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喜欢凌寒而放的梅,有人喜欢芳华自贵 (改:芳华自矜) 的兰,有人喜欢清高隐逸的菊。而我喜欢竹,我喜欢它的坚韧不拨 (改:坚韧不拔) 、不畏风雪、高洁正直。 (段评:本段通过对比其他植物引出竹子,用排比手法列举竹子的品质,能吸引读者兴趣,点明主题。不过开头的对比可以更有画面感,让读者更容易想象每种植物的特点。修改版:有人喜欢凌寒独自绽放的梅花,有人喜欢散发淡淡幽香的兰花,有人喜欢开在东篱下的菊花。而我最喜欢竹子,喜欢它不怕风雪的坚韧,更喜欢它笔直挺立的高洁。)
竹子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仅我国就有250多个品种。最常见的品种有:毛竹、刚竹、淡竹、箭竹、文竹等。(段评:本段介绍了竹子的品种数量,内容准确。不过可以增加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竹子品种例子,让读者更有亲切感。修改版:竹子是个大家族,我国就有250多个品种呢。我们常见的有高大的毛竹、适合做竹笛的刚竹,还有家里常养的文竹。)
竹子有着独特的外形。它大多呈圆筒状,黄绿色,幼年是嫩绿色,成熟时则变成白绿色了。竹竿上有很明显的竹节,节间中空。竹叶如碧玉般青翠,无论风吹雨打,他都保持 (改:它都保持) 着翠绿,丝毫不减高洁的特点。轻风吹过,竹叶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音,像清脆悦耳的乐曲。(段评:本段描写了竹子的外形,用了比喻手法,很生动。但可以把竹子颜色变化的过程写得更具体,比如嫩绿色的竹竿上有没有绒毛呀,这样细节更丰富。修改版:竹子的外形很特别。竹竿大多是圆筒状的,刚长出来时是嫩绿色,还带着细细的绒毛,成熟后就变成黄绿色,摸起来滑溜溜的。竹竿上有一圈圈明显的竹节,节中间是空的。竹叶像碧玉一样青翠,就算风吹雨打也不变色。轻风吹过,竹叶沙沙响,像在唱好听的歌。)
竹子的生命力非常顽强。每当春雨滋润大地时,竹笋便会破土而出。盛夏,在狂风暴雨中,竹子肩并肩,手拉手,傲然挺立在大地上。秋日,草枯叶落,然而,在竹林中,依然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它们就像一个个战士般坚韧不拨 (改:坚韧不拔) 地站立在竹林中。寒冬来临之季 (改:来临之际) ,几乎所有植物都屈服于寒冷,而竹子依旧不卑不亢,迎霜斗雪。(段评:本段写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用了四季变化的顺序,条理清楚。不过可以给每个季节的竹子加个小细节,比如春雨里的竹笋有没有小尖芽,这样更生动。修改版:竹子的生命力可顽强啦!春雨一下,土里的竹笋就冒出尖尖的小脑袋,几天就能长很高。夏天狂风暴雨时,竹子们肩并肩站着,一点也不害怕。秋天树叶都落了,竹林还是绿油油的。冬天别的植物都怕冷,竹子却依旧笔直地站在雪地里,像一个个小战士。)
竹子的用途十分广泛。竹叶可以包粽子;竹竿可以作建筑材料、造纸原料;竹竿味道鲜美 (改:竹笋味道鲜美) ,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真不愧是“绿色宝藏”。(段评:本段介绍了竹子的用途,内容具体。不过可以把每个用途和生活联系起来,比如竹叶包的粽子是什么味道,让读者更有共鸣。修改版:竹子的用途可广啦!竹叶可以包粽子,煮出来的粽子带着淡淡的竹香。竹竿能盖房子、做竹篮,还能造纸。就连刚冒出来的竹笋,也是餐桌上鲜美的菜肴。竹子真是我们生活中的绿色宝藏呀!)
我爱竹子,更爱它那坚韧不拨 (改:坚韧不拔) 、不畏风雪、高洁正直的品质。(段评:本段总结全文,点明喜欢竹子的原因。不过可以把品质和自己的感受结合起来,比如看到竹子想到什么,让结尾更自然。修改版:我爱竹子,爱它在风雪中不弯腰的坚韧,更爱它永远笔直挺立的高洁。每次看到竹子,我都想成为像它一样坚强的人。)
傅奕珺同学,你好!读完你的《竹子》,老师特别欣赏你把竹子的“外在特征”和“内在品质”结合起来写的思路——从品种、外形到生命力、用途,最后落脚到坚韧高洁的精神,这让说明文既有科学的清晰,又有思想的温度,非常难得!
文章的结构像搭积木一样稳:开头用梅兰菊对比引出竹子,中间分四个段落(家族、外形、生命力、用途)层层展开,结尾再呼应开头,逻辑特别清楚。你还用到了列数字(250多个品种)、打比方(竹叶如碧玉、像战士)这些说明方法,让竹子的形象更具体了。
我们可以再给文章加一点“细节魔法”:比如写竹子用途时,“竹竿味道鲜美”是不是笔误呀?是不是想写竹笋?如果能加一句“竹笋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就更有科学性了;写生命力顽强时,能不能加个小细节,比如“竹笋破土时能顶开比自己重几十倍的石头”?这样会让“坚韧”的特点更有说服力哦!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 竹子的“节间中空”有什么科学作用吗?是为了减轻重量还是输送养分?
- 除了包粽子、做建筑,竹子在古代文人的生活里还有什么特别的用途?
- 你觉得竹子的“高洁正直”,能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什么启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