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鲁达说:“你我的爱像蜡烛,只要燃烧起来,就会温暖人心,照亮你我生活,如今,童年悄然渡过 (改:度过) ,温暖的往事历历在目。(段评:开头引用聂鲁达的话很有创意,但引用后的过渡可以更自然些,而且“渡过”是错别字哦,应该是“度过”。可以把抽象的“童年温暖”转化成具体的小画面,让开头更有画面感,也更贴近小学生的生活。修改版:诗人聂鲁达说:“你我的爱像蜡烛,燃烧起来就会温暖人心,照亮生活。”我的童年就像被这蜡烛照亮的小房间,那些温暖的小事,比如妈妈递来的热牛奶、老师摸我头的温度,都清清楚楚地记在心里。)
妈妈的爱是暖的。记得有一次,我躺在床上脸通红我虚弱的喊着 (改:虚弱地喊着) :“妈妈,妈妈我好难受。”妈妈听到后赶了过来,一脸焦急的问 (改:一脸焦急地问) :“哪里不舒服?”然后拿来了体温计给我测体温,“38度,怎么办。”妈妈担心的说 (改:妈妈担心地说) 。后来端来了一盆水用毛巾浸湿敷在我的额头上。然后,给我煮了一碗粥说:“吃了就好了,小心烫。”很快在妈妈的照顾我的体温 (改:照顾下我的体温) 恢复了体温 (改:恢复了正常) 。(段评:这段写妈妈照顾生病的你,情感很真挚,但有些细节可以更生动,比如妈妈的动作、你的感受。还有“恢复了体温”有点重复啦。可以加一些感官描写,比如妈妈的手凉不凉、粥的味道,让故事更真实。修改版:妈妈的爱是暖的。记得有一次,我躺在床上浑身发软,脸烫得像发烧的小炉子,只能虚弱地喊:“妈妈,我难受……”妈妈“噔噔”跑过来,冰凉的手一下贴在我额头上,眼睛瞪得圆圆的:“怎么这么烫?”她慌慌张张拿来体温计,盯着数字念叨:“38度!”然后端来冷水盆,把毛巾拧得半干,轻轻敷在我额头上——凉丝丝的,舒服多了。过了会儿,她端来一碗小米粥,勺子碰着碗边“叮叮”响:“慢点喝,刚煮好的,暖身子。”喝着热粥,看着妈妈蹲在床边给我擦手,我的烧好像真的退了一半呢。)
还有一回,放学时突然下起了大雨,我没带伞,正着急怎么回家,就看到妈妈撑着伞,向我招手。我跑到她身边,她赶紧撑着伞往我这边倾斜,听着雨滴打在伞面的声音感受着身边妈妈带来的温暖,我的心里也暖暖的。(段评:这段写妈妈送伞的事很温馨,但可以加一些细节,比如雨的样子、妈妈的样子,还有你心里的感受。比如妈妈的衣服湿了吗?伞怎么斜的?这样画面会更清楚。修改版:还有一回放学,天突然黑下来,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砸在地上。我没带伞,缩在传达室门口搓手,正着急呢,就看见雨幕里有个熟悉的身影——是妈妈!她撑着那把蓝格子伞,裤脚卷得高高的,裤腿湿了一大片,正朝我挥手。我跑过去,她赶紧把伞往我这边歪,伞柄都压到她肩膀上了。雨“咚咚”打在伞面上,我却一点没湿,只闻到妈妈身上淡淡的肥皂味,心里像揣了个暖水袋,热乎乎的。)
课堂上的温暖也让我难以忘怀。有一次,老师提问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我心里有想法,但又有些胆怯,手犹豫着,半天没举起来。老师似乎看穿了我的心里 (改:看穿了我的心思) ,把我叫了起来。我站了起来,心脏“怦怦”直跳,支支吾吾,说了半天也没有表达清楚,现在的我只想找一个地缝钻进去。就在这时同学们小声喊着:“加油,你可以的!”那鼓励的话,像一股暖流。那一刻我觉得我又行了便回答完了 (改:我又行了,便回答完了) 。说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同学们的温暖。(段评:这段写课堂上的温暖,想法很好,但可以把你的心理活动写得更具体,比如手举起来又放下的样子,同学们的声音是怎样的。还有“我又行了”可以换个更自然的说法,比如“我突然不害怕了”。修改版:课堂上的温暖也让我忘不了。有一次,老师问了个超难的问题,我心里明明有答案,手却像粘在桌子上——举起来?万一错了多丢人啊!我把手指蜷成小拳头,又悄悄张开,反复好几次。没想到老师笑着点了我的名字:“你来试试?”我站起来,心脏“砰砰”跳得像打鼓,话到嘴边又卡住了,脸烫得要命。就在这时,耳边传来轻轻的声音:“加油!你能行!”是同桌小宇!后面的同学也跟着点头,眼睛亮晶晶的。那声音像小太阳,照得我突然不紧张了,我深吸一口气,把想法慢慢说出来。说完,教室里响起了掌声——不是很响,但每一声都像拍在我心上,暖暖的。)
妈妈的爱,同学的鼓励,就像一盏明灯,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给我带来温暖。(段评:结尾总结了妈妈和同学的爱,主题很明确,但可以把“明灯”这个比喻变得更具体,比如明灯是什么样子的,它在你生活里做了什么。避免用太抽象的词,让结尾更贴近你的真实感受。修改版:妈妈的热粥、斜过来的蓝格子伞,同学的小声加油、轻轻的掌声,就像我童年里的小蜡烛——不用很亮,但每一次亮起来,都能把我的心照得暖暖的。这些温暖的小事,我会一直记着。)
宁丽梅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暖》,老师被你笔下那些温暖的瞬间深深打动了!你巧妙地用聂鲁达的诗句引出主题,又通过妈妈的照顾和同学的鼓励两个事例,把“暖”这个字背后的爱与关怀展现得特别真切,这说明你对“暖”的理解很有温度。
我们可以试着让这些温暖的画面更“慢镜头”一些。比如写妈妈照顾你生病时,你提到“端来了一盆水用毛巾浸湿敷在我的额头上”,这里可以加一点细节:妈妈的手是不是冰凉的?毛巾敷在额头上是什么感觉?她轻声说了什么?把这些小细节写出来,温暖就会像泉水一样漫出来。
再想想,“暖”除了来自别人的给予,你有没有给过别人温暖呢?比如帮同学捡过东西,或者给爷爷奶奶递过一杯水?如果能加一个你传递温暖的小故事,“暖”的含义就更丰富了——它不仅是被照亮,也是去照亮别人呀!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 你觉得“暖”这种感觉,像什么具体的东西呢?是春天的阳光,还是一杯热牛奶?试着用一个比喻把它写出来。
- 如果让你给“暖”定一个颜色,你会选什么?为什么?
- 除了亲人、同学,生活中还有哪些陌生人的小举动,也曾让你感到过“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