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是一种美德,它像一缕阳光,温暖着人们的心灵;“让”像一泓清泉,滋润着人们之间的关系;“让”又像一座桥,连接着彼此间的感情。“让”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段评:开头用排比和比喻的手法引出“让”的主题,把“让”比作阳光、清泉和桥,很有想象力,也让主题更生动!不过要是能把比喻和生活里的小画面结合起来,会更有亲切感哦。比如“像冬天里妈妈递来的暖手宝”,这样读者一下子就能感受到“让”的温暖啦!修改版:“让”是一种甜甜的美德呀!它像冬天里同桌悄悄塞过来的暖手宝,焐热小小的手心;像春游时伙伴递到嘴边的半块饼干,甜到心里头;又像下雨天撑在头顶的大伞,连风都变得温柔了。这样的“让”,藏在我们生活的每个小角落呢。)
“让”在公交车上。在公交车上,一位孕妇费力地挤进了车里,车上早也 (改:早已) 坐满了人,这时那位孕妇向旁边的一个小伙子问道:“小伙子,我刚买完菜,脚有些酸,你能让我坐一下吗,很快就还给你。”而那小伙子戴着耳机听歌,完全不理那位孕妇。这一目 (改:这一幕) 被我看到了,我走过去说:“阿姨,您来我这坐吧!”我边说边把孕妇扶到坐位 (改:座位) 上坐下,此时她已经满头大汗了,豆大般的汗珠不断落下,她感谢道:“谢谢你小朋友。”她边说边拿出一个苹果给我说:“请你吃一个苹果。”我笑着回答道:“不用谢,举手之劳。”(段评:这段公交车让座的故事很真实,能看出你是个有爱心的小朋友!不过要是能多加点细节,比如孕妇阿姨的肚子有多大、她扶着栏杆的样子,还有你让座时的小紧张,故事就更生动啦!另外“早也坐满了人”里的“也”可以改成“就”,“坐位”是错别字哦,要改成“座位”~修改版:“让”藏在挤挤的公交车里。那天放学,我抓着扶手晃呀晃,突然看见一位阿姨慢慢挤上来——她的肚子圆滚滚的,像揣着个小西瓜,一只手紧紧抓着栏杆,另一只手还提着沉甸甸的菜袋子,额头上渗着细细的汗。她轻声问旁边戴耳机的大哥哥:“小伙子,能让我坐会儿吗?”可大哥哥好像没听见。我赶紧踮起脚喊:“阿姨!来我这儿坐!”我扶着阿姨的胳膊,她慢慢坐下时,我看见她背后的衣服都湿了一小块。阿姨笑着递来一个红苹果:“谢谢你呀小朋友!”我摆摆手:“不用谢,我站着正好锻炼身体!”)
“让”在早餐店门前。在一家早餐店前我排了很久队只为买一个肉包,我心想:太好了,终于可以吃到心心念念的肉包啦。我开心的就像 (改:得就像) 一个开心果,我走到早餐店对老板说:“老板,来一个肉包。”老板边夹着肉包边说:“这是今天最后一个肉包。”就在这时一阵说话声传来,我回头一看,只见一个小弟弟眉毛皱在一起,像一个“川”字,他对着他爷爷嘟囔道:“爷爷,没有肉包吃了。”爷爷安慰他:“没事,咱们下次再买。”我听到这段对话后对老板说:“老板把我的肉包换成豆沙包吧。”老板笑着把肉包换成了豆沙包,后面的弟弟听了开心极了:“爷爷,我们又能吃肉包啦!”(段评:早餐店让包子的故事太有童趣啦!小弟弟皱成“川”字的眉毛写得特别好,能让读者一下子想象出他的样子。要是能再加点你的心理活动,比如听见小弟弟嘟囔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还有老板换包子时的表情,故事就更丰满啦!另外“开心的就像一个开心果”有点重复哦,可以换个更具体的说法~修改版:“让”还藏在冒着热气的早餐店前。我踮着脚排了好久的队,鼻子里全是肉包的香味——终于轮到我啦!我攥着硬币喊:“老板,要一个肉包!”老板刚夹起蒸笼里最后一个肉包,就听见后面传来小奶音:“爷爷,我要吃肉包嘛……”我回头一看,一个小弟弟皱着眉头,嘴巴撅得能挂住小油壶,爷爷正蹲下来哄他。我的心轻轻动了一下:要是我没吃到最爱的肉包,也会难过的吧?我赶紧对老板说:“叔叔,我换成豆沙包吧!”老板眼睛弯成了月牙,把豆沙包递过来时,我听见后面的小弟弟欢呼起来:“耶!有肉包吃啦!”)
“让”虽然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动作,一个很小的行为,但它却可以化解我们的矛盾,让世界变得和谐,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学会谦让,世界一定会更美好。(段评:结尾总结了“让”的意义,很积极向上!不过要是能把道理和前面的故事结合起来,用你自己的小感受代替“让世界变得和谐”这样的大句子,会更真实哦。比如想想让座时阿姨的笑容,让包子时小弟弟的欢呼,把这些小温暖串起来,结尾就更有温度啦!修改版:其实“让”就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呀——是公交车上站起来的瞬间,是把肉包换成豆沙包的决定。可就是这些小动作,能让阿姨的眉头舒展开,能让小弟弟的眼睛亮起来。我现在知道啦,只要我们愿意多伸出一只手、多让一步,身边的空气都会变得甜甜的呢!)
吕德浩同学,你好!读完你的《让》,老师首先被你“以小见大”的立意打动——从公交车让座、早餐店让包子的小事,提炼出“让能让世界更和谐”的温暖主题,这正是“让”字背后包容、友善的文化内涵,非常棒!
文章结构清晰,用“公交车上的让”和“早餐店前的让”两个典型事例,层层递进地诠释了“让”的意义。特别是早餐店那段,你通过小弟弟“川”字眉的细节描写,让“让”的温暖感扑面而来,这是很生动的文字!
如果想让文章更上一层楼,老师给你两个小建议:一是给“让”的瞬间加个“特写镜头”——比如公交车上让座时,你扶孕妇的手是不是有点紧张?她坐下时的喘气声是怎样的?用这些细节能让画面更鲜活;二是给两个事例搭座“小桥”,比如写完公交车,可以加一句“那天的让座让我暖了很久,没想到几天后,我又在早餐店遇到了‘让’的机会”,这样过渡会更自然。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
- 你觉得“让”是单方面的付出吗?有没有哪次“让”让你收获了意想不到的快乐?
- 如果遇到别人不让座的情况,你会怎么理解“让”的真正含义?
- 除了生活小事,“让”在传统文化里还有哪些体现(比如“孔融让梨”)?试着把这些思考加进去,文章的文化内涵会更深刻哦!




