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末补牙记
我的一颗烂牙有一个牙洞好久了,有时牙根还起脓发炎,上课时、吃饭时、睡觉时都很痛,折磨得我日夜难受。我总想把它拔掉一了百了。(段评:本段写出了牙齿疼痛的困扰,情感真实,但可以增加具体的感受细节,让疼痛的场景更生动。比如可以说说牙齿发炎时嘴巴里的味道,或者疼痛时的小动作,这样读者能更有代入感。修改版:我的一颗磨牙上有个黑洞,已经好久了!有时牙根会肿起鼓鼓的小包,轻轻一碰就疼得我皱眉。上课时,牙齿突然抽痛,我只能咬着铅笔忍;吃饭时,米饭掉进牙洞,酸溜溜的疼让我咽不下饭;就连睡觉,也会被隐隐的痛感揪醒。嘴巴里还时不时有股淡淡的脓腥味,折磨得我坐立不安,总想把这颗牙拔掉算了。)
周日早上,我把我牙齿难受的情况告诉了爸爸。爸爸检查了一下我的烂牙,担心地说:“不好了!不好了!你的牙齿发炎了,要赶紧去看牙医!”然后,爸爸带我快速开车去医院。(段评:本段把告诉爸爸和去医院的过程写清楚了,但可以增加爸爸的动作细节,让场景更真实。比如爸爸检查牙齿时的表情、动作,或者开车时的小细节,能让故事更有画面感。修改版:周日早上,我捂着腮帮子跟爸爸说:"爸,我牙又疼了。"爸爸蹲下来,用手指轻轻拨开我的嘴唇,凑近一看,眉头立刻皱成了小疙瘩:"哎呀,这牙龈都肿成小桃子了!得赶紧去医院!"他一边说一边拿起车钥匙,拉着我的手快步下楼,发动汽车时还不忘念叨:"别着急,咱们马上到。")
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牙科门诊,哇!好多人啊!牙科门诊真热闹啊!在候诊时我往里面瞄了一眼,有个小朋友在做补牙手术,我听见钻机钻牙的声音,他不时的 (改:不时地) 喊痛!痛!痛!我害怕极了,我想:补牙这么痛的吗?爸爸看了我一眼,安慰道:“别害怕!”(段评:本段写出了候诊时的害怕,很真实!如果能增加自己害怕时的小动作,比如攥衣角、心跳的感觉,或者爸爸安慰的具体动作,会让心理描写更细腻。修改版:很快到了牙科门诊,候诊区坐满了人,有的小朋友捂着嘴小声哭,有的大人皱着眉看手机。我偷偷往治疗室瞄,正好看见一个小男孩躺在椅子上,嘴巴里塞着东西,旁边的钻机"滋滋"响,他眼泪汪汪地喊:"疼!疼!"我吓得赶紧缩回脖子,手紧紧攥着爸爸的衣角,心跳得像打鼓:"爸,补牙真的这么疼吗?"爸爸拍拍我的手背,把我的小手放进他的大手里:"别怕,医生会轻轻的,你要是疼就举左手,好不好?")
终于到我了,我坐上了牙科治疗椅,心里很忐忑不安 (改:忐忑不安) 。医生帮我检查了牙洞,去除腐质,填充修复牙齿,半个小时就完成了。原来我的牙洞不大,补牙不感到痛。(段评:本段写出了补牙的过程,但可以增加自己的心理变化和医生的动作细节,比如躺上椅子时的紧张动作,医生说话的语气,让过程更生动。修改版:终于叫到我的名字了!我慢吞吞地坐上治疗椅,后背绷得紧紧的。医生阿姨笑着说:"小朋友别紧张,张大嘴巴让我看看。"她用小镜子照了照我的牙洞,又用细细的探针碰了碰:"还好,洞不大,不用怕哦。"她先帮我清理了牙洞里的脏东西,又用凉凉的药水冲洗,最后把白色的材料填进去。整个过程只有一点点酸,完全不疼!半个小时就结束了,我甚至有点不敢相信。)
从这次补牙事件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保护牙齿的重要性。(段评:本段总结了补牙的感悟,但可以把道理和自己的真实感受结合起来,比如摸牙齿的动作,或者以后要做的具体事情,让结尾更自然。修改版:回家的路上,我用舌头轻轻舔了舔补好的牙齿,光滑又平整,一点也不疼了。原来补牙没那么可怕,更不用拔掉牙齿。我暗暗下定决心:以后每天都要认真刷牙,吃完饭就漱口,再也不让牙齿长黑洞了!)
马浩然同学,你好!读完你的《周末补牙记》,老师特别欣赏你从一次补牙经历中提炼出“保护牙齿的重要性”这个核心感悟,这让文章有了清晰的中心,很棒!
不过我们可以给故事“拍个电影”,让它更吸引人。比如你写“我坐上了牙科治疗椅,心里很忐忑不安”时,能不能把镜头放慢?当时椅子上的灯光晃眼吗?你的手心有没有出汗?医生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把这些细节加进去,就像给故事加了“特写镜头”,读者会更有代入感。还有补牙过程,“去除腐质,填充修复”可以写得再具体点——比如医生用的工具是什么样的?你听到了什么声音?身体有没有不自觉地紧张?这些小细节能让故事更生动。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 补牙前的害怕和补牙后的轻松,这两种心情的对比,能不能用更形象的比喻写出来?
- 保护牙齿的重要性,除了结尾的感悟,能不能在故事里提前埋下伏笔(比如写你平时不爱刷牙的小习惯)?
- 爸爸安慰你的时候,他的眼神、动作或者说的具体的话,能不能写得更细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