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俗名蛐蛐儿,常常生活在野草里、农田、石砾堆、篱笆根或墙缝中。(段评:这是一篇记叙文,但此段只是单纯介绍蟋蟀的生活环境,未包含记叙文的关键要素,如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等。建议添加一些与蟋蟀相关的事件背景,让内容更符合记叙文要求。修改版: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来到一片田野里,这里有很多野草、石砾堆,还有篱笆和墙缝。听大人们说,蟋蟀常常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
蟋蟀的身体一般长一点五厘米,大致分头、颈、躯干、足、尾几部分。(段评:此段同样是单纯的科普内容,缺乏记叙文应有的故事性。可以结合一个观察蟋蟀的场景,把介绍蟋蟀身体结构的内容融入其中。修改版:我蹲在田野里,小心翼翼地观察着一只蟋蟀。我发现它的身体一般长一点五厘米,大致分头、颈、躯干、足、尾几部分。)
蟋蟀的头从前面看呈三角形,上部长着两根细长而柔软的触须,比人的头发略细,直径约零点零五毫米。头的下部长有一对大牙,形为深黄色或黑色,牙旁各有一个黄白色的小栓儿。颈部为筒状,连接头和躯干,前面小,中部大,后面又稍尖,有一条条的黑纹。在颈与躯干的连接处,身后生着一对黑色发亮的翅膀,一般不能飞行。细看翅膀表面为网格状。(段评:这段描述详细,但仍是科普式写法,没有故事要素。可以增加一些自己观察时的动作和感受,让内容更像记叙文。修改版:我凑近那只蟋蟀,眼睛紧紧地盯着它的头。从前面看,它的头呈三角形,上部长着两根细长而柔软的触须,比人的头发略细,直径约零点零五毫米。我忍不住用手指轻轻碰了碰,它的触须动了动。头的下部长有一对大牙,颜色是深黄色或黑色,牙旁各有一个黄白色的小栓儿。它的颈部为筒状,连接头和躯干,前面小,中部大,后面又稍尖,有一条条的黑纹。在颈与躯干的连接处,身后生着一对黑色发亮的翅膀,一般不能飞行。我仔细看,发现翅膀表面为网格状。)
这一层较力 (改:较为) 坚硬的翅膀下还有一层半透明的薄翅。翅膀摩擦能发出响亮的声音。躯干下面生有三对足。(段评:该段依旧是科普内容,缺乏故事性。可以写一写听到蟋蟀翅膀摩擦声音时的反应和感受。修改版:我正仔细看着它的翅膀,突然,它的翅膀摩擦发出了响亮的声音,吓了我一跳。我这才发现,这一层较力坚硬的翅膀下还有一层半透明的薄翅。原来,是翅膀摩擦能发出这样响亮的声音啊。再看它的躯干下面,生有三对足。)
雄蟋蟀好斗,两只雄蟋蟀相遇必分个胜负……(段评:虽然提到了雄蟋蟀好斗,但只是简单概括,没有具体的经过描写。需要增加两只雄蟋蟀争斗的动作、神态等细节。修改版:突然,我看到两只雄蟋蟀相遇了。它们先是互相瞪着对方,触角不停地抖动着,好像在向对方示威。接着,它们猛地冲了上去,用大牙互相撕咬,前足不停地挥舞着,身体也扭打在一起。它们都不甘示弱,想要分出个胜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