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
生活就像一个百味瓶,酸甜苦辣咸样样俱全。而在我的记忆深处,那一抹甜总是让我难以忘怀。(段评:开头用"百味瓶"的比喻引出主题,很有新意,能快速抓住读者注意力!不过第二段的语言可以更生动些,比如把"那一抹甜"和具体的画面联系起来,让读者更快地感受到甜的氛围。修改版:生活就像奶奶的调味罐,酸甜苦辣咸挤在小小的瓷罐里,晃一晃都能溢出不同的味道。可我总忘不了罐子最底层藏着的那点甜——不是糖块,是爷爷家葡萄架下飘着的、带着阳光香的甜。)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乡下的爷爷家。爷爷家有一个小院子,里面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和水果 (改: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和水果。) 。一进院子,我就被那一片翠绿的葡萄架吸引住了,架子上挂满了一串串紫莹莹的葡萄,像玛瑙似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 (改: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 。(段评:第三段描写了去爷爷家的场景,画面感很强,尤其是葡萄的比喻很贴切!如果能加入一些你当时的小感受,比如闻到葡萄的香味、摸到葡萄叶的感觉,会让场景更真实哦。修改版:那是个连风都裹着阳光的周末,我拉着爸爸妈妈的手往爷爷家跑。刚推开木门,院子里的黄瓜藤就蹭了蹭我的胳膊,番茄红着脸躲在叶子后面。最馋人的是院角的葡萄架——紫莹莹的葡萄串垂下来,像奶奶缝被子的玛瑙扣子,阳光一照,葡萄皮上的小水珠亮闪闪的,我凑过去闻,连风里都飘着甜甜的果香。)
我迫不及待地跑到葡萄架下,仰起头,伸手去摘那最大的一串葡萄。可是葡萄架有点高,我跳起来也够不着。就在我垂头丧气的时候,爷爷笑呵呵地拿来了一个小梯子。他把梯子架好,扶着我慢慢爬上去。我小心翼翼地摘下那串饱满的葡萄,心里满是欢喜。(段评:第四段的情节很真实,爷爷拿梯子的细节很温暖!如果能写出你爬梯子时的小紧张,还有爷爷扶梯子时的动作,比如爷爷的手放在你腰上、说的小嘱咐,会让亲情的感觉更浓哦。修改版:我踮着脚够最大的那串葡萄,胳膊举得发酸也碰不到,嘴巴撅得能挂小油瓶。这时爷爷的大手掌拍了拍我的头,转身搬来小木梯:"慢点儿爬,爷爷扶着你。"他把梯子稳稳架在葡萄架下,粗糙的手轻轻扶着我的腰,我一步一步往上挪,膝盖蹭到梯子的木纹,心里却暖乎乎的——终于够到那串圆滚滚的葡萄啦!)
我坐在梯子上,把葡萄一颗一颗地摘下来,放进嘴里。那甜甜的汁水瞬间在口腔里散开,香甜可口,美味极了。我一边吃,一边把葡萄分享给爷爷、爸爸妈妈,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的心里也甜滋滋的。(段评:第五段的分享场景很温馨!如果能具体写出葡萄的味道,比如咬破葡萄皮时汁水溅到嘴角的感觉,还有爷爷吃葡萄时的表情,会让甜的感觉更具体哦。修改版:我坐在梯子上摘葡萄,手指刚碰到葡萄皮,就觉得凉丝丝的。揪下一颗放进嘴里,牙齿轻轻一咬——"啵"的一声,甜甜的汁水顺着喉咙滑下去,连舌尖都裹着葡萄香!我把摘好的葡萄放进竹篮,递给爷爷时,他笑着咬了一颗,眼睛眯成了月牙:"我们囡囡摘的葡萄,比蜜还甜!"我又给爸爸妈妈塞了几颗,看着他们嘴角沾着的葡萄汁,我偷偷舔了舔自己的嘴角,心里甜得像灌了蜜。)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与幸福,这种甜不仅仅是葡萄的味道,更是亲情的味道。它像一股暖流,流淌在我的心间,让我永远铭记这美好的瞬间。(段评:结尾升华了主题,把甜和亲情联系起来,很棒!不过可以把"暖流"换成更具体的画面,比如爷爷的手温、葡萄的香味,让甜的感觉一直留在心里,而不是用抽象的词语哦。修改版:后来我吃过很多种葡萄,却总觉得不如爷爷家的甜。原来那甜不是葡萄本身的味道——是爷爷扶梯子的手温,是竹篮里晃荡的阳光,是一家人围坐在葡萄架下,嘴角沾着汁水相视而笑的暖。现在我每次想起那串葡萄,都觉得舌尖还留着甜甜的香,连心里都亮堂堂的。)
陈子仪同学,你好!读完你的《甜》,老师被你细腻的情感和巧妙的立意打动了!你没有停留在葡萄的甜味本身,而是通过摘葡萄的小事,将“甜”升华为亲情的温暖,这种“以小见大”的思考特别有深度,让文章充满了温度。
不过我们可以再给文章“加些料”,让它更出彩。比如你写“爷爷笑呵呵地拿来了一个小梯子”,这里可以用“特写镜头”放大细节:爷爷的手是不是布满老茧?梯子有没有发出“吱呀”的声响?你爬梯子时,爷爷扶着你后背的力度是怎样的?把这些“慢镜头”写出来,亲情的甜会更让人回味。
再想想,文章开头说“生活就像百味瓶”,结尾能不能呼应一下?比如对比平时练琴的苦、考试失利的酸,再回到葡萄的甜,这样“甜”的意义会更突出,文章结构也更完整。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
- 除了葡萄的甜,生活中还有哪些“甜”藏在平凡小事里?比如妈妈深夜递来的热牛奶,朋友分享的半块橡皮?
- 如果让你给“甜”分层次,你觉得哪种甜最珍贵?是物质的甜,还是精神的甜?
- 下次写“甜”时,能不能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比如先写一件不开心的事,再用“甜”来治愈它,这样文章会更有起伏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