伞时,你把伞往同桌那边倾,自己左肩湿透的瞬间,能不能写写雨滴落在你脖子上的凉,或者你心里闪过的小念头?用“五感”(看、听、触、闻、尝)把这个画面放大,甜的感觉会更真切。二是给每个“甜”加一句“点睛之笔”。比如写完家务后,除了“甜滋滋”,能不能加一句“原来让爸妈开心,比吃巧克力还甜”?这样能让“甜”的感悟更直接地戳中人心。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 生活中还有哪些“不甜的甜”(比如克服困难后的甜、帮助别人时自己先付出的甜)?
- 如果把“甜”比作一种颜色/一种声音,你觉得是什么?为什么?
- 你能不能用“先苦后甜”的顺序,再写一个关于“甜”的小故事?
期待你写出更有“甜味”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