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像一个万花筒,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故事。其中,我第一次做饭让我难以忘怀。(段评:本段用比喻开头,把生活比作万花筒,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还自然地引出了第一次做饭的难忘经历,主题很明确。不过,如果能把"难以忘怀"的感受再具体一点,比如用一个小细节暗示做饭的特别,会更吸引人哦!修改版:生活像个五彩的万花筒,每天都转着不一样的小惊喜。而我第一次炒鸡蛋时溅了满脸蛋液的狼狈模样,至今想起来还忍不住笑呢!)
那是一个暑假,爸妈不在家,我的肚子饿得咕咕叫,于是我自己做饭。我满怀信心地走进了厨房,打算做一道简单的炒鸡蛋。(段评:本段清楚地交代了第一次做饭的时间、原因和想做的菜,让故事的开头很完整。要是能把肚子饿的感觉写得更生动,比如加上肚子叫的声音或者自己的馋样,会更有画面感哦!修改版:暑假的一天,爸妈出门办事,留我一个人在家。太阳晒得窗户发烫,我的肚子却咕咕叫个不停,像揣了只小青蛙。看着空荡荡的餐桌,我突然拍脑袋:"自己做饭吃!"就从最简单的炒鸡蛋开始吧!)
我先从冰箱里拿出鸡蛋,学着妈妈的样子,把鸡蛋在碗边轻轻一磕,没想到用力过猛,鸡蛋液溅了我一脸。我擦了擦脸,调整好心态后,继续把剩下的鸡蛋打入碗里,用筷子快速搅拌。(段评:本段写了打鸡蛋时的小意外,很真实!尤其是"用力过猛溅了一脸"的细节,特别有童趣。要是能加上鸡蛋液的样子,比如"黏糊糊的蛋液挂在鼻尖",或者自己当时的表情,会更生动哦!修改版:我踮着脚从冰箱拿出两个圆滚滚的鸡蛋,学着妈妈的样子,把鸡蛋往碗边轻轻一磕——哎呀!手劲没控制好,"啪"的一声,黏糊糊的蛋液直接溅到我脸上,连鼻尖都挂着蛋黄碎!我赶紧用袖子擦了擦,吐吐舌头:"没关系,再来一次!"接着把剩下的鸡蛋稳稳打进碗里,拿起筷子"嗒嗒嗒"地快速搅拌,蛋液很快变成了淡黄色的液体。)
接着,我打开煤气灶,往锅里倒了些油。不一会儿,油就热了起来,噼里啪啦地响着,仿佛在向我示威。我有些害怕,但是还是 (改:但还是) 鼓起了勇气把鸡蛋液倒进了锅里。瞬间,鸡蛋液膨胀起来,我手忙脚乱地用铲子翻炒。可是鸡蛋有些焦了,我赶紧关火。(段评:本段把倒油、油热、倒蛋液的过程写得很清楚,还用上了拟人手法,比如油"噼里啪啦示威",很有趣!要是能加上自己害怕时的小动作,比如"手缩了一下"或者"心跳得咚咚响",会更有代入感哦!修改版:接着我打开煤气灶,往锅里倒了点油。不一会儿,油就开始冒小泡泡,"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好像在说:"胆小鬼,敢来试试吗?"我吓得往后退了一小步,手心都出汗了,但还是咬咬牙,闭着眼睛把鸡蛋液倒进锅里。"滋啦——"一声,鸡蛋液瞬间膨胀起来,像一朵突然开放的黄花儿!我手忙脚乱地拿起铲子翻炒,可还是慢了一步,鸡蛋边缘有点发黑。我赶紧关火,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虽然炒鸡蛋的卖相不太好,有的地方还黑乎乎的,但我还是尝了一口。嗯,味道居然还不错!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第一次做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段评:本段写出了第一次做饭的成就感,情感很真实!要是能把尝鸡蛋时的动作和心里的想法写得更具体,比如"小心翼翼咬一口"或者"眼睛亮起来",会更打动人哦!修改版:虽然炒鸡蛋的卖相不太好,边缘黑乎乎的,但我还是拿起筷子,小心翼翼地夹了一小块放进嘴里。嗯?咸淡刚好,还带着点焦香!我眼睛一下子亮了,又咬了一大口——味道居然真的不错!心里像揣了块糖,甜滋滋的,第一次做饭的成就感,就像小树苗一样慢慢长起来啦!)
这次做饭的经历就像生活万花筒中的一抹亮色,让我明白了看似简单的事情,做起来也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只要勇敢尝试,就能收获快乐和成长。(段评:本段总结了这次做饭的收获,把开头的万花筒比喻呼应起来,结构很完整!要是能把道理和自己的经历结合得更紧密,比如用"即使溅了蛋液、炒焦了边,也能尝到甜"这样的话,会更自然哦!修改版:这次炒鸡蛋的经历,就像我生活万花筒里最亮的那一块碎片。它让我明白:看似简单的小事,做起来可能会遇到小麻烦,但只要勇敢尝试,就算有点狼狈,也能收获甜甜的快乐和小小的成长!)
汤佳儿同学,你好!读完你的《第一次做饭》,老师被你结尾那句“看似简单的事做起来也有困难,但勇敢尝试就能收获成长”深深打动——这是你从实践中提炼出的独特感悟,让文章有了灵魂!
你把做饭的过程写得很有条理:磕鸡蛋的小意外、热油的“示威”、翻炒的手忙脚乱,这些真实的细节让故事充满生活气息。不过,我们可以给文章“加个特写镜头”哦!比如油热时,除了“噼里啪啦”的声音,你有没有闻到油香?把鸡蛋倒进锅时,蛋液膨胀的样子像什么?如果能把这些视觉、嗅觉的细节写出来,文章会更生动。
再想想:这次做饭的“成就感”具体是什么?是吃到自己做的菜时的甜,还是克服害怕时的爽?把这种感受再细化一点,你的情感会更有感染力!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
- 妈妈平时做饭时,有没有类似的“小失误”?你现在更能理解她的辛苦了吗?
- 如果下次再做饭,你会提前做哪些准备?这次的经验能帮你避开什么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