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是打开糖果时不同的滋味;甜,是雪糕入口即化的口感。但口中的甜总会悄悄溜走,心间的甜才是永远常在 (改:永恒常在) ,令人回忆无穷 (改:回味无穷) 。(段评:开头用糖果、雪糕的甜引出心间的甜,比喻贴切,主题明确,很棒!要是能把糖果和雪糕的甜写得更具体些,比如‘橘子糖的酸中带甜’‘草莓雪糕的冰爽甜香’,和后面‘永远常在’的心甜对比会更鲜明哦!修改版:甜,是橘子糖在舌尖化开的酸中带甜,是草莓雪糕入口即化的冰爽甜香。但口中的甜总会悄悄溜走,心间的甜才是永远常在,令人回忆无穷。)
甜,是帮助别人时的一声“谢谢”。记得那是个冷风呼啸的夜晚,路上人们形色匆匆,急着赶路。我也不禁裹紧大衣。突然,一个瘦小的小女孩闯进我的视线,她带着粉色发夹,穿着小棉袄,一脸焦急,踮着脚,四处张望。冷风吹得我脸颊生疼,我的心“咯噔”一下,想:这个小女孩怎么了?是不是和家人走散了?只见小女孩蹲在路边,眼睛泛起无助的泪光,眼泪仿佛下一秒就要如珍珠一般掉落下来。我走近轻轻地问:“小朋友,你怎么啦?”“我、我和妈妈……走散了。”说罢,她眼里闪过激动的光:“姐姐,您能用手表 (改:借手表) 联系我的妈妈吗?”“当然可以!”我一口答应。她用手表 (改:她借手表) 给妈妈打过电话后,她脸上马上露出了笑容,像一朵花儿绽开笑脸,她的笑是那么灿烂,那么甜美,露出两个小酒窝,令人心生欢喜。她感激道:“姐姐,谢谢你!我妈妈马上来接我了!”啊!这句朴实无华的“谢谢”如蜂蜜般流入我的心间,让我的心甜滋滋的,我才发现:帮助别人的感受,是甜的。(段评:这段帮助小女孩的故事写得很生动,小女孩的外貌和表情都有描写,不过可以加一点‘我’的动作细节,比如帮小女孩打电话时‘蹲下来和她平视’,还有‘冷风’的描写可以更具体,比如‘冷风钻进衣领’,这样画面感会更强!修改版:甜,是帮助别人时的一声‘谢谢’。记得那是个冷风呼啸的夜晚,路上人们形色匆匆,急着赶路。我裹紧大衣,冷风还是钻进衣领,冻得我缩起脖子。突然,一个瘦小的小女孩闯进视线——粉色发夹歪在头上,小棉袄的扣子松了一颗,她踮着脚四处张望,小脸冻得通红。很快,她蹲在路边,眼睛泛起泪光,嘴唇抿得紧紧的,眼泪像要掉下来的珍珠。我走过去,蹲下来轻轻问:‘小朋友,你怎么啦?’‘我、我和妈妈走散了……’她抬头看我,眼里闪过一丝光:‘姐姐,能用你的手表打给我妈妈吗?’‘当然可以!’我解开袖口,把电话手表递过去。她打完电话,脸上立刻绽开笑容,像春天里的太阳花,两个小酒窝陷进去,甜甜地说:‘姐姐谢谢你!妈妈马上来啦!’那句‘谢谢’像热奶茶滑进心里,暖得我忘了冷。)
甜,还是父母对我的表扬。有一次我自己在家,想帮妈妈分担一些家务。于是,我便耐心地做起家务来。一天过去了,我便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一尘不染。傍晚,妈妈回来钥匙响过一阵“交响乐”后看见我一天的劳动成果,不禁竖起大拇指,赞叹:“哎呀!这些都是你做的吗?太棒了,快歇歇!”听到这些表扬,我心中的甜油然而生,比吃了蜜还要甜呢!(段评:帮妈妈做家务的故事很真实,妈妈的表扬也写出了你的开心!要是把做家务的具体动作写出来,比如‘擦桌子时把桌角的污渍都蹭干净’‘叠衣服时把袜子配对摆整齐’,妈妈的反应也可以加个动作,比如‘放下包就摸我的头’,这样会更有生活感哦!修改版:甜,还是父母对我的表扬。有一次我独自在家,想帮妈妈分担家务。我先把餐桌上的碗筷收进厨房,又拿抹布擦干净桌角的酱油渍;接着把沙发上的衣服叠好,连袜子都一对对摆整齐;最后用扫把扫了地板,连床底的灰尘都扫出来了。傍晚,妈妈钥匙转开门锁,刚放下包就睁大眼睛:‘哎呀!桌子怎么这么亮?衣服也叠好了?’她走过来摸我的头,笑着说:‘我的宝贝长大了,真棒!快歇歇!’听到表扬,我心里像灌了蜜,比吃了糖果还甜。)
甜是一种味道,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感情。让我们做一些帮助别人的小事,乐于助人,让“甜”常在!(段评:结尾总结了甜是感情,还提到乐于助人,主题升华得很好!不过‘不可或缺的感情’可以换个更贴近生活的说法,比如‘藏在心里的小太阳’,这样更有童真哦!修改版:甜是嘴里的味道,更是藏在心里的小太阳。下次看到需要帮忙的人,我还会走过去——因为那份甜,会一直暖着我。)
朱筱琪同学,你好!读完你的《甜》,老师被你对“甜”的独特解读深深打动——从舌尖的甜到心间的甜,这个立意像一束光,照亮了文章的灵魂!你选的两个事例都很典型:帮助小女孩时那句“谢谢”的甜,和做家务后妈妈表扬的甜,都紧紧围绕着“心间的甜更长久”这个中心,特别棒!
老师特别喜欢你描写小女孩的细节:“带着粉色发夹,穿着小棉袄,一脸焦急,踮着脚四处张望”,还有她打电话后“像一朵花儿绽开笑脸”的样子,这些描写让画面一下子活了起来,甜滋滋的感觉仿佛就在眼前。
如果想让文章更上一层楼,我们可以试试“给段落搭座小桥”。比如从“帮助别人的甜”转到“父母表扬的甜”时,加一句过渡句,像“帮助别人的甜还在心头萦绕,家里的另一种甜也悄悄冒了出来”,这样两段的衔接会更自然哦!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 除了“谢谢”和“表扬”,生活中还有哪些瞬间让你尝到了“心间的甜”?
- 如果把妈妈看到家务时的表情、动作写得更细致些,是不是能让那份“甜”更浓?
- 结尾的“让‘甜’常在”,能不能再具体说说我们可以怎么做?比如“多一句问候,多一次伸手”,这样文章的结尾会更有力量!
继续加油,你的文字里藏着满满的温暖,期待看到你更多“甜”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