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

跳跳龙Al作文批改

首页原创文库
记叙文
作者:陈祉梦| 指导老师:吴老师

生活就像一个调味瓶,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而在我的生活中,“甜”的味道总是让我难以忘怀。(段评:开头用调味瓶比喻生活,能一下子抓住读者注意力,引出主题也很自然!不过要是能让比喻更贴近你的生活,比如用你熟悉的糖果罐、冰淇淋机,会更有童真感哦。修改版:生活就像我家茶几上的糖果罐,装满了草莓软糖的甜、柠檬硬糖的酸、黑巧克力的苦……而罐子里最让我舍不得吃的,就是那一颗颗裹着糖纸的“甜”。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妈妈一大早就钻进了厨房。我好奇地走过去,只见妈妈正在做我最爱吃的草莓蛋糕。妈妈熟练地搅拌着面糊,加入鲜红草莓。不久,烤箱飘出 (改:飘来) 香甜的气味。我咬下一口,草莓的酸甜与蛋糕的绵软交织,甜蜜在舌尖散开,更在心田荡漾,这是妈妈的爱带来的甜。(段评:写妈妈做蛋糕的片段很温馨,能感受到你的幸福!要是能多加点妈妈的动作和你的小互动,比如妈妈沾了面粉的手指蹭你鼻尖,或者你帮妈妈递草莓时的小细节,画面会更生动。修改版:记得那是个阳光趴在窗台上的周末,妈妈一大早就钻进厨房,系着带小熊图案的围裙“叮叮当”地忙。我踮着脚凑过去,只见妈妈手腕一转,面糊就在碗里跳起舞,鲜红的草莓被切成小块,像红宝石一样落进碗里。不一会儿,烤箱里飘出甜甜的香气,我扒着烤箱门直咽口水。妈妈笑着刮了点面糊喂我,还故意把面粉抹在我鼻尖上。终于等到蛋糕出炉,我咬下一口,草莓的酸甜裹着蛋糕的绵软,从舌尖一直甜到心里——这是妈妈的爱熬出的甜呀。

校园中,甜亦相伴。一次课堂上,同桌钢笔没墨,急得抓耳挠腮。我赶忙递上备用钢笔。他接过,眼神满是感激。后来,他因积极回答问题获老师表扬。下课后,他笑着跑来道谢:“多亏了你,不然我可答不了题!”看着他的笑脸,我的心也甜甜的,这是助人后的甜。(段评:帮助同桌的故事很暖心,能看出你是个善良的孩子!要是能写写同桌当时的表情,比如他急得鼻尖冒汗,或者接过笔时手都在抖,再加上你递笔时的小想法,比如怕他不好意思所以悄悄塞给他,会更真实。修改版:校园里的甜,藏在和同桌的小秘密里。那天语文课,老师让我们写课堂作业,同桌突然“呀”地叫出声——他的钢笔没墨了,急得鼻尖冒汗,抓耳挠腮地翻书包。我赶紧把抽屉里的备用钢笔悄悄推过去,他抬头看我时,眼睛亮得像星星,小声说“谢谢”。后来老师提问,他举着我的钢笔大声回答,还得到了表扬。下课他蹦过来拍我肩膀:“多亏你!不然我只能干瞪眼啦!”看着他笑得露出小虎牙,我的心像喝了蜜水一样甜。

学校绘画比赛,我满怀期待参与。构思、起稿、上色,每一步都倾注心血。比赛结果揭晓,我竟荣获一等奖。站在领奖台上,听着掌声与夸奖,成功的喜悦如蜜流淌,这是努力收获的甜。(段评:写绘画比赛获奖的事很有成就感!要是能说说你画画时的小紧张,比如手有点抖,或者上色时不小心涂出边线又赶紧补救,还有领奖时台下同学的眼神,会更有代入感。修改版:学校绘画比赛那天,我攥着画笔的手心都出汗了。画纸上的小树苗,我改了三遍才满意,上色时不小心把蓝天涂到了树干上,急得差点掉眼泪。终于交上画,我每天都盯着公告栏看。结果揭晓那天,老师念到“一等奖——”时,我的心“咚咚”跳,听到自己名字的瞬间,我差点蹦起来!站在领奖台上,台下的同学冲我挥手,老师把奖状递到我手里,那纸都热乎乎的。成功的甜,像刚开的蜂蜜罐,从心里溢出来。

生活里的甜,或来自亲人关爱,或源于助人之乐,亦或是 (改:亦或) 成功之喜。它们如繁星,点缀我的人生。每一份甜,都是珍贵回忆,让我在成长路上心怀温暖,带着甜蜜憧憬未来,更让我明白,生活因这些甜而美好,值得我用心珍藏与热爱。(段评:结尾总结了三种甜,能看出你对生活的爱!要是能把这些甜和你熟悉的小事物联系起来,比如妈妈的甜像热牛奶,助人的甜像薄荷糖,成功的甜像跳跳糖,会更有趣味性。修改版:生活里的甜,是妈妈做的草莓蛋糕,是同桌感激的笑脸,是绘画比赛奖状上的金边。它们像我床头的星星灯,每一颗都闪着暖光。这些甜不是糖果,却比糖果更让人难忘——因为它们裹着爱,藏着暖,带着光。我要把这些甜都收进我的“甜盒子”里,难过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这样每天都能甜滋滋的啦!

综合评价:

陈祉梦同学,你好!读完你的《甜》,老师特别欣赏你对“甜”的独特诠释——你没有停留在味觉的甜,而是把它升华为亲情、助人、成功带来的心灵温暖,这让“甜”这个字有了更饱满的情感重量,很有深度!

文章结构也很清晰,用“调味瓶”开篇点题,再用三个典型事例层层展开,最后收束到“生活因甜而美好”,逻辑线很完整。不过我们可以试试给文章“拍个电影特写”:比如妈妈做蛋糕那段,你写了“烤箱飘出香甜的气味”,能不能把镜头放慢?妈妈搅拌面糊时手腕的动作、草莓汁滴在案板上的颜色、你凑过去时闻到的黄油香,这些细节加进去,“甜”的画面感会更强。

再给你一个小思考:生活里的“甜”都是直接来的吗?有没有过“先苦后甜”的经历?比如练琴时的枯燥,最后弹出曲子的甜;或者帮同学讲题时的费劲,看到他懂了的甜。如果加一个这样的事例,“甜”的层次会更丰富哦!

💡 我们还可以再想想:

  1. 你觉得中国人常说的“苦尽甘来”,和你写的“甜”有什么不一样的意义?
  2. 除了自己感受到的甜,你有没有给别人制造过“甜”的经历?那种“给予的甜”和“获得的甜”,哪个更让你难忘?
  3. 如果用一种颜色形容你文中的“甜”,会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我要投稿
发布我的作品
写作咨询
专业导师解答
文集制作
制作我的文集

手机微信扫一扫,轻松体验更多功能!

关于跳跳龙
联系地址:苏州工业园区科营路2号中新生态大厦8层801室
联系电话:18907911516
联系邮箱:252480143@qq.com
商务合作:252480143@qq.com
跳跳龙公众号
联系客服
Copyright © 2024 Suzhou Tiaotiao Long Technology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州跳跳龙科技有限公司苏ICP备1601036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